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篇“ 半冬性小麦“的相关文章
推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三款
2024年
一、郑品麦132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23.1天,与对照品种“周麦36”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8.3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硬质,饱满度较好。
李铭
关键词:分蘖力抗倒性半冬性小麦熟期
近十年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育种特点及性状演变分析
2024年
了解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的育种特点及性状演变,分析了河南省2011—2020年审定的181个半冬性品种(冬水组、强筋组和抗赤霉病组)的亲本来源、主要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并对其演变趋势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近十年河南省半冬性小麦杂交育成品种占96.7%,其中单交品种占70.7%,复交品种占26.0%。亲本来源,利用频次最高的5个品种为周麦16、矮抗58、周麦22、周麦18和周麦13。这5个种质育成的品种数高达126个,占69.6%;利用外省品种(系)作为亲本育成品种为31个,占17.1%。产量性状:产量、株高、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08%、4.41%、5.38%、6.41%、7.41%,均小于10%。线性拟合结果显示,近十年河南省审定半冬性小麦品种比对照周麦18的增产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0.2%。品质性状:面团稳定时间变异系数高达76.33%,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0%。抗病性:白粉病和条锈病中抗品种较多,分别为17.68%和34.81%,高抗品种有8.29%,高感品种较少,有1.66%,中感品种较多,分别为73.48%和57.46%;叶锈病和纹枯病中抗品种分别为4.4%和8.3%;赤霉病高感品种高达94.48%。
李春盈齐建双张建周刘明
关键词:半冬性小麦育种特点品质性状抗病性
不同化控产品对半冬性小麦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2024年
为使用化控产品提升半冬性小麦的抗倒性和产量提供依据,2022—2023年,在江苏省新沂市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进行不同化控产品对小麦的应用效果试验,以淮麦33为供试材料,比较百睿(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灵滟(20.8%烯效·甲哌鎓微乳剂)、矮壮丰、植播龙(总氮质量分数≥30%的脲铵氮肥)和穗伴侣(腐植酸≥30 g/L的水溶肥料)5种化控产品与清水对照对小麦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化控产品均能缩短小麦基部第2节和第3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增加基部第2节间的抗折力,从而预防倒伏;应用5种化控产品均能有效提高单产,较CK增产4.21%~14.62%。分蘖期用百睿3 g/667m^(2)+清水30 kg/667m^(2)叶面喷施和返青期至拔节期用灵滟60 mL/667m^(2)+胺鲜酯10 mL/667m^(2)+清水30 kg/667m^(2)叶面喷施处理在增强基部第2节间抗折力方面表现较好,分别较CK增加53.65%、26.56%;拔节期追施植播龙10 kg/667m^(2)增产效果最好,较CK增产14.62%;破口期用穗伴侣100 mL/667m2+清水30 kg/667m^(2)叶面喷施处理综合效果较好,基部第2节间抗折力较CK增加33.85%,产量较CK增加11.88%。
刘梅杨秀梅
关键词:小麦化控倒伏抗折力
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半冬性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明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为河南省优质小麦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品质与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各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48%~7.94%,产量最大,株高最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表现为穗数(0.40)>千粒重(0.34)>穗粒数(0.30)>株高(0.13),偏相关分析结果与此一致,且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为千粒重(0.6695)>穗数(0.6584)>穗粒数(0.6526)>株高(0.0368)。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中,包括郑品麦27号、锦麦35和郑麦6687等20个中筋小麦品种,中麦578、郑麦158及丰德存麦21等5个强筋小麦品种,1个中强筋小麦品种(商麦8),其余品种仅部分指标达强筋、中强筋或弱筋小麦标准。品质性状分析以面团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为70.63%,且有33.33%的小麦品种稳定时间达弱筋小麦品质标准(<3 min)。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中,无品种兼抗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仅天民304中抗条锈病、白粉病和叶锈病3种病害,泛育麦18兼抗条锈病和叶锈病,郑品麦27号兼抗条锈病和纹枯病,中植0914等14个品种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结论】河南小麦育种需要引进优质抗病资源,采取在大群体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多穗型和大穗相结合、协调提高穗粒数,同时,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利用前述优异基因(性状)。
王玲燕彭东任广乾马海涛窦士树朱红彩黄金华董彦琪
关键词:小麦半冬性综合性状
高产多抗半冬性小麦品种农麦168的选育被引量:1
2023年
