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91篇“ 区域地震活动“的相关文章
区域地震活动监测分析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震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区域地震活动监测分析方法,包括根据待测区域内所对应的预先设置的台网,获取对应台网中各个台站所对应的地震波形数据;所述台网包括若干个台站;根据获取到的各个台站所对应的地震波形数据,基于预...
孙国栋易江李翠平唐茂云邢建模幸常圣郭卫英王赞军
新疆努尔加水库周边区域地震活动性特征
2024年
水库库区附近的地震活动性对水库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理解构造活跃区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的关系,以新疆努尔加水库为例,采用模版匹配滤波方法对2014—2018年库区附近的地震事件进行了检测,完备震级(M_(C))由检测前的1.1降低至0.5,b值为0.86。利用双差定位法对检测事件中的1064个事件进行了重定位,地震定位结果及波形相似性分析显示,水库蓄水后在库区下游形成的两个地震丛集分属于不同的发震构造。受库区东西两侧昌吉背斜和喀拉扎背斜的控制,两丛集地震活动分别位于积累了大量形变的反冲断层上盘和背斜生长行成的膝折带中。地震活动在时间上还与蓄水水位的周期性变化相关。根据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推断,库水沿着砂砾岩层向下渗流,改变了介质强度或断层的摩擦阻力,促使构造应力的释放,这是地震活动增加的主要物理机制。
张博王宝善王宝善魏斌李璐
关键词:地震定位地震活动性
青海门源M6.9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区域地震活动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是2016年门源M6.4级地震之后冷龙岭地区再次发生强震活动。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距门源县城浩门镇西北50 km的冷龙岭硫磺沟地区,并在硫磺沟—大西沟一带形成规模大且连续性较好的地表破裂。地表调查显示,同震地表破裂的总长度约为23 km,整体走向N40°~85°W,地表破裂主要由雁列的地震鼓包、张裂缝、剪切裂缝等形式组合而成,而且地表伴生了较多规模不等的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根据地表破裂的规模、走向及破裂特点等,可将其分为3段:东段(硫磺沟段),长约10 km,走向N40°~60°W,破裂规模较小,以伴有重力作用的拉张裂缝为主;中段(道沟段),长约9 km,走向N70°W,破裂规模较大,以发育规模较大的地震鼓包和剪切裂缝为主,而且左旋位移较大;西段(大西沟段),长约4 km,走向N85°W,此段规模最小,以雁列的拉张裂缝为主。其中—东段一起组成了该破裂带的东支,而西段构成了西支,两者都具有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并自东向西破裂整体呈左阶展布,在G227国道以东形成了具有拉张特征的左阶阶区。综合分析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祁连山块体的祁连-海原活动构造带,发震断裂应为海原左旋走滑断裂带的冷龙岭-托莱山断裂段。结合对祁连-海原构造带1900年以来强地震序列及托莱山断裂的初步研究认为,该构造带的历史地震活动整体具有不断向西发展的趋势,但在哈拉湖和托莱山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地震空区,因而推断托莱山断裂未来的强震危险性有增强的可能。
姚生海盖海龙殷翔殷翔刘炜
关键词:海原断裂带
区域地震活动性“定性与定量”评估手段在昌都市某抽蓄电站工程上的运用与实践
2024年
区域构造的稳定性是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的基础,而西南地区地形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区域地震带较多,抽蓄电站工程设计周期短,存在未经充分地质工程勘探试验论证,急于开展预可、可行性研究相关工作等情况,导致部分工程在可研阶段出现坝址坝型选择不合理、工程建设不经济等问题。面临此类问题,本课题总结抽水蓄能电站在各阶段区域构造稳定的关键性设计要点,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某抽蓄电站为例,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方式,验证地震活动性及安全性识别与评估的设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南地区的抽蓄电站工程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王露吴章雷曲海珠
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
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对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华北作为中国大陆强震区,同时也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平原,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了大规模的地下水开采.本文基于华北平原1959—2016年地下水水位变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了有限元孔隙弹性模型,定量分析地下水开采对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卸载作用导致区域地壳隆升,最大约35 mm,同时在垂直方向上产生拉伸,地下10 km深度处拉应力最大达92 kPa.根据华北地区历史地震震源参数计算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弹性卸载增大了断层面上的正应力,但开采引起的孔隙压力减小使开采区内库仑应力变化为负,而开采区外结果为正.通过分析认为库仑应力变化结果受断层产状、位置等的影响,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减小了该地区强震发生的可能性,但随着开采速率放缓及未来可能的水位抬升,会对区域地震活动性产生进一步影响.
窦甜甜程惠红周元泽石耀霖
关键词: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应力变化地震活动性
红河断裂带北端区域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6.0级以上漾濞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次地震位于红河断裂带北端区域,该区域还曾先后发生了2013年和2017年M5级以上的两次洱源地震,近十年来该区域地震活...
蔡剑锋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降ETAS模型库仑应力变化
大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应变场的时空异常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基于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以地震应变为变量,计算1980年以来中国大陆7级以上大震前的地震应变,提取出大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应变场的时空异常。结果表明大震前时间因子在平稳背景上会出现突跳上升或突跳下降异常变化。一般情况下,前4个应变场中至少有3个出现异常变化,异常分布具有多分量特点,出现的最早时间大约在震前3年,少数出现在震前1~6个月。对比应变场时间因子异常与研究区域每个网格单元(0.5°×0.5°)内的地震能量时间因子异常形态的相似性、时间的一致性,找出地震应变场空间异常位置。结果表明,多数大震前的空间异常分布在主震震中周围;少数大震的空间异常远离主震震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震前与主震不同距离的单元网格内发生中短期或者临震的震群、显著地震地震活动性异常。
罗国富屠弘为丁风和
广西苍梧5.4级地震区域地震活动图像分析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5.4级地震是1959年以来广西内陆发生的最大地震,打破了东海沿海地震带长达17年的5级地震平静,其震兆异常对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分析了2016年广西苍梧5.4级地震前华南...
李莎阎春恒周斌郭培兰黄惠宁向巍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
广西苍梧5.4级地震区域地震活动图像分析
2019年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5.4级地震是1959年以来广西内陆发生的最大地震,打破了东海沿海地震带长达17年的5级地震平静,其震兆异常对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分析了2016年广西苍梧5.4级地震前华南地区地震活动图像及震中附近小震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得到以下认识:苍梧地震前广西地区存在小震增强和集中活跃现象。
李莎阎春恒周斌郭培兰黄惠宁向巍
关键词:地震前时空变化特征地震活动图像地震平静震兆异常
2018年印度尼西亚帕鲁M_W7.5地震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被引量:2
2019年
2018年9月28日(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附近发生M_W7.5地震。通过对地震震源机制的分析得出,本次地震是由于摩鹿加海微板块内部浅层走滑断裂所致。历史地震和震后周边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表明,该区域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较为明显。地震引发海啸是此次地震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杨凡林向洋林向洋
关键词:海啸

相关作者

傅征祥
作品数:94被引量:61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活动 地震活动性 大地震 强震
刘桂萍
作品数:53被引量:45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活动 地震 地震触发 地震活动性 区域地震活动
王卫东
作品数:92被引量:296H指数:10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
研究主题:地震活动性 地震 地震活动 地裂缝 Q值
张永志
作品数:161被引量:557H指数:1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研究主题:地震 位错模型 断层 地震活动 反演
王琼
作品数:113被引量:453H指数:12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M 中强地震 地震活动 地震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