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7篇“ 动物性食物“的相关文章
- 基于UHPLC-MS/MS建立动物性食物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UHPLC‑MS/MS建立动物性食物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能够充分满足日常对动物性食物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并且能够同时对27种物质(标准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成...
- 苟圆刘俊粟有志孙千然李永丽车颖欣
- 基于营养需求的动物性食物消费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收入的增加以及物价水平的不断变化,中国居民饮食消费在过去的30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莫过于谷物类直接消费的下降和动物类产品消费的快速上升。同时,由于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特别是肉类产品的大量摄入,超重、肥胖等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
- 王霞王莉周荣柱
- 关键词:饮食消费肉类产品谷物类食物消费结构营养需求
- 北京某医院体检人群动物性食物摄入与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了解动物性食物摄入与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的关系。方法 基于京津冀社区自然人群慢性病队列,于2020年在北京某体检中心抽取333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8.78±10.41)岁,其中男性占74.74%]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估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运用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动物性食物摄入状况对职业人群抑郁、焦虑及压力的影响。结果 猪肉摄入量的最高四分位组出现抑郁、焦虑、压力症状的风险显著高于摄入量最低的四分位组(抑郁:OR=1.417,95%CI 1.082-1.856,P=0.011;焦虑:OR=1.571,95%CI 1.238-1.994,P<0.001;压力:OR=1.531,95%CI 1.045-2.244,P=0.029)。适当的牛羊肉(OR=0.578,95%CI 0.369-0.904,P=0.016)、鸡鸭鹅(OR=0.664,95%CI 0.501-0.879,P=0.004)、水产品(OR=0.720,95%CI 0.546-0.950,P=0.020)及蛋类(OR=0.533,95%CI 0.399-0.711,P<0.001)摄入可降低焦虑情绪,适当的鸡鸭鹅(OR=0.650,95%CI 0.473-0.893,P=0.008)和蛋类(OR=0.632,95%CI 0.458-0.871,P=0.005)摄入可降低抑郁情绪,奶类摄入与抑郁、焦虑、压力症状的关联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体检人群中过多的猪肉类摄入与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呈现正相关,适当的牛羊肉、鸡鸭鹅、水产品及蛋类摄入与抑郁、焦虑症状呈现不同程度的负相关。
- 夏娟张玲
- 关键词:动物性食物抑郁焦虑
- 基于DNA条形码分析大鸨繁殖期动物性食物被引量:6
- 2021年
- 动物性食物是满足繁殖期大鸨(Otistarda)能量和营养需求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传统食性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大鸨繁殖期的动物性食物组成目前还不清楚,不同繁殖地大鸨的食性差异还有待研究。高通量测序应用于食性分析,具有工作量小、数据量大和分类精度高的优点。基于粪便取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靠山核心区和马鞍山片区繁殖期大鸨的动物性食物种类和组成进行分析,并比较食物多样性的空间差异。物种累计曲线表明,研究中的最小采样强度(n=11)能够使MOTUs的检测限达到平台期。在24份大鸨粪便中,共发现29种不同动物性食物的DNA序列,均来源于无脊椎动物,以节肢动物门的鞘翅目占比最高(44.83%)。按照科水平分类,以金龟科占比最高(24.14%),其次为蝗科(13.79%)、芫菁科(10.34%)和蓟马科(6.89%)。马鞍山片区大鸨对食物的取食频率和粪便中被检测到其所取食食物种数均显著高于靠山核心区,食物多样性也显著高于后者,大鸨食性表现出一定空间差异。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大鸨食性与栖息地选择的关系,以及了解大鸨繁殖期的觅食对策奠定了基础,为保护部门有效保护和恢复大鸨栖息地提供了食性水平的参考依据,同时为分子食性分析方法用于其他动物的觅食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示范。
- 刘刚李皓吴自有李惠鑫文菀玉周景英魏秀宏岳伟白洁钱英龚明昊
- 关键词:DNA条形码食性分析非损伤性取样高通量测序
