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1篇“ 动物感染“的相关文章
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现状及研究进展
2025年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当前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报告775起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涉及36个国家的水貂、猫、狮子等29个物种,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动物后,其基因组会发生变异甚至出现再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本文对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易感动物及主要症状、遗传变异机制、动物模型、诊断、疫苗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潘俊慧毛铭显周凯钰太刘睿慧王素春魏世萌祁倩王楷宬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动物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动物感染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动物感染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应用,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动物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制备的病毒复制子,只在特定的稳定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N蛋白的细胞中完成多轮复制,而在其他细胞中则不能复...
陈宇高翔梁娟周立厉玉婷吴正中琚存祥李颖健
一种用于蚊虫及其他医学节肢动物感染饲养的生物安全型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蚊虫及其他医学节肢动物感染饲养的生物安全型实验装置,该生物安全型实验装置包括感染饲养容器和麻醉容器,感染饲养容器包括第一圆柱形瓶体和与第一圆柱形瓶体配套的纱网螺纹盖,纱网螺纹盖的顶部由纱网材料制做...
夏菡杨辞寒王小钰王飞袁志明
入侵软体动物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特性及检测研究进展
2024年
广州管圆线虫有复杂的生活史及繁多的宿主,具较强的感染性和致病性,存在严重健康威胁。外来软体动物的入侵已成为广州管圆线虫扩散的重要途径。对入侵软体动物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研究日渐增多,宿主体内线虫的检测技术也在逐步完善。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入侵软体动物的文献研究仍较分散,在入侵软体动物的易感特性和检测技术方面仍缺乏系统探讨。因此,文章综述了近20年来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全球入侵软体动物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入侵软体动物的种类、易感性、地理分布、基因特征、寄主响应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报道的易感广州管圆线虫的全球入侵软体动物至少涉及15种。福寿螺、褐云玛瑙螺、中国圆田螺、河蚬可被L1—L3幼虫寄生,感染后氮代谢和氧化代谢增强。入侵软体动物对广州管圆线虫的易感性与宿主种类、发育期、孳生环境、感染剂量及感染时长有关。广州管圆线虫检测包括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后者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广州管圆线虫可“搭乘”入侵软体动物在全球扩散。同步阐明入侵软体动物的扩散规律和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习性,可为广州管圆线虫的发生、防控及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刘金苓陈慧莹刘仟惠潘广娜赵本良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地理分布易感性
伴侣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概况及分析
2024年
本文聚焦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引发的全球性疫情,针对伴侣动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探究其感染路径及潜在传播风险,开展应对技术措施及方法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多篇新冠相关伴侣动物感染文献,分析SARS-CoV-2在动物界的感染情况、临床表现、生态影响、传播风险以及伴侣动物的易感性。经研究数据统计分析SARS-CoV-2动物易感种群及其症状,分析不同物种的型冠感染风险及其症状特征,提出伴侣动物冠状病毒感染持续动态监测并评估,“同一个健康”理念下消除新冠感染风险。本文研究结论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探索SARS-CoV-2在伴侣动物群体中的变异特性、传播机制,为研究伴侣动物健康,开展涉及伴侣动物新冠类病毒阻断及生态平衡的影响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杜鹃陈小金刘振宇连春雨马鑫淼王彤王洪娜董志珍马毅
关键词:伴侣动物宠物
加强我国从吸血昆虫中分离的病毒对人与动物感染的研究
2024年
截至2024年初,我国已经从自然界采集的各类吸血昆虫标本中分离鉴定出大约60种可以在组织细胞培养复制的病毒分离物,其中分别从蚊虫、蜱虫、蠓虫、白蛉标本中分离鉴定出约40种、10种、10种、2种病毒,可见我国虫媒病毒病原学研究已经取得巨大成绩。然而,在已经分离到的病毒中的很多病毒缺少病毒对人和动物感染性研究,特别是这些病毒与人和动物疾病关系的研究。本文在介绍我国虫媒病毒病原学研究现状基础上,对加强我国从吸血昆虫中分离的病毒与人和动物感染关系的研究提出建议,以推动我国虫媒病毒与虫媒病毒病关系的研究。
梁国栋
关键词:虫媒病毒虫媒病毒病
我国西尼罗病毒及人畜动物感染: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被引量:1
2024年
西尼罗病毒为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同时也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1937年首次在非洲分离到,此后发现西尼罗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的流行。1999年西尼罗病毒首次传入美国纽约地区引起成人病毒性脑炎的流行,这也是首次报道西尼罗病毒感染引起群体性成人病毒性脑炎的流行。此后西尼罗病毒及其人畜动物感染迅速扩散至美国全境,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目前认为西尼罗病毒是在世界范围分布最广的新发蚊传虫媒病毒,人类或者动物通过蚊虫叮咬感染西尼罗病毒后可出现发热、脑炎(脑膜炎)等病症,极少数病例还可表现为严重胰腺炎、肝炎、心肌炎、流产甚至死亡,引起世界性的巨大公共卫生负担。本文介绍我国在西尼罗病毒分离鉴定,及其成人病毒性脑炎的流行以及西尼罗病毒与伤寒菌合并感染等的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进展,以期推动我国在西尼罗病毒及其感染方面的防控及研究工作。
殷启凯王环宇梁国栋
关键词:西尼罗病毒尖音库蚊
