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93篇“ 劳动力就业“的相关文章
-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层帮扶探索
- 2025年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升级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过剩。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村劳动力总量约为2.9亿人,这反映了农村地区有大量劳动力面临就业和收入提高的挑战。
- 吴晓琴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总量劳动力数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外出务工人员
-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规模、就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入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12—2022年我国A股市值排名前500的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就业规模产生正向影响,但结果不显著;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企业对于技术型员工的吸引力更大,企业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符合生产型员工和服务型员工的就业需求,而管理型员工则会避开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企业,更倾向于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对于高技能员工有更大的需求;经济发达地区相较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技术型员工的需求更大。基于此,从企业和劳动者角度提出建议,推动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高质量发展。
- 薛艳罗鑫雨
- 关键词:就业规模就业结构门槛效应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探讨
- 2025年
-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技术提升同样已经获得了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更多的农业人口成为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一方面对农民的收入水平造成了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性降低。加强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帮助剩余劳动力再就业,才能解决剩余劳动力增加导致的问题。本研究以芳华镇为研究对象,对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解决问题进行了分析。
- 彭金丽
-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 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2025年
- 文章采用2011—2021年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衡量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全面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规模、就业质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结构。数字经济发展对东、中、西3个区域就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时,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扩大“宽带中国”政策试点城市的就业规模并改善就业结构。文章研究表明,国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关注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以此促进就业效应的提升。
- 吴昊蔡子琪王大哲
- 关键词:数字经济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质量
- 基于CiteSpace的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力就业研究可视化分析
- 2025年
- 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知识图谱技术,对中国知网(CNKI)和WoS数据库有关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力就业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自2016年起,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发文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核心研究机构集中在教育行业;研究主题关键词共现存在显著重叠,均聚焦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就业”等核心议题;研究热点演变经历技术聚焦期(2018—2021年)、影响探究期(2021—2022年)、应用分化期(2022—2024年)三个阶段。研究结果为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力就业的未来研究提供系统性经验借鉴,为相关领域的策略制定与实践探索提供有力支撑。
- 郜人慧
- 关键词:人工智能劳动力就业文献计量学
- 异化低碳发展模式的劳动力就业效应、解构与提升策略
- 2025年
- 低碳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选择。当前,环境制度、绿色金融和碳交易体系是低碳发展的三大主要模式,不同模式对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异质性冲击,呈现出劳动力市场的阶段性、规模结构及区域分化特征。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低碳发展模式在政策引导、市场激励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低碳经济的市场化进程。然而,这一协同趋势给劳动力就业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传统高能耗行业就业岗位缩减、新兴绿色产业就业机会增加,这对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低碳发展催生了灵活用工、低碳创业等新型就业模式,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因此,为助推低碳发展模式下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政府因地制宜地发挥异化低碳发展模式协同作用,以稳定就业、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创新水平、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认知和技能结构。
- 李楠博
- 关键词:低碳发展劳动力就业环境制度碳交易
-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水平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随着机器人等劳动节约型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机器人的行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机器替人”的担心。本文选取2012-2019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检验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程度对于我国劳动力就业水平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并通过选取滞后一期的解释变量,证明回归结果依然稳健。且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资本密集型和机器人应用高渗透度的样本中更为显著。文章基于上述回归结果提出了相关有价值的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第一,在全国进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教育的普及,提高未来适龄劳动力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认知和素养;第二,政策制定者应该针对各行业的特征,制定与行业相匹配的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第三,提升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其他行业的关注和投资。
- 朱玉婷
-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劳动力就业
- 产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劳动力就业规模——基于数字要素投入视角的分析
- 2025年
- 产业数字化将深刻影响就业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产业数字化从需求侧的规模扩张和供给侧的产业链延伸两条路径支撑劳动力就业规模的稳定扩张,其中国内市场需求扩张和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作用尤为突出。同时劳动力市场建设情况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劳动力市场建设越完善,产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就业规模的扩张作用越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产业数字化对不同行业就业的影响不同,以数字产品投入为主的产业数字化是制造业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量,而以数字服务投入为主的产业数字化则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张贡献较大。因此,深入挖掘国内市场需求并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合理有序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背景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路径。
- 江静郑洁李宝琦
- 关键词:就业优先
- 数字基础设施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基于2011—2021年的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地区就业水平,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尤其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虽然为负,但不显著。因此认为应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促进劳动力适应数字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实施区域差异化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受影响群体的基本生活条件,以此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张建邺
- 关键词:劳动力就业
- 数字经济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影响研究
- 2025年
- 本文基于工资溢价理论,采用CGSS调查问卷数据,结合1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全面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它在提升工资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以及增强就业稳定性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正面效应。然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工作时长增加。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一种“倒U型”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受教育年限较低的劳动力,拥有较高受教育年限的劳动力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其就业质量获得了更大的提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降低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工作压力。
- 彭勃张红岩
- 关键词:数字经济就业质量青年劳动力
相关作者
- 黄小勇

- 作品数:94被引量:41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产权主体 区域经济 产城融合 企业
- 周天勇

- 作品数:466被引量:1,597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城市化 就业 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
- 陈钰

- 作品数:32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高校 技术进步 劳动力就业 感性消费时代 促进就业
- 罗润东

- 作品数:133被引量:72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人力资本 就业 共词分析 聚类分析 技术进步
- 王济民

- 作品数:349被引量:3,130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 研究主题:肉鸡产业 肉鸡 畜牧业 禽流感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