- 蛋白质及动物性食物摄入对中国女童初潮年龄的前瞻性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初潮前蛋白质及动物性食物摄入对中国女童初潮年龄的前瞻性影响,为预防中国女童初潮年龄提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7—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数据,选取初潮年龄、身高、体重、家庭人均年收入、母亲文化程度信息完整且初潮前1~4年内至少具有1次完整膳食调查数据的683名≥6岁女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城乡分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初潮前蛋白质及动物性食物摄入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女童初潮年龄的前瞻性影响。结果调整总能量摄入、体质量指数标准差评分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后,初潮前肉类摄入量与农村女童初潮年龄呈负相关(B=-0.003,P=0.00),与城市女童初潮年龄无相关(B=0.001,P>0.05),而初潮前总蛋白质、乳类、蛋类和水产类摄入量与城市和农村女童初潮年龄均无相关(B值分别为0.002,-0.001,0.003,0.000;0.001,0.001,-0.001,-0.003,P值均>0.05)。结论初潮前肉类摄入较多可能会导致中国农村女童初潮发生较早,而总蛋白质、乳类、蛋类和水产类摄入可能对中国女童初潮年龄无影响。
- 李静段若男陈梦雪陈玥冯萍汪晓语高婉珂单树方徐裕杰乔田刘雪婷成果
- 关键词:膳食调查摄食行为月经初潮
- 动物性食物不同形式维生素K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建立不同形式维生素K在线分析技术,探讨动物性食物中维生素K的含量分布。方法动物性食物样品在pH为8、脂肪酶(0.2 g)、蛋白酶(0.1 g)条件下水解4 h,再用异辛烷提取,经旋转蒸发、复溶后测定。使用Atlantis T3(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900 mL甲醇∶100 mL四氢呋喃(包含5 mmol冰乙酸、11 mmol氯化锌、6 mmol无水乙酸钠)为流动相,激发波长为320 nm,发射波长为410.3 nm,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离维生素K_1、四烯甲萘醌(menaquinone-4, MK-4)和七烯甲萘醌(menaquinone-7,MK-7)。结果方法线性范围为0.01~0.40μg/mL(决定系数>0.999),加标回收率为84.4%~124.2%,相对标准偏差<6%(n=6)。MK-4是猪、鸡肉中维生素K的主要形式,牛肉中以维生素K_1含量最高,白贝和鱿鱼中可检测到MK-7。结论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适用于动物性食物维生素K的测定,不同形式维生素K在不同动物体内的分布特征不同。
- 邹连蓬张雪松黄百芬杨晶明徐维盛王竹
- 关键词:维生素K动物性食品高效液相色谱
- 云南省迪庆州城乡居民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摄入状况的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迪庆州城乡居民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摄入状况,为该地区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户,在调查户中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Epidata 3.1录入数据并核查数据质量,SPSS 19.0分析数据。结果:共调查3 650人,有效问卷3 590份。其中男性1 406人(39.2%)、女性2 184人(60.8%);以15~44岁人口占多数,共1 778人(49.5%),其中,城市居民845人(23.5%)、农村居民2 745人(76.5%)。迪庆州15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摄入蔬菜(男性191.8g、女性176.3g)、水果(男性124.7g、女性123.0g)、畜禽肉类(男性123.0g、104.5g)、蛋类(男性33.5g、女性33.1g)、水产品(男性9.5g、女性10.3g)。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该地区居民蔬菜、水果摄入未达标,动物性食物总量达标,但是畜禽肉类明显超标。结论:迪庆州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仍然不合理,应加强倡导合理膳食,建议该地居民增加蔬菜、水果、蛋类、水产品摄入量,减少猪牛羊等红肉类摄入量。
- 黄永寿阮元
- 关键词:膳食调查水果肉类蛋类
- 母亲孕期动物性食物摄入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母亲孕期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为指导妊娠期合理膳食,改善出生体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源于2013年7—11月在陕西省30个县进行的出生缺陷现况及其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孕妇中随机抽取个体完成半定量膳食频率问卷,收集包含动物性食物来源的各食物食用频率和分量数据及新生儿相关信息,筛选出母一婴(0~1岁)作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出生体重作为因变量,食物摄入频率转换成每周摄入次数后作为自变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建立3个调整模型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共纳入11459对调查对象,新生儿平均体重(3279.9±454.6)g,母亲孕期平均摄入蛋类食物4.00次倜,肉类食物1.50次倜,奶类食物3.00次倜,鱼类食物0.50次倜,总动物性食物5.00次/周。