农麦168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烟农19作母本、郑麦366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广适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冬麦区及沿淮稻茬麦区种植。2017-2018年连续2年参加洛阳农林科学院科企联合体黄淮南片冬麦区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2019年晋级生产试验,2020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冬麦区审定。对其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及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宋开业施昙贾瑞宇王先旭黄兴亮肖群
关键词:半冬性
高产高效型半冬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氮素积累转运和籽粒品质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为给半冬性小麦优质、高产、高效协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苏睢宁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以22个半冬性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根据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通过系统聚类将品种分为高产高效(HH)、中产中效(MM)和低产低效(LL)3个类型,研究其产量构成、氮素吸收与利用和籽粒品质间差异。结果表明,3个年度HH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MM和LL。HH实现高产是由于具有显著高的总结实粒数,即穗数和穗粒数的协同增加;实现高效得益于高的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HH高的氮肥吸收效率是由于花前氮素积累量的提高,有助于更多的氮素向籽粒转运,进而提升籽粒氮素积累量。分析指示,在一定范围内籽粒产量和总结实粒数可与单粒氮素积累量协同提升;当籽粒产量高于9.5 t hm^(-2)或总结实粒数高于2.2×10^(8)hm^(-2),单粒氮素积累有下降趋势。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表现为HH类型均显著高于MM和LL。综上所述,高产高效型半冬性小麦品种具有高的总结实粒数、氮素吸收与转运量以及籽粒氮素积累的特征,且因单粒氮素积累量提升,改善了籽粒中蛋白相关品质。
丁永刚陈立董金鑫朱敏李春燕朱新开丁锦峰郭文善
关键词:籽粒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籽粒品质
春化时长对半冬性小麦品种圣麦20穗粒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研究不同长度的春化时间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以圣麦20为试验材料,设置23~40 d的春化时间梯度进行春化时长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圣麦20在4℃条件下完成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最短春化时间为26 d,其中春化时间26~32 d时分蘖与结实很少;春化时间在33~40 d时,圣麦20主分蘖的小穗数随春化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春化38 d的植株生成的小穗数最多,而春化时间为36 d的植株产生的总穗粒数最多。该试验对于研究春化时长影响小麦小穗数及穗粒数,进而影响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艳慧崔鲁宁贾帅帅张玉梅闫媛媛郑洪华王书平
关键词:小穗数穗粒数
半冬性小麦品种四款
2022年
一、丰德存麦22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30.2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早1.4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黄绿,分蘖力中等。株高81.6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中。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半硬质,饱满度饱。每667平方米(1亩)穗数40.5万穗,穗粒数33.4粒,千粒重48.6克。抗病性鉴定:高感纹枯病、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高抗叶锈病。
李彩华
关键词:分蘖力条锈病抗倒性熟期
半冬性小麦一年三地两代加代技术
2021年
一年三地两代加代技术是加速小麦育种进程的一条重要的经济、有效的方法。半冬性小麦品系在濮阳市正季播种(春化)→云南元谋南繁村冬繁→河北省沽源县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地春繁加代,加代的为F1、F3、F4或者性状稳定的高代品系;濮阳小麦加代材料播种时间在10月5日前后,播种方式为F1代点播,2 m播40粒,每个组合2行。F3、F4及高代材料撒播,2 m播100粒,每个材料根据种子量多少播种3行;12月10日前后按照计划挖苗,每行挖15棵,移栽到云南元谋,行长1.5 m、株距10 cm;收获后,4月5日前后种植在河北省沽源县。各世代在不同环境下栽培繁殖有利于选出适应性广的品种,提高投资报酬率,提高育种效率,尽快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品种。
陈红敏
关键词:小麦育种
一种半冬性小麦三地两代加代育种方法
本发明涉及小麦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冬性小麦三地两代加代育种方法,该方法采用半冬性小麦品系在河南省濮阳市正季播种(春化)→云南元谋南繁村冬繁→河北省沽源县中国农科院基地春繁加代的育种方式。本发明成功的解决了小麦夏繁建冷...
陈红敏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封超年
作品数:186被引量:2,687H指数:30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籽粒 弱筋小麦 专用小麦 籽粒
马红勃
作品数:34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麦 近等基因系 高产稳产 抗赤霉病 分子标记
刘东涛
作品数:65被引量:317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麦 纹枯病 小麦品种(系) 分子检测 分子标记
朱新开
作品数:266被引量:3,414H指数:3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籽粒 弱筋小麦 籽粒 专用小麦
李巧云
作品数:73被引量:237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黑胚病 小麦黑胚病 黑胚 TRXS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