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98篇“ 十二指肠球“的相关文章
- 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小儿十二指肠球部Dieulafoy溃疡伴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 探讨采用药物联合的方式(泮托拉唑+奥曲肽)治疗小儿十二指肠球部Dieulafoy溃疡伴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3年8月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小儿十二指肠球部Dieulafoy溃疡伴消化道出血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奥曲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泮托拉唑药物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治疗观察5 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治疗5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的90.00%相比有增高,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5 d期间的疲乏、感染、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治疗48 h、96 h与120 h的胃液pH值与对照组相比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5d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7值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小儿十二指肠球部Dieulafoy溃疡伴消化道出血能抑制血清IL-8、IL-17的释放,提高胃液pH值,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时光磊薛秀梅
- 关键词:泮托拉唑奥曲肽消化道
- 合并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治:1例报道
- 2024年
- 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较少见,回顾我院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合并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且瘤体破溃与十二指肠肠腔相通的病例诊治,结合病例特点及文献复习,分析治疗体会并总结十二指肠间质瘤的疾病特点及诊治要点,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识,降低漏诊率。
- 陈玲刘将温春虹张帅张鸣青
- 关键词:间质瘤十二指肠上消化道出血
- 整体护理结合风险管理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2024年
- 检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高压氧护理+零缺陷护理的意义。方法 选择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的病例。统计三年内的病例,共有452例。选择其中与本次研究条件吻合的病例,共为90例。分布时间为2021.01至2023.12。依据入院的先后顺序,调整到两个小组,各组45人。其一为参照组,选择整体护理模式。另一组命名为试验组,执行整体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对不同组别接受干预后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1)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示,试验组数据明显不及另一组高,P<0.05。(2)经由GIQLI评分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显示试验组分数高,而该组的不良心态结果则相对较低,P<0.05。结论 针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的病患,为其提供护理操作过程中,选择整体护理、风险管理结合的形式,既能够确保患者获得综合性的护理服务,又可降低其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
- 陈荟如
-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整体护理风险管理
-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隆起性病变的内镜诊断效果及病变声像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研究十二指肠球部以及降部隆起性病变的内镜分析结果、病变声像学特征等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隆起性病变患者,实施电子胃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等方法进行检查,然后分析内镜检查后病变的分布结果,和病理检查对比,分析内镜检查准确率。结果 球部病变共65例,降部病变共15例,依疾病类型占比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息肉、恶性肿瘤、间质瘤、异位胰腺、囊肿、脂肪瘤;内镜诊断效能高。结论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隆起性病变患者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为息肉,恶性肿瘤的占比也随之提升,且内镜检查准确率较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一步重视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隆起性病变的预防控制,意义明确。
- 刘静
-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降部内镜检查
-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本院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服用雷贝拉唑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以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H^(+)-K^(+)-ATP酶活性、胃内pH值、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间治疗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更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H^(+)-K^(+)-ATP酶活性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胃内pH值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hs-CRP、TNF-α、IL-6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hs-CRP、TNF-α、IL-6水平均更低(P<0.05);2组间口干、皮疹、头痛、腹泻、头晕合计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服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服用雷贝拉唑治疗,可降低H^(+)-K^(+)-ATP酶活性,升高胃内pH值,对异常炎性因子水平给予更好的纠正,加速改善患者病症,有效性、安全性均更高,值得临床优先应用。
- 谭海成焦云涛张立宏
-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溃疡幽门螺杆菌奥美拉唑雷贝拉唑
-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狭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会师术病例分析
- 2024年
- 总结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CDF)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狭窄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会师术的手术配合过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狭窄内瘘ERCP困难插管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思路.GIF-Q260J胃镜前端安装透明帽从十二指肠瘘口逆向将导丝送入胆总管内,逆向抽离导丝,使导丝可从狭窄下段的十二指肠乳头穿过,留置导丝另一端于胆总管内,从而完成插管,进行胆道扩张,顺利放置支架引流.患者术后感染指标与直接胆红素指标均下降,顺利出院.选择GIF-Q260J胃镜行ERCP会师术,可勉强越过十二指肠球部狭窄段,利用瘘口逆向插管会师术为CDF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狭窄患者提供独特的治疗思路,医生与护士紧密配合,根据患者术中的情况随时评估调整手术方案,同时也需要医生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准确地判断.
