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7篇“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的相关文章
基于体外标志物的放疗患者位移监测方法被引量:1
2023年
为提高放疗的治疗精度,需要实时监测放疗中患者病灶区域的位移。针对放疗过程中患者体表被热塑膜遮挡的特点,通过标志物的材质、形状等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热塑膜遮挡对标志物定位精度的影响。首先根据标志物的颜色特征分割出热塑膜遮挡下的标志物并用凸包算法计算标志物的外轮廓;其次采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椭圆拟合算法拟合标志物外轮廓上的点并定位标志物;最后,基于标志物的位置特征匹配标志物并计算患者的位移值。通过搭建模拟实验平台多次实验,验证了该方法测量患者位移的精度是0.2 mm,帧频可以达到30 Hz,可以满足放疗中位移监测的实时性和精度要求。
王妍璐何枫侯再红靖旭程乙轮
关键词: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精确放疗
用于核酸现场检测的直轴型多通道光学检测系统
2023年
随着医学检验对核酸检测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场检测(POCT)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为了规避目前使用的POCT核酸检测仪器的缺点,构建了一种直轴型多通道光学检测系统,兼顾实现了多通道核酸实时荧光检测即地即检。首先,基于正交式几何关系搭建了光路;然后,设计了一种新的直轴型多通道集成切换装置以实现多个荧光检测通道的实时切换;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光路设计的有效性,并将本系统集成于自主设计的聚合酶链式反应装置上,以新型冠状病毒标准品进行了实时荧光检测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本系统的变异系数最小可达0.02%;通道分辨率最低可达0.49μg/mL,且没有通道串扰。同时,拥有良好的现场检测能力,可以配合仪器完成“样本进、结果出”的现场检测,为核酸POCT的多通道实时荧光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奚邦朝杨佳羽黄绍磊戴皓正曾俊添张东旭
关键词: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光路设计
基于氧化石墨烯功能化锥形光纤的血红蛋白传感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通过混沌相关光纤环衰荡传感系统实时监测氧化石墨烯沉积过程,并采用氧化石墨烯功能化锥形光纤作为传感元件对血红蛋白传感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时监测氧化石墨烯对锥形光纤功能化过程中衰荡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功能化过程中锥形光纤表面羟基化、硅烷化和氧化石墨烯沉积对光传输损耗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氧化石墨烯功能化锥形光纤效果进行检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功能化锥形光纤作为传感元件时对血红蛋白传感灵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功能化锥形光纤相比,使用氧化石墨烯功能化锥形光纤进行血红蛋白传感,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在功能化过程中,氧化石墨烯浓度将影响功能化后锥形光纤的传感灵敏度,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传感灵敏度增强。该研究成果有望在生物传感领域得到应用。
刘壮杨玲珍王娟芬冯纪鑫刘娇娇姜琦
关键词: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锥形光纤氧化石墨烯血红蛋白传感
等离激元增强四波混频成像及其在抗体药物体内代谢的应用初探
2022年
基于双输出皮秒脉冲激光器和激光扫描显微镜平台,构建了一套可实现双光子和多种四波混频(FWM)效应的多模式成像系统,可实现光谱采集和良好的成像功能。等离激元材料可以提高FWM信号,在FWM成像下具有超高的成像对比度。以5 nm金纳米粒子作为成像探针,利用等离激元增强FWM成像追踪了其在小鼠肝脏和肾脏组织内的代谢残留。该研究为体内蛋白类药物的代谢评价应用提供可能。
耿乙迦丛丽丽曹修冕关鑫霍泽鹏陈刚刘钰徐蔚青梁重阳徐抒平
关键词: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四波混频
多尺度并行全卷积神经网络的肺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非刚性配准算法被引量:4
2022年
图像配准广泛应用于图像引导的肺肿瘤放射治疗,但现有算法对形变较大的图像配准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算法利用多尺度并行下采样模块缩减图像大小,得到多尺度低分辨率特征图;并采用金字塔空洞卷积模块提取图像特征,以提高模型的感受野。该算法通过自适应通道注意力模块调整神经网络对不同形变特征的偏重,以解决模型偏重于较大形变而对小形变配准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在损失函数中加入平滑性约束来提高形变场的平滑性;并通过对训练样本数据扩增的方法提高算法模型的稳定性和泛化性。在DIR-lab、Creatis数据集测试中,提出算法的目标配准误差(TRE)分别为1.71、1.50 mm,而全卷积神经网络(FCN)算法的一次迭代TRE分别为2.83、2.01 mm,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的TRE明显小于FCN算法,且其泛化性和稳定性也较好。
林立昊易见兵曹锋方旺盛
关键词: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非刚性配准多尺度
单分子计数免疫分析
2022年
