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62篇“ 动脉缺血“的相关文章
介入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下肢动脉缺血一例
2025年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俗称真红,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特征是获得性克隆性红细胞异常增多。临床上合并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导致下肢动脉缺血的病例报道并不多见。本文对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例合并下肢动脉缺血的PV患者进行总结,结合其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栓事件等,探讨PV合并下肢缺血患者的血栓形成因素、治疗方式、术后管理方案。
肖志勋莫伟朱芷萱
关键词:介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下肢动脉缺血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改善作用
2025年
目的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大鼠脑水肿的药效作用。方法线拴法构建MCAO/R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布美他尼(阳性药,0.2 mg·kg^(-1))组和SAFI低、中、高剂量(5.80、11.61、23.31 mg·kg^(-1))组,假手术组大鼠仅做血管分离,不插入线栓。每天1次、连续尾iv给药1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给药前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称质量和神经功能评分;给药后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称质量法检测脑含水量,核磁检测脑水肿体积、水分子表观弥散系数(ADC);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结果给药前大鼠体质量及神经功能评分无差异,给药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SAFI低、中、高剂量组和布美他尼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0.001),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1、0.001),脑组织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01),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0.001),核磁T2加权成像(T2WI)序列显示脑水肿体积显著减少(P<0.01、0.001),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显示ADC值显著升高(P<0.05、0.001);HE染色结果显示SAFI对神经细胞肿大和空泡变性均有改善作用。结论SAFI对MCAO/R大鼠脑水肿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薛子卓郭娜李德坤姚宇晴万梅绪万梅绪原景聂永伟庄朋伟张燕欣庄朋伟
关键词:脑水肿核磁脑缺血再灌注脑含水量
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
2025年
目的观察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基底动脉(BA)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根据MRI所见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将其分为穿支组(穿支型BA粥样硬化,n=57)与多机制组(动脉动脉栓塞和/或低灌注,n=90);比较组间临床资料、HR-VWI及MR血管成像参数;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并据以构建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BA缺血性脑卒中的效能。结果穿支组罹患糖尿病(DM)及背侧斑块占比高于、腹侧斑块占比低于多机制组(P均<0.05);组间其余临床资料,责任斑块层面最厚管壁厚度、管腔偏心指数、管腔面积、管壁面积,以及血管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及BA走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M及背侧斑块均为穿支型BA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腹侧斑块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以之构建的模型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BA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2.46%、70.00%及0.839。结论HR-VWI可用于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BA缺血性脑卒中。
罗丹饶忠亮肖新兰
关键词:卒中基底动脉磁共振成像
基于COIST分型的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病因及短期预后分析
2025年
目的基于COIST分型,分析中国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的病因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至2024年4月期间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80例首次确诊的AIS患儿,根据COIST分型进行病因分析。将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28 d且≤3岁)117例;学龄前期组(>3岁且≤7岁)90例;学龄期组(>7岁且≤11岁)90例;青少年组(>11岁且≤18岁)83例。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儿童病因占比及不同病因患儿短期预后。结果380例患儿中男235例(61.8%),女145例(38.2%),就诊年龄(6.6±4.6)岁;约2/3的患儿就诊于神经内科,该部分患儿住院天数(13.2±6.7)d。(1)病因分析:“血管结构异常”占比最高,为38.2%(145/380),其他类型依次为“炎症性”31.1%(118/380),“原因不能确定”11.1%(42/380),“其他可确定病因”9.2%(35/380),“心脏疾病”6.3%(24/380),“易栓症”4.2%(16/380)。(2)不同年龄组病因分析:婴幼儿组“血管结构异常”占比47.9%(56/117),以轻微外伤后基底节区脑梗死(合并基底节钙化)最多见(40/117);学龄前期组“炎症性”和“血管结构异常”分别有34例(34/90)和33例(33/90);亚组中烟雾病最多见(15/90);学龄期组“血管结构异常”有37例(37/90),亚组中动脉夹层最多见(12/90),其次为局灶性脑动脉病-炎症型(FCA-i)(11/90)和烟雾病(11/90);青少年组“炎症性”有34例(34/83),亚组中FCA-i占比最高(13/83),其次为易栓症(9/83)和系统性红斑狼疮(8/83)。(3)短期预后:儿童卒中结局量表(PSOM)评估短期预后,预后良好共188例,占比49.5%(188/380),预后不良共192例,占比50.5%(192/38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短期预后,预后良好207例(54.5%),预后不良173例(45.5%)。亚类“炎症性-非感染性”,以及FCA-i、烟雾病和动脉夹层相对预后较好;“其他可确定病因”预后良好占比<1/3;出院时死亡14例,总病死率3.7%。结论血管结构异常及炎症性(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是儿童AIS的主要病因;约1/
于泽谋贾静静李久伟孟令丙周季张炜华熊晖方方卓秀伟
关键词:卒中病因短期预后病例系列研究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编码