- 吴云芳李平
- 关键词:胆总管十二指肠瘘
-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胃内pH值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胃内pH值的影响。方法选取乐安县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7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给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胃内pH变化情况(24 h内胃内平均pH、pH值到达4.0和6.0所需时间及达到后的持续时间)、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17(IL-17)]。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IgM、IgA、IgG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IgM、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24 h内胃内平均pH值、pH值到达4.0及6.0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pH值到达4.0、pH值到达6.0所需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8、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效果确切,能够更快改善患者胃内pH值,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 余兰
- 关键词:奥美拉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内PH值
-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内镜疗效和Hp根除率评价
- 2024年
- 探究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铋剂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内镜疗效和Hp根除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运用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82例Hp感染D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联合组(n=41),分别采取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对比2组内镜疗效、Hp根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并统计用药安全性。联合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均为95.12%,高于对照组80.49%(P<0.05),腹痛、腹胀、嗳气和反酸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GⅠ、PGⅡ和G-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单独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DU疗效更佳,其在保证内镜疗效的同时,可明显提高Hp根除率,缓解临床症状,调节胃蛋白酶原和G-17水平,不良反应少。
- 王凤磊李静张福文李志红
-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荆花胃康胶丸胃蛋白酶原疗效根除率
- 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疗效及安全性
- 2024年
- 探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4例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以随机单盲法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予以开放式穿孔修复术及腹腔镜穿孔修复术治疗,并就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康复指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切口长度(3.15±0.42cm)、手术用时(60.57±4.08min)及术中出血量(43.86±3.25ml)对比对照组(9.29±1.03cm、80.49±12.33min、105.62±11.17ml)均更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5±0.30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36±0.24d)及住院时间(6.74±0.69d)对比对照组(2.19±0.45d、3.21±0.57d、8.06±1.04d)均更短;术后12h、24h、48h及72h疼痛评分(4.68±0.41分、3.50±0.36分、2.64±0.31分、1.49±0.26分)对比对照组(5.34±0.66分、4.75±0.71分、3.70±0.62分、2.85±0.41分)均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0%对比对照组18.92%更低;两组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中,腹腔镜穿孔修复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李浪张小芳
- 关键词:安全性
- 探究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检查对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分析比较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检查对于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诊断效果及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同时评估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就诊的80例疑似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检查,以内镜下活检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各项检查结果,评估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单独及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以及对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类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以内镜下活检结果为金标准,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P<0.05);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的Kappa值为0.499,CT诊断检查的Kappa值为0.405,单一检查一致性中等;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联合CT检查的Kappa值为0.963,一致性良好。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联合CT检查对溃疡、炎症、憩室、变形、间质瘤、腺瘤等各类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与二者单独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联合检查在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效能和一致性,但对于具体病变类型的诊断符合率与单独检查相当。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依据实际情况来选定恰当的检查方式。
- 陈洪建
- 关键词:上消化道钡餐造影CT检查诊断符合率内镜活检
相关作者
- 李增烈

- 作品数:747被引量:575H指数:13
-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溃疡病 老年人 幽门螺杆菌 药物 胃镜检查
- 谭诗云

- 作品数:358被引量:1,493H指数:1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大肠癌 META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胃癌 丹皮酚
- 王雁

- 作品数:55被引量:269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消化间期 糖尿病患者 消化性溃疡
- 舒建昌

- 作品数:114被引量:5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姜黄素 肝硬化 地西泮
- 陈元鸿

- 作品数:23被引量:144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肝硬化 内镜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复方丹参滴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