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0篇“ 动力学环境“的相关文章
- 层化动力学环境内波感应电磁场特性研究
- 2025年
- 海洋内波运动产生的背景电磁噪声会严重干扰战场水下舰船探测和电磁通信的精度。为定量计算内波产生的感应电磁场,利用电磁信号的叠加性去除噪声信号,建立了多层简谐内波感应电磁场模型,给出了内波感应电磁场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其产生的感应电磁场的分布规律,分析内波波长和海水水文性质对感应电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感应电磁场在内波密度分界面处达到极大值;内波波长影响内波的速度,从而使内波感应电磁场随波长呈正相关变化;内波上下层海水密度比、海水电导率、以及海水总深度对内波产生的感应电磁场均有影响,其中海水密度比对感应电磁场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文章提出了内波感应电磁场的计算方法,可为后续水下舰船探测及通信提供理论支持。
- 刘健吕自强龚玉林刘学锋李明魏宝君
- 关键词:内波
- 天山及邻区岩石圈结构与地震动力学环境研究
- 天山造山带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晚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下再次复活的挤压型造山带。强烈的构造变形、造山运动伴随的频繁强震活动使其成为了我国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作为最年轻的陆内新生代复活造山带,大陆碰撞为其...
- 刘代芹
- 关键词:岩石圈地震
- 双小行星系统表面动力学环境分析
- 2024年
- 双小行星系统在太阳系中普遍存在,具有独特的探测价值,揭示其表面动力学环境是实现表面巡游探测的关键。相比于单小行星,双星系统成员间的摄动作用对表面动力学环境存在影响,需要加以专门的分析和研究。以近地双小行星系统(66391)Moshup为例,主、次星均采用多面体引力场模型,通过推导质点在主、次星表面附近的动力学方程,计算出主、次星的表面等效重力和表面坡度,以及表面各点处的最小和最大起飞速度,分析分布规律和成因,特别关注次星对高速旋转主星的周期性潮汐力的影响。在此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主星和次星分析适合探测器着陆和表面巡游的区域。结果表明:由于旋转离心力的影响,主、次星表面的等效重力分布有随纬度减小而降低的趋势,而坡度主要与局部地形相关,主星的北极高纬度区域和次星南北纬80°以上的区域坡度小,且等效重力较大,适合作为探测器的着陆点或开展表面巡游;次星潮汐力对主星表面重力存在周期性影响;主星表面大部分区域的最小起飞速度小于0.3 m/s,次星表面大部分区域的最小起飞速度在0.10~0.25 m/s之间。由于自转影响,主、次星的最小起飞速度方向几乎全部朝东。
- 王雅平王悦吴晓杰甘庆波杨志涛张耀
- 数字飞行器动力学环境信息传输源代码人工智能书写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飞行器动力学环境信息传输源代码人工智能书写方法,包括:将动力学环境信息传输源代码、敏感器探测信息传输源代码、执行机构作用信息传输源代码进行分解,并作为代码片段模板存储至代码库中,并建立模板路径;获取数...
- 董云峰李锦辉
- 面向复杂动力学环境的多航天器任务智能规划与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复杂动力学环境的多航天器任务智能规划与控制方法,包括:结合航天器的预订任务轨道动力学环境,基于三脉冲间接转移模型随机生成大量样本数据;利用学习完备的神经网络,结合航天器的实际任务场景对潜在目标的转移轨...
- 李爽杨彬李群智陆亚中李剑飞李劲东
- 一种基于累积损伤等效的动力学环境时频转换方法
-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累积损伤等效的动力学环境时频转换方法,基于累积损伤等效的设计原则,构建载荷‑循环方程,采用雨流计数的载荷谱统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复杂动力学环境条件下的时频转换技术,并详细阐述了具体时频转换的过程及步骤。该方...
- 吴松臧旭胡迪科龙新军陈燕毫赵玉震潘望白欧阳涵郭其威徐焘
- 长白山火山区现今地壳运动特征及动力学环境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通过对日本3·11大震前后GEONET观测站位移时间序列以及中国东北三维形变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地震及大地电磁研究成果,探讨中国东北长白山火山区现今地壳运动特征及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奥羽山脉是日本东北地壳运动的分界带。3·11地震后,两侧点位以东向运动为主,大震对中国东北形变的影响还未结束。受板块俯冲及壳幔岩浆运动的影响,长白山火山区现今地壳变形及地震的发生与区域应力变化及岩浆活动有关。
- 胡亚轩赵凌强宋尚武庄文泉
- 关键词:板块俯冲动力学环境
- 青藏高原东北区强震孕育的动力学环境
- 薛丁
- 关键词:地块动力学环境
- 青藏高原东北区强震孕育的动力学环境
- 2022年
- 1研究背景张培震等(2003)研究表明,现今构造变形以连续变形为特征,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主要被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和内部的走滑剪切所吸收,给出青藏高原内部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式是分块的,各块之间或者运动方向不同,或者运动速度不同。从震源机制的角度,刁桂苓等(2010)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M_(S) 8.1地震至2010年青海玉树M_(S) 7.1地震期间发生的几次强震构造块体运动的归属。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文中增加了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 7.0、2021年青海玛多县M_(S) 7.4地震(图1)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支持上述结论,且认为,在板块构造理论中,活动断裂围界地块间的差分(差异)运动是板内地壳变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围界地块的活动断裂上,伴随或触发强震发生以响应地块间的差分运动所积累能量的释放,是地块间差分运动保持平衡的必然自然现象。
- 薛丁
- 关键词:地块动力学环境
- 一种面向复杂动力学环境的杜瓦冷头及红外探测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复杂动力学环境的杜瓦冷头及红外探测器,包括:冷指支撑环,冷指支撑环包括:第一内环、第一外环以及连接第一内环和第一外环的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杆,第一内环套设于冷指的外壁,第一内环与冷指相连接,第一内环位于基...
- 熊雄叶炳毅金鑫马昕剑李锐平杜宇毛剑宏
相关作者
- 冯咬齐

- 作品数:150被引量:225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研究主题:航天器 微振动 卫星 振动 传递函数
- 刘池洋

- 作品数:290被引量:4,439H指数:38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地质意义 裂变径迹 砂岩型铀矿
- 韩晓健

- 作品数:35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研究主题:微振动 航天器 数据分析 动力学特性 数据处理
- 王建强

- 作品数:233被引量:1,928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南黄海盆地 东海陆架盆地 盆地 地质意义
- 张进

- 作品数:146被引量:1,848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阿拉善地块 中亚造山带 新生代 古亚洲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