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25篇“ 化疗前后“的相关文章
- 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症状特征的潜在转变分析及护理对策
- 2025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症状潜在类别随时间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10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233例乳腺癌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对首次化疗前1~3 d(化疗前,233例),第3次或第4次化疗后7~14 d(化疗后,225例)的乳腺癌患者症状特征进行潜在转变分析。结果225例乳腺癌患者完成2次调查,化疗前后其症状特征可分为高症状困扰组、低症状困扰组2个类别。高症状困扰组稳定性强,保持原组的概率为85.20%。低症状困扰组更倾向于向高症状困扰组转变,转变概率为26.6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包块部位在左侧、获取疾病知识最主要途径为网络的患者更容易从高症状困扰组转变为低症状困扰组,而在职、夜间睡眠不满意及从不运动的患者更容易从低症状困扰组转变为高症状困扰组。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症状特征存在人群异质性,在职、夜间睡眠不满意及从不运动的乳腺癌患者更容易从低症状困扰组转变为高症状困扰组,提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潜在高风险人群,根据不同类别的人群特征实施症状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症状特征的预测作用进行个体化管理,从而减轻症状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 铁万琴张曦王永琦许洋陈雪丰潘璐陈思羽
-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化疗护理
-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的表达意义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 (MCM2)的表达意义。方法 该研究共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82例宫颈癌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对患者化疗开始前宫颈活检和化疗结束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包埋组织予以采集,另纳入50例由于子宫肌瘤手术切除后的正常宫颈组织,将其作为参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对VEGF、MCM2表达进行检测。比较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MCM2表达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VEGF、MCM2表达的变化,新辅助化疗疗效与宫颈癌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化疗疗效组VEGF、MCM2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VEGF、MCM2的高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均P<0.05);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VEGF、MCM2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宫颈癌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患者有7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有42例,稳定的患者有21例,进展的患者有12例,不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宫颈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FIGO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有效组VEGF高表达率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MCM2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前,需密切监测VEGF的表达情况,VEGF表达的变化可用于对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预测。
- 冯华南陈亚敏
- 关键词:宫颈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新辅助化疗
- 医护一体化的预见性护理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研究医护一体化的预见性护理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实施医护一体化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提升其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陈娟
-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预见性护理肺癌化疗
- 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癌胚抗原与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25年
- 目的 研究癌胚抗原(CEA)与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的比值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取6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周期的化疗。测定并计算所有患者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化疗结束时的CEA/SCC。评估化疗疗效,重点分析CEA/SCC比值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 相较于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化疗结束时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EA/SCC比值降低,相较于化疗3个周期,化疗结束时的CEA/SCC比值降低,组内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期、肿瘤体积的患者CEA/SCC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经化疗,有效41例,占68.33%。化疗有效组与化疗无效组在化疗后,CEA/SCC比值均降低,且化疗有效组化疗前的CEA/SCC比值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CEA/SCC比值与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无效发生的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当CEA/SCC比值阈值取0.74时,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无效发生风险随CEA/SCC比值升高而增加。结论 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化疗前CEA/SCC比值水平较高,随着化疗的开展,CEA/SCC比值有一定降低,但化疗前CEA/SCC比值的异常升高可能会影响化疗整体效果,增加无效风险。
- 夏芳何鑫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化疗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Her-2和Ki-67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NAC)前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变化与新辅助疗效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蚌埠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最终有80例患者纳入研究。NAC方案采用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方案,Her-2阳性型患者NAC方案为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CbHP)。NAC结束后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手术治疗,对术后肿瘤残留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记录相关指标的表达变化。根据Miller-Payne系统分级及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pCR)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non-pCR)。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on-pCR组ER、PR、Her-2以及Ki-67在化疗前后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分子的表达变化是否与患者疗效相关。结果在NAC前后ER、PR、Her-2和Ki-67变化率分别为2.50%、7.50%、10.00%和40.00%。NAC前后Ki-67(P=0.011)表达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ER(P=0.737)、PR(P=0.581)、Her-2(P=0.108)表达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多因素分析表明,Ki-67高表达是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NAC治疗可能会影响Ki-67表达水平,而ER、PR和Her-2未发生明显变化。NAC后Ki-67表达水平降低的患者可能有更好的疗效。