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野生鼠总科动物感染绦虫和蛔虫的情况调查
2024年
为调查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野生鼠总科(Muroidea)动物组成情况以及鼠总科动物感染绦虫和蛔虫的情况,采用铗日法,于2023年3—10月在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利用捕鼠笼捕捉野生鼠总科动物。将捕捉到的野生鼠总科动物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并解刨,将小肠用生理盐水冲洗,取出虫体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分析并判断其种属,分析并记录各种野生鼠总科动物感染绦虫和蛔虫的情况。结果表明:在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不同生境共捕获野生鼠总科动物247只,隶属于1目2科3属5种,其中包括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棕背鼠平(Myodes rufocanus)、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大仓鼠(Tscherskia triton),种类组成以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为主,分别占40.89%和34.01%;经形态学鉴定,感染的绦虫均为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mula),三道关林区野生鼠类感染缩小膜壳绦虫和蛔虫的概率分别为2.43%、1.62%。其中,大林姬鼠感染缩小膜壳绦虫的概率为2.97%,黑线姬鼠感染缩小膜壳绦虫的概率为4.76%,黑线姬鼠感染蛔虫的概率为4.76%,其余鼠未见有感染。综上所述,三道关野生鼠总科动物感染缩小膜壳绦虫的概率较全国其他省份低,但出现蛔虫感染现象,对人类健康构成一定威胁,相关部门应加强鼠患和寄生虫的防治工作。
王芷元李强王宇航金志民
关键词:大林姬鼠黑线姬鼠缩小膜壳绦虫蛔虫
基于groEL基因检测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类动物感染米库尔新埃立克体情况
2024年
目的调查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类动物感染米库尔新埃立克体情况。方法以云南省梁河县、芒市和弥勒市鼠疫疫源地为采样点,使用夹夜法捕捉鼠类动物,并收集脾脏样本。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脾脏样本中米库尔新埃立克体特异性groEL基因,并对阳性产物进行Sanger双向序列测定。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疫源地、生境、鼠种、性别间鼠类动物感染米库尔新埃立克体的情况。结果检测656份鼠类动物样本,在黄胸鼠、斯氏家鼠、北社鼠和青毛巨鼠上检出米库尔新埃立克体阳性12份,阳性率为1.83%。不同疫源地、生境、鼠种、性别间鼠类动物感染米库尔新埃立克体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于groEL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12份阳性样本核酸序列内部的同源性在99.5%~100%,米库尔新埃立克体核酸序列处于同一分支,为ClusterⅣ型。结论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4种鼠类动物存在米库尔新埃立克体低度感染
韦蓉李紫薇罗云燕汪娜刘淑清李进春卢江丽尹家祥
关键词:鼠类
2016-2023年浙江省嵊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特征及蜱、动物感染监测
2024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嵊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调查其宿主动物、媒介生物和人群本底感染状况,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6-2023年的SFTS病例信息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FTS病例的人群、时间和空间分布、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及就诊情况。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分析组间差异。采集健康人群及宿主动物血清样本进行大别班达病毒(DBV)抗体检测。采用体表检蜱法和人工布旗法开展寄生蜱和游离蜱监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宿主动物及蜱进行DBV检测。结果2016-2023年报告SFTS病例27例,其中2023年报告1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6/10万,病死率为22.22%;男性10例(37.04%),女性17例(62.96%);23例(85.19%)为本地采茶、种田的农民;发病年龄51~94岁,中位数68岁;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4-8月,圆形分布法表明发病高峰位于5月11日-8月29日;在15个乡镇(街道)中,有9个乡镇(街道)报告了本土病例。所有病例在发病2周前有野外活动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6.30%)、乏力(81.48%)、食欲不振(59.26%)、白细胞减少(96.30%)、血小板减少(88.89%);2023年报告的病例从发病到就诊的中位数为3.0 d,从就诊到确诊的中位数为2.0 d;其中1例经过4次就医行为被确诊,58.82%(10例)经过1次就医行为被确诊。健康人群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50%。2016-2023年嵊州市共捕获游离蜱35只,平均游离蜱密度为0.23只/(布旗·100 m),寄生蜱417只,平均寄生蜱指数为4.53。经检测宿主动物羊、牛、犬的血清均有抗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27.69%、11.11%、6.67%。蜱及宿主动物的DBV核酸均为阴性。结论2023年嵊州市SFTS的发病率呈快速升高趋势,可能存在SFTS自然疫源地,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龄的农民发病风险较高,需要重点加强SFTS的宣传教�
钱佳文沈钰钢王宏伟欧晓阳张灵李严任力波竹璐彬肖招英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宿主动物媒介生物

相关作者

包怀恩
作品数:174被引量:395H指数:13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亚洲带绦虫 牛带绦虫 囊尾蚴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亚洲牛带绦虫
莫兴泽
作品数:34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牛带绦虫 亚洲带绦虫 实验动物感染 形态学 囊尾蚴
戎聚全
作品数:97被引量:288H指数:12
供职机构: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牛带绦虫 亚洲带绦虫 瑶族 民族 实验动物感染
齐萌
作品数:134被引量:316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肠道寄生虫 隐孢子虫 贾第虫 流行病学调查 感染率
张龙现
作品数:576被引量:1,514H指数:19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病 肠道寄生虫 流行病学调查 球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