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989篇“ 化学组成“的相关文章
紫外老化沥青分子构成变化及其与流变性能和化学组成的构效关系
2025年
为研究沥青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构成在紫外老化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对流变性能与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工程中常用的四种沥青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探究了沥青紫外老化前后分子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量指标的变化以及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等分子结构指标的变化,并在流变性能试验基础上,采用关联分析法对沥青流变性能进行分子构成分析,从分子层面解释紫外老化作用下沥青流变性能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紫外老化使沥青内部分子发生团聚现象,小分子不断减少并聚集成大分子,分子量分布边界逐渐变窄。由氢原子和分子结构参数的变化情况可知,紫外老化后沥青中芳香环上烷基取代基增加,导致芳香环体积增大、沥青内部分子稳定性增强,宏观层面表现为沥青的流变性能下降。通过沥青流变性能和化学组成确定沥青的宏微观评价指标,并在采用关联法分析后发现,沥青流变性能受芳香环缩合度参数、芳香环周边氢取代率、数均分子量、芳香碳率、烷基和环烷支链、芳香结构的影响最大,且可对其进行机理分析。
席晗孔令云
关键词:分子量流变性能化学组成
类地行星金属核的化学组成
2024年
类地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一直是行星科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类地行星研究不仅能促进人类对行星起源、行星演化、行星磁场和行星动力学等行星科学的认知,还涉及到我们对外太空的探索以及对外星生命的追寻。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太阳系行星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总结了目前最新的类地行星物理参数,例如质量、半径、惯性矩和金属核的惯性矩等,这些参数为行星物理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还对最新的类地行星、类地行星金属核、球粒陨石及其金属相的化学组成及元素比值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并对类地行星金属核和陨石中金属相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本文参照太阳系类地行星和球粒陨石最新的物理和化学数据,通过类比研究,提出类地行星科学研究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
李泽明李泽明
关键词:类地行星化学成分球粒陨石
确定电池的化学功能和/或化学组成
一种用于确定电池的化学功能和/或化学组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收集指示该电池的化学成分的至少一种化学和/或物理特性的电池数据;通过确定收集到的电池数据与参考电池的数据之间的至少一个匹配来提供匹配数据;以及基于该匹配数据来确...
M·宾德尔H·施瓦贝D·哈尔特U·韦尔夫A·冯穆勒嫩H·法尔施Y·K·平格G·埃卡特H·K·P·杰里奇
花椒挥发油脂肪油化学组成GC/MS分析比较
2024年
以陕西淳化产红花椒为研究对象,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蒸气蒸馏得到的花椒挥发油、乙醚溶剂索氏提取法得到的脂肪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花椒挥发油、脂肪油的收率分别为1.59%和11.9%(质量分数)。在花椒挥发油中鉴定出8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TIC谱图总峰面积的98.58%,大部分都是一些单萜类化合物。在花椒脂肪油中鉴定出73种化合物,占脂肪油TIC谱图总峰面积的90.95%,其中脂肪酸类成分15种,其相对含量约占脂肪油的1/3,其余都是一些单萜或倍半萜类化合物。比较分析显示,挥发油、脂肪油共有40种成分相同,乙醚萃取脂肪油中包含了挥发油中所有相对含量超过1%的主要成分。
郑敏燕汪俊豪汤欣璐张娜李锦康李涓
关键词:挥发油脂肪油气相色谱质谱法
2009—2018年拉萨市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变化趋势
2024年
基于2009—2018年采集的拉萨市270个降水样品,分析了降水的pH、电导率、水溶性离子浓度特征及变化趋势;应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溯源方法,探讨了降水中水溶性离子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拉萨市降水年均pH变化范围为7.34~7.87,平均值为7.56,呈弱碱性;电导率变化范围为1.24~5.64 mS/m,平均值为3.91 mS/m,低于北京市、西安市等大部分城市。降水中水溶性离子平均浓度大小顺序为Ca^(2+)>SO_(4)^(2-)>Cl^(-)>K^(+)>Mg^(2+)>NO_(3)^(-)>Na^(+)>NH_(4)^(+)>F^(-)。近年SO_(4)^(2-)、Cl^(-)、NO_(3)^(-)等阴离子浓度占比迅速升高的趋势需要格外警惕。来源分析表明:阴离子的来源较为一致,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阳离子Ca^(2+)和Mg^(2+)主要来自地表土壤和浮尘,它们对降水pH起到了中和作用。
索娜卓嘎赵矿陈旭王彩红杨凤琴葛梦娟张继峰董慧科周云桥
关键词:降水化学组成
具有良好应力开裂性能的聚合物的密度和化学组成控制
提供了具有改进的耐应力开裂性的聚乙烯共聚物、制备此种共聚物的方法和由其制备的膜。所述聚乙烯共聚物包含至少95重量%的乙烯和至多5重量%的至少一种含3至18个碳原子的共聚单体;并且还具有至少1,000小时的30%单点缺口恒...