- 李阳李玉梅邓军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化疗前后肠道菌群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 目的:感染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免疫化疗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目前普遍认为肠道微生物在感染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DLBCL患...
- 孙蔓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肠道菌群免疫化疗
- 血清Pro-GRP、NSE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NSCLC患者12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8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ro-GRP、NSE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Pro-GRP、NSE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影响NSCLC患者化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分析Pro-GRP、NSE单独及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前Pro-GRP、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84,P<0.001;t=4.951,P<0.001),且观察组化疗前Pro-GRP、NSE水平均高于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1,P<0.001;t=2.633,P=0.008)。化疗后,有效组共有患者98例,无效组共有患者28例。2组患者吸烟史、慢性病史、远处转移情况、Pro-GRP水平及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有慢性病史、有远处转移、Pro-GRP升高及NSE升高是影响NSCLC患者化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Pro-GRP+NSE预测NSCLC患者化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CI:0.861~0.962,敏感度为0.871,特异度为0.862。结论NSCLC患者化疗后血清Pro-GRP、NSE水平降低,而通过检测Pro-GRP、NSE水平可对患者化疗效果进行预测,且2个指标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
- 路颖慧安美霞刘春全朱雯怡李铁铮
- 关键词: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
- 基于多组学技术探究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微环境变化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前后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和RhoB在子宫颈癌中的功能。方法:收集14例NACT前后宫颈癌病人外周血和肿瘤组织进行单细胞转录组...
- 孟思露
-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肿瘤微环境RHOB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肿瘤微环境宫颈癌RHOB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HER2表达的变化情况分析
- 目的:乳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可能无法完全反映肿瘤实际的性质。已有研究报道,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
- 汪静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分型和免疫组化表达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分子分型和免疫组化(IHC)表达改变的情况,探讨新辅助治疗后IHC结果发生改变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NAC的共15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新辅助所有患者均进行4~6周期的新辅助放化疗且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根据Miller-Payne分级为评估标准,分为pCR与非病理完全缓解(non-pCR)两个亚组。观察分析NAC后non-pCR组患者IHC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增殖抗原(Ki-67)及分子分型出现改变的现象,采用χ^(2)检验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non-pCR组IHC指标及分子分型的差异性;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IHC表达及分子分型在NAT后发生变化的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患者pCR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临床病理特征主要包括年龄、累及乳腺、病理类型、免疫组化标记物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检验pCR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151例乳腺癌患者,Luminal A型6例,Luminal B型81例,Her-2过表达29例,三阴性35例。经NAC后,pCR患者占40.4%(61/151),non-pCR患者占59.6%(90/151)。90例non-pCR患者。病理学结果相对于治疗前,新辅助化疗后ER(阳性表达无变化,χ^(2)=0.000,P=1.000)、PR(阳性表达减少9例,χ^(2)=2.730,P=0.098)和Her-2(阳性表达减少3例,χ^(2)=0.284,P=0.5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治疗后54例(60.0%)较治疗前83例(92.2%)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5.697,P<0.001)。新辅助化疗pCR疗效与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分析,ER状态(χ^(2)=16.130,P=0.000)、PR状态(χ^(2)=18.881,P=0.000)、 Her-2状态(χ^(2)=25.414,P=0.000)、分子分型(χ^(2)=17.365,P=0.001)与新辅助化疗pCR效果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在校正其他变量后,ER阴性(P=0.023,OR=0.141, 95%CI=0.026~0.760)和Her-2阳性(P=0.000,OR=10.674,95%CI=2.911~39.13
- 李鸿恩李悦龙吕培锋曾益辉李成威张丽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免疫组化分子分型
相关作者
- 姚新生

- 作品数:147被引量:562H指数:14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
- 研究主题:CDR3 TCR 互补决定区3 Β链 T淋巴细胞受体
- 张天

- 作品数:11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
- 研究主题:高通量测序技术 CDR3 化疗前后 外周血B细胞 乳腺癌患者
- 刘辉

- 作品数:700被引量:2,374H指数:2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银屑病患者 银屑病 天然免疫 红细胞 器械
- 付占昭

- 作品数:178被引量:506H指数:11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同步放化疗 肺癌 疗效观察 宫颈癌
- 卢丽琴

- 作品数:89被引量:34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肺肿瘤 肺癌 化疗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奥沙利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