免疫分析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现阶段的免疫技术大多存在检测限高、灵敏度低、复杂体系中可靠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精准医疗的要求。单分子计数免疫分析也称为数字免疫分析,可通过计量免疫复合体个数进行定量,是一种超高灵敏免疫分析技术,能够满足重大疾病早期检测、血液中稀少抗原检测等高灵敏检测的需求。对单分子计数免疫分析的基础理论、分类方法、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单分子计数免疫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该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苏玉婷盖宏伟
关键词: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单分子免疫分析光学检测
基于环形光源的3D光声层析成像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3D光声层析成像,利用聚焦超声换能器探测环形光源激发的光声信号,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进行光声图像重建,最后使用Volview软件对不同断层的重建图像进行3D组建,得到了模拟血管和碳棒的3D图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构建的3D图像分辨率高、对比度好,图像实物十分吻合。实验所用的光源为YAG激光器,波长为780 nm,重复频率为10 Hz,脉宽为16 ns,探测器为圆柱形凹面聚焦超声换能器,接收面积的直径为3 cm。
谭毅李长辉唐洁何军锋
关键词: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贝塞尔光束自重建的理论模拟实验验证被引量:4
2022年
贝塞尔光束具有无衍射、自重建等特性,在光镊、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角谱理论,分析了贝塞尔光束被障碍物遮挡后的自重建行为,提出利用互相关系数来表征贝塞尔重建光束和原光束截面光强分布的相似性,从而在理论模拟中确定恢复距离,并得到障碍物不同参数对贝塞尔光束自重建的影响。理论模拟结果表明,恢复距离和障碍物大小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障碍物只有在阻挡更多的光束旁瓣时,恢复距离才会增加,而且离轴障碍物比轴上障碍物需要更长的恢复距离;对于轴上障碍物而言,当其尺寸小于高阶贝塞尔光束的中空区域时,高阶贝塞尔光束有着更强的自愈能力。同时进行了实验验证,利用空间光调制器产生可调控的贝塞尔光束用于验证仿真结果,实验结果仿真结果吻合,说明基于角谱理论的互相关系数法可以用于精准验证贝塞尔光束的自重建特性。
谢家俊许杭史余文慧胡睿屈军乐刘丽炜
关键词: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贝塞尔光束空间光调制器
基于空间模糊C均值和图割的肝脏CT序列图像分割被引量:2
2022年
肝脏分割是计算机辅助肝脏疾病诊断、治疗和手术的重要步骤,提出一种基于空间模糊C均值和图割的CT图像肝脏分割方法。首先,为去除毗邻器官和组织对肝脏分割的影响,采用阈值、投影和三维区域生长法从原始CT图像中去除脊柱、肋骨,接着采用K-means聚类和二值形态学重建方法去除右肾。然后,采用空间模糊C均值从初始切片中分割肝脏,再结合CT切片的空间、形状和灰度特性运用图割算法迭代分割剩余切片。最后,根据形态学操作和解剖学知识去除肝脏分割结果中的下腔静脉区域。实验结果证明,其他同类方法相比该方法可获得更好的分割效果。
杨勍赵于前张帆张帆
关键词: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图割肝脏分割
纳米薄膜基底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环丙沙星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金纳米颗粒薄膜基底和金纳米棒薄膜基底,使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对环丙沙星(CIP)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检测,为食品中CIP残留检测提供了新方法。通过使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制备金纳米颗粒胶体,以及通过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胶体,以应用于SERS增强基底。通过不同激发光波长对CIP进行SERS检测,确定了最佳激光波长为780 nm。使用校正集CIP标准溶液,建立CIP浓度-SERS信号强度的工作曲线,使用检验集样本观察工作曲线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使用金纳米颗粒基底进行CIP的SERS检测,回收率在97.1%~105.0%;使用金纳米棒基底进行SERS检测,回收率在96.3%~121.8%。因此,SERS在检测CIP抗生素领域具有高灵敏度、快速检测等优势。
郭义乾王红艳秦苗曾一达夏丽胡扬坡
关键词: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环丙沙星金纳米颗粒金纳米棒

相关作者

谭毅
作品数:77被引量:247H指数:9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光声成像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对光 声成像 光强分布
骆清铭
作品数:727被引量:1,091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组织 荧光 光学成像 成像 声光偏转器
丁志华
作品数:278被引量:391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光学相干层析 光谱 OCT 焦深 宽带光纤
魏华江
作品数:98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光学特性 血管 HE-NE激光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组织光学
谢树森
作品数:387被引量:1,108H指数:18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生物组织 激光 鼻咽癌 消融 光动力学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