M·安藤斯特涅尔N·B·盖P·C·香农R·E·派克尤诺
一种具有固定化学组成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固定化学组成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铟盐、锰盐、硫代乙酰胺溶解在溶剂中得到溶液A;将硒粉溶解在水合肼中得到溶液B;在连续搅拌下,将溶液B加入到溶液A中得到混合液;将混合...
梁惠 位书云 崔书情 姜舒瑜许琦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电气石地球化学组成和硼同位素特征——对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的约束被引量:1
2024年
个旧锡矿集区发育与晚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世界级Sn-Cu多金属矿床,其成矿物质的来源及流体演化过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个旧地区电气石广泛发育于碳酸盐岩、花岗岩及矽卡岩中,但对电气石尚未进行系统研究,电气石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对不同类型电气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LA-ICP-MS微量元素和硼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电气石都属于碱性电气石,TurⅠ、TurⅡ、TurⅣ为热液成因,TurⅢ为岩浆成因。岩浆电气石相比于热液电气石具有更低的Mg、Ca等元素,TurⅠ电气石高含量的Sr表明受到了围岩的混染。电气石的微量元素变化表明,从似斑状花岗岩到等粒花岗岩,随着岩浆分异程度逐渐增加,Sn在岩浆中逐渐富集,在似斑状花岗岩和接触带矽卡岩中沉淀卸载。个旧不同类型电气石具有均一的δ11B值(−15.2‰~−12.8‰),与花岗岩的组成范围一致,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均来源于花岗质岩浆。
任竑宇李超江小均江小均韩嶂芦磊陈耀坤
关键词:电气石硼同位素
浐河流域汛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成因
2024年
为研究浐河流域汛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完善区域水资源管理合理化的建议,共采集浐河流域地表水样10份,结合空间分布图、Piper三角图、Gibbs图、离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浐河流域水化学特征、空间差异特征、主要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浐河流域汛期水体整体呈弱碱性,TDS均值低于同流域枯水期均值但高于全球河流均值。②优势阳离子为Ca^(2+)和Na^(+),优势阴离子为HCO_(3)^(−),水化学类型以Na-HCO_(3)为主,整体上主要离子含量呈现ES低WN高的趋势。③浐河流域主要受硅酸盐岩风化的控制作用,且存在受蒸发岩溶解影响的情况。同时,本研究也为开采和保护源头水、发展用于工业的中游水,警惕下游水发生污染事件,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西安缺水问题等方面提供参考。
朱娅娣王瑞媛李东泽许志平孙康
关键词:汛期水化学特征
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对土壤及其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和化学组成的影响
2024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对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及其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和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与玉米秸秆未还田的对照处理相比,秸秆深翻还田后>2 mm水稳性大团聚体比例显著增加,0.25~0.053 mm水稳性微团聚体比例显著降低,使得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胡敏酸碳和胡敏素碳含量以及胡敏酸碳/富里酸碳比值显著增加,同时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也呈增加趋势;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腐殖质碳含量也显著增加或呈增加趋势;从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组成来看,土壤及>2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内烷基碳通常趋于降低,而烷氧碳趋于增加,土壤中芳香碳和羰基碳含量增加,>2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内芳香碳和羰基碳含量趋于降低,土壤及>2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内烷基碳/烷氧碳比值和疏水碳/亲水碳比值趋于降低,脂族碳/芳香碳比值在土壤中趋于增加,而在大团聚体中趋于降低。上述结果说明,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不仅能增加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而且有利于改善土壤腐殖化程度和土壤结构,是提升土壤固碳能力和肥力质量的有效措施。
张姝袁宇含苑佰飞段燕张晋京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腐殖质化学组成

相关作者

方亮
作品数:771被引量:9H指数:3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SUB 微波介电陶瓷 光催化剂 品质因数 可见光响应
董显林
作品数:363被引量:21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主题:压电陶瓷材料 化学组成 热释电 陶瓷材料 钛酸锶钡
韦珍海
作品数:146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SUB 有害化学物质 可见光照射 光催化剂 可见光响应
刘中民
作品数:1,507被引量:1,161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催化剂 分子筛 二甲醚 低碳烯烃 甲醇
杨为民
作品数:540被引量:1,11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催化剂 分子筛 乙苯 分子筛催化剂 化学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