未分层时,3个模型均显示肉类及总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影响。调整了孕周、孕妇年龄、社会人口学等因素后,肉类食物摄入每周增加1次,出生体重增加约5.26(95%C1:1.32~9.20)g,而总动物性食物每周增加1次,出生体重平均增加3.24(95%CI:1.09~5.39)g。分层分析显示,肉类及总动物性食物对女婴和农村居民的影响更大;总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对陕北和关中地区的影响更大,而肉类食物的摄入对陕南地区的影响较大。且影响均为正向的,即摄入越多,体重增量越大。结论妊娠期增加动物性食物摄入会改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建议孕期母亲应重视孕期动物性食物的摄入。
- 严惠党少农米白冰屈鹏飞张丽王红丽毕育学曾令霞李强颜虹
- 关键词:出生体重孕期动物性食物
- 液质联用分析动物性食物中残留的大环内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7年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兽药,在动物性食物中的残留引发的危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国内外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分析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大环内酯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和质谱质量分析器的适用范围。固相萃取法所需溶剂少,方便高效,是针对动物性食品前处理的理想技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其中定量检测常用三重四级杆质谱仪的多反应监测模式,定性检测常采用飞行时间质谱仪。最后对大环内酯的分析研究进行了展望。
- 杨晨晔徐世伟韩伟杜平
-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动物性食品
- 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区域平衡研究——基于饲料粮生产及动物性食物生产的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为深入理解我国食物供给安全,完善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生产对策,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分地区研究了粮食、饲料粮和动物性食物的生产与消费。根据地域临近和气候相似原则,将我国31个省区归纳划分为7个粮食生产毗邻区,基于动物性食物生产及其饲料粮消费,分析了各毗邻区粮食消费构成,论述了其未来发展途径。结果表明,各毗邻区内,粮食生产总量都可以满足本区内的口粮及工业粮需求,全国口粮及工业粮数量供给安全;饲料粮及动物性食物生产是我国食物安全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西部区及中部区的饲料粮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需要稳定维持粮食生产,促进草食动物生产;东北部区是我国饲料粮主要生产供应区,东南部区是我国饲料粮主要消费需求区,每年需要从东北部区调入0.5亿吨原粮,0.2亿吨饲料粮转化的动物性食物。促进东北部区饲料粮在本地的动物性食物转化,特别是通过牛羊等草食动物进行转化,具有多方面积极意义;东南部区在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需要限制猪肉生产,促进草食动物生产。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出发,大力促进草食动物生产,压减猪肉生产,可大幅削减饲料粮消费,在维持我国粮食总产量6亿吨情况下,仍可保障我国粮食及肉品供给安全。
- 周道玮张平宇孙海霞钟荣珍黄迎新房义李强王婷
- 关键词:口粮饲料粮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草食牲畜
相关作者
- 马冠生

- 作品数:958被引量:8,415H指数:4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营养 健康 肥胖 儿童少年
- 翟凤英

- 作品数:347被引量:6,750H指数:44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 研究主题:营养调查 儿童 营养状况 膳食 营养
- 王惠君

- 作品数:136被引量:1,469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摄入状况 营养调查 儿童青少年 成年人 成年居民
- 杨月欣

- 作品数:446被引量:2,314H指数:2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血糖生成指数 抗性淀粉 食物 植物甾醇 食品
- 门建华

- 作品数:55被引量:39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 研究主题:营养成分 锌 转基因大米 钠 红细胞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