搜索到247篇“ 加味桂枝茯苓丸“的相关文章
- 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激素水平、最大肌瘤体积、肌瘤数量、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激素水平、最大肌瘤体积、肌瘤数量、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IL-6、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激素水平、最大肌瘤体积、肌瘤数量、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IL-6、VEGF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以上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米非司酮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对改善激素水平、抑制子宫肌瘤生长、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抑制VEGF表达方面效果较佳,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王朝虹
- 关键词:子宫肌瘤桂枝茯苓丸米非司酮激素水平
- 从化瘀法探讨加味桂枝茯苓丸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高且增长速度快,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DM多选择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药物,但药物靶点比较单一且毒副作用大,限制了其在DM治疗中的使用。中医认为瘀血阻络是DM发生的主要机制,桂枝茯苓丸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剂,加味桂枝茯苓丸是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加入牛膝、黄芪、生姜、大枣等中药,能够有效降低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文章通过从化瘀法探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DM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防治DM提供新的临床经验和理论依据。
- 康晴冷锦红
- 关键词:糖尿病桂枝茯苓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 目的:本研究基于“脾肾亏虚、肾络瘀阻”理论视角阐释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病因病机,为中药复方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早期DKD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通过收集往期病历,回顾性研究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早期DKD(脾肾亏虚兼血瘀证)患...
- 苗常鑫
-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疾病加味桂枝茯苓丸脾肾亏虚肾络瘀阻
- 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功能不良肾虚血瘀证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肾虚血瘀型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 cuffed catheter,TCC)功能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肾虚血瘀型TCC功能不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发生导管功能不良时给予常规尿激酶溶栓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加味桂枝茯苓丸(颗粒剂),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凝血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33%、66.83%,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6.67%、52.67%,试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治疗8周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25.33%)低于4周后(36.67%)(P<0.05)。(3)治疗后,试验组BUN(14.07±3.31)mmol·L^(-1)、Scr(431.85±111.89)μmmol·L^(-1)、TC(3.52±0.89)mmol·L^(-1)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且低于治疗前(P<0.05)。(4)治疗后,试验组Hb(119.48±21.48)g·L^(-1)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LT及凝血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为(14.00±3.71)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且试验组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6)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加味桂枝茯苓丸可降低肾虚血瘀型TCC功能不良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有效率,减少体内毒素的积累,改善血液黏滞状态,缓解血液高凝,减轻毒素对红细胞的影响,提高导管功能不良患者透析时长,减少导管完全堵塞率,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 苗少博刘浩飞冯睿刘玲玉李俊陈影马继伟
- 关键词:加味桂枝茯苓丸血液透析肾虚血瘀证
- 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痰瘀互结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痰瘀互结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5例痰瘀互结型PCOS患者纳入研究,经过筛查以后最后纳入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药组(在基础组的治疗上加用桂枝茯苓丸治疗,53例)和基础组(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来曲唑片治疗,53例)。对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内分泌代谢特征进行分析,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激素水平变化、月经改善情况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Ferriman-Gallway(F-G)评分、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左右卵巢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基础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睾酮(T)水平改善均优于基础组;中药组月经各项改善情况均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获卵数、成胚数受精率、优胚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痰瘀互结型PCOS患者,其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治疗,能有效调整LH、T激素水平,改善月经情况和生殖功能,提高受精率、优胚率和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李彦茹李会娟徐广立田超方蕾郭婧景竹青王晶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痰瘀互结型桂枝茯苓丸
- 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达那唑对子宫肌瘤患者肌瘤体积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达那唑对子宫肌瘤(UM)患者肌瘤体积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U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8)、观察组(n=49)。对照组使用达那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瘤体积、血清性激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9.17%)(P<0.05);两组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清促卵泡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TGF-β1、VEGF、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达那唑治疗UM的疗效确切,可缩小肌瘤体积,调节性激素分泌,降低血清TGF-β1、VEGF、MMP-9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 涂丽华
- 关键词:子宫肌瘤加味桂枝茯苓丸达那唑性激素转化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 加味桂枝茯苓丸对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加味桂枝茯苓丸在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96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糖类抗原CA125(CA125)、D二聚体(D-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低于对照组(t分别=-11.92、-14.61、-9.82、-9.28、-12.91、-10.28,P均<0.05);白介素-10(IL-10)、CD^(4+)/CD^(8+)、CD^(4+)及CD^(3+)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9.18、8.06、8.16、9.06,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结论 联合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高凝状态,抗纤维化,且不良反应小。
- 袁新吴筱花应慧群
-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桂枝茯苓丸湿热瘀结型炎症因子免疫功能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加味桂枝茯苓丸作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
-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加味桂枝茯苓丸作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靶点和通路,进而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及分子实验对其作用机制进行验证。方法:在TCMSP数据库、HERB本草组鉴数据库检索筛查(OB≥30%,DL≥0.18...
- 夏晨年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免疫组化加味桂枝茯苓丸子宫内膜异位症
- 加味桂枝茯苓丸通过PTEN/PI3K/Akt通路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预防小鼠结直肠腺瘤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加味桂枝茯苓丸通过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预防小鼠结直肠腺瘤(CRA)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桂枝茯苓丸低、中、高剂量组(13、26、52 g·kg^(-1)·d^(-1)),阳性药阿司匹林组(0.015g·kg^(-1)·d^(-1)),通过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化学诱导CRA小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加味桂枝茯苓丸或阿司匹林。给药期间,每周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9周后,观察腺瘤形成数目;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腺瘤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腺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PTEN、PI3K、Akt、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p-Akt)、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 C)、胱天蛋白酶-9(Caspase-9)、胱天蛋白酶-3(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在第1周至第2周无明显变化,第3周至第9周明显降低(P<0.05,P<0.01);结直肠长度显著缩短,结直肠重量显著增加,黏膜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瘤样突起(P<0.01);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P<0.01);小鼠肠上皮腺体结构紊乱,细胞核明显拉长且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固有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小灶性浸润;Cyclin D1、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腺瘤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腺瘤组织PI3K、Akt、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PTEN、Bax、Cyt C、Caspase-9、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明�
- 贾苏杰刘龙辉张艺凡郎晓猛刘建平刘建平孙超迪康欣
- 关键词:加味桂枝茯苓丸结直肠腺瘤
- 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淤积性皮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液流变学与MMP-2、MMP-9水平的影响
- 目的:研究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淤积性皮炎(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的影响。方法: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最终纳入研究的66例淤积性皮炎患者分别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 陈金润
- 关键词:淤积性皮炎加味桂枝茯苓丸血液流变学
相关作者
- 张君利

- 作品数:59被引量:146H指数:6
- 供职机构:台州市中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慢阻肺 哮喘 急性加重期
- 闫珺

- 作品数:48被引量:3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结肠癌 治疗肺癌 肺癌 溃疡性结肠炎 化疗
- 晁利芹

- 作品数:70被引量:172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针灸 肝损伤 顺铂 经方 急性脑梗死
- 李伟林

- 作品数:60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台州市中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肝硬化腹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医案
- 陈永青

- 作品数:28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台州市中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慢性乙型肝炎 慢阻肺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