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34篇“ 劳动创造价值“的相关文章
- 劳动价值论对弱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创造价值”的诠释
- 2025年
- 以智能化和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引向智能化时代。随着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劳动与商品价值的创造出现了新形式和新特点。弱人工智能在生产过程中属于新型的劳动者,其根本目的在于服务人类。弱人工智能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承担一定的劳动任务,它们的活动具有劳动创造价值的一般特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时代没有过时,活劳动依然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我们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正确看待人工智能在生产劳动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与时俱进地发展劳动价值论。
- 李家诺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源泉
- 玩劳动创造价值吗?——基于平台用户的视角
- 2024年
- “玩劳动”是在平台资本主导下以“产消形式”生产数据商品的一种数字劳动。区别于传统劳动和其他类型的数字劳动,它突出了“玩”的娱乐性质;区别于传统的休闲活动,它突出了“劳动”的生产性质。根据平台用户不同的休闲动机,可以将“玩劳动”分为闲逛式的参与、出于兴趣的探索和专业性的互动等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玩劳动”分别创造出了“用户意识”“探索性数据”“专业性数据”等三种数据产品。与一般劳动创造的商品相同,平台用户“玩劳动”创造的数据产品也具有价值属性。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用户被平台资本纳入资本积累的逻辑内,促进了平台资本的价值增值,体现了“玩劳动”乃至平台资本的生产性特征。
- 胡莹廖小浩
-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创造价值论争研究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诸如无人工厂、无人超市等现象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学界针对人工智能能否创造商品价值展开了论争。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创造价值论争主要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内容,并在智能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逐...
- 张辨
- 关键词:人工智能劳动价值论论争
- 通过劳动价值论的创新解决现实中的分配不公问题——从“劳动创造价值”到“劳动具有价值”
- 2023年
-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现实造成了严重的分配不公,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非常突出。经济学界曾就此进行过持续而广泛的讨论,但始终没有解决问题。所谓的分配不公指的是平均主义、差距悬殊等问题,其实质就是工资与“劳”相脱钩,多劳未必多得,少劳未必少得,背离了按劳分配原则,归结起来就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要想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劳”的计量问题,因为只有解决了“劳”的计量问题才能按劳分配。以往人们把劳动价值论归结为“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解决了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但它却解决不了今日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因为劳动创造的价值往往包含在集体劳动成果之中,而从集体劳动成果之中却无法计量个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所以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出发解决不了“劳”的计量问题。这时,必须从现实出发进行理论创新,证明“劳动具有价值”,说明市场具有计量价值的功能,于是劳动具有的价值就能通过市场得到趋近准确的实现。可见,证明劳动具有价值后,分配不公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关柏春
- 关键词:劳动创造价值
- 马克思真的认为流通过程能创造价值吗?——坚持“生产劳动创造价值”一元论及其在新时代的启示
- 2022年
- 马克思并非认为一切劳动都能创造价值,而是明确区分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生产劳动”与“总体劳动”,在马克思看来只有“生产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因此“劳动价值论”事实上应被称为“生产劳动价值论”或“生产劳动创造价值”一元论。近年来,学界一种流行论调认为“流通过程创造价值”,这实际上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创造与价值追加、单个资本家与作为总体的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区别“。生产劳动创造价值”一元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是马克思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石。坚持“生产劳动创造价值”一元论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驾驭市场、规避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在壮大实体经济的同时促进流通产业健康发展。
- 王先鹏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总体性
- 运用熵理论证明服务劳动创造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开始主要表现在物质生产领域,管理劳动、知识劳动等非物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的地位相对较低,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体系主要限于物质生产劳动领域,把非物质生产劳动舍象了。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到当今的高科技时代,经济形式产生了质的飞跃,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六成,如何看待服务劳动及其价值形成,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熵”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表示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目前,“熵”这个概念不仅运用在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中,而且也被引入了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将熵理论引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通过从熵的角度分析人类劳动,特别是服务劳动的物理本质,能较好地论证“服务劳动也是劳动的一种,也能创造价值”的观点。
- 何毅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 劳动创造价值,研学拓展视野——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木工劳动研学实践的探索
- 2021年
- 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根据两者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把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综合育人的目的,笔者在木工劳动研学实践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育实效。
- 杨升东
- 技术劳动和创造劳动的解释与管理: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理论——程恩富等著《劳动创造价值的规范与实证研究——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第一卷评述被引量:1
- 2020年
- 《劳动创造价值的规范与实证研究—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一书的核心是从理论上详细讨论了劳动的属性和功能,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劳动,特别是劳动服务的作用。作者用创新的方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展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复杂性,创造性地扩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边界,阐释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佳作。
- 艾伦·弗里曼孙业霞(译)
- 关键词:中国奇迹
- 劳动价值论、价值和价格: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历史性会晤——程恩富等著《劳动创造价值的规范与实证研究》第二卷评述被引量:1
- 2020年
- 《劳动创造价值的规范与实证研究——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在分析了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之后,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层论证。本卷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价值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文献进行详细讨论的分析基础。作者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创新的方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预示着劳动价值论和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将进入一个新的学术阶段。
- 李静(译)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原理
- “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守恒定律”三辩——与何祚庥教授商榷
- 2017年
- 何祚庥教授在《必须将"科技×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思想引入新劳动价值论的探索和研究》中提出的所谓"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守恒定律",正是导致其最终背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源头;"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有统一计量标准"和"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不可能成正比"的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何文"基于所谓"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守恒定律"建立的一系列"理论发展与创新",已经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渐行渐远。同时,充分重视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知识不守恒和基于知识积累的劳动创新亦无止境,应当成为继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增长点,这是"何文"为我们提供的有益理论启示。
- 任洲鸿刘刚张艳丽
- 关键词: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
相关作者
- 赵清华

- 作品数:18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宇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列宁 工人阶级执政党 买卖 劳动创造价值 宗派
- 关柏春

- 作品数:86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工资 劳动价值论 按劳分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劳动力价值
- 郝孚逸

- 作品数:84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哲学 哲学关系
- 许光伟

- 作品数:147被引量:248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资本论》 劳动价值论 发生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
- 何俊生

- 作品数:36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邓小平 社会主义 劳动力 高校 非公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