2024年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栓塞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这几种常见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知识和准确编码进行整理归纳,使用2019年WHOICD-10第二版和国家临床版2.0对其进行编码并分别举例编码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编码为I70.2,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再进行细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编码为I73.1;下肢动脉栓塞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都编码于I74.3,根据不同部位和类型具体编码。编码员在进行疾病编码时要了解疾病内涵,区分疾病性质和临床表现,并仔细阅读病案,正确编码以确保数据上传质量。
黄珂
关键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ICD-10疾病编码
儿童期动脉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2024年
儿童期动脉缺血性卒中(arterial ischemic stroke,AIS)是指年龄29 d~18岁发生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儿童期AIS尽管相对少见,但却是儿童残疾或死亡的重要原因。儿童期AIS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与成年人存在很大差异。文章对儿童期AIS的常见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王瑞莲张琳李敬婵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脑动脉疾病儿童
一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用护理床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用护理床,包括护理床支架以及固定在护理床支架上的床板和安装底板,在所述床板的一端左右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安装槽,在每个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一个大腿托板和一个小腿托板...
鲍丽丽孙方圆
CCTA与CT-FFR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与CT血管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T angiography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病变(coronary ischemic disease,CI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根据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将其分为CID组(n=66)和非CID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CCTA参数[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最小管腔直径(minimum lumen diameter,MLD)、狭窄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area stenosis,%AS)、狭窄直径百分比(percentage of diameter stenosis,%DS)]和CT-FFR;分析CID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与MLA、MLD、%AS、%DS、CT-FFR的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CCTA、CT-FFR诊断CID的效能。结果CID组患者的MLA、MLD、CT-FFR均显著低于非CID组,%AS、%DS均显著高于非CID组(P<0.05)。重度钙化、狭窄者的MLA、MLD、CT-FFR均显著低于轻中度钙化、狭窄者,%AS、%DS均显著高于轻中度钙化、狭窄者(P<0.05)。MLA、MLD、CT-FFR与钙化程度、狭窄程度均呈负相关,%AS、%DS与钙化程度、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CT-FFR的诊断确诊率高于CCTA(86.11%vs.70.37%,χ^(2)=7.85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CTA、CT-FFR诊断CI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06、0.860;CT-FFR的AUC高于CCTA(Z=2.347,P<0.05)。结论CCTA与CT-FFR对CID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CT-FFR效能更高,提供心肌缺血信息更全面。
周康锴应璇潘婷
关键词:CT血管成像
一种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辅助评估设备和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辅助评估设备和评估方法,辅助评估设备包括红外热成像仪,红外热成像仪连接用于分析红外热成像仪所检测皮肤温度分布数据以及计算任意对应位置之间温度差值的处理器,处理器连接显示屏;评估方法包括...
郭宝磊 郭振宇符伟国
金纳多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后眩晕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金纳多滴剂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后眩晕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由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引起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金纳多滴剂联合倍他司汀口服2周,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口服2周。比较2组患者眩晕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文版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和眩晕症状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使用金纳多滴剂后眩晕障碍量表总评分、功能、情感、躯体亚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金纳多滴剂对于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后眩晕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缩短治疗时间。
杨静彭本刚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金纳多

相关作者

张柏根
作品数:285被引量:2,030H指数:2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基因治疗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功能不全
张纪蔚
作品数:210被引量:1,454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下肢 腔内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治疗
杨镛
作品数:233被引量:734H指数:1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下肢静脉曲张 微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 静脉曲张
杨国凯
作品数:195被引量:680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下肢静脉曲张 并发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张皓
作品数:142被引量:70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下肢 动脉闭塞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 动静脉瘘 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