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83篇“ 半连续乳液聚合“的相关文章
- 半连续乳液聚合被引量:13
- 1995年
- 从聚合速率、粒径及粒径分布、粒子数、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共聚物组成、胶乳稳定性及表面基团浓度、膜性能等方面介绍了半连续乳液聚合的特点,并阐述水溶性较大单体对半连续乳液聚合及其产物性能的影响。
- 王文俊李伯耿于在璋潘祖仁
- 关键词:乳液聚合
- 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及ASA树脂性能研究
- ASA树脂是“海-岛”结构的两相共混树脂,连续相为SAN树脂,分散相为聚丙烯酸酯橡胶粒子。在工业生产中ASA树脂的制备方式以乳液接枝掺混法为主。先通过乳液接枝反应在聚丙烯酸酯橡胶颗粒上接枝SAN聚合物,以改善两相之间的相...
- 张津铭
- 关键词:ASA树脂种子乳液聚合粒子尺寸力学性能流变性能
- 文献传递
- 半连续乳液聚合制备纳米乳胶粒及其表征被引量:1
- 2017年
- 以不同比例的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进行饥饿滴加半连续乳液聚合制备纳米乳胶粒。考察了St和MMA单体比例对聚合动力学、乳胶粒粒径和粒子数目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单体滴加速度和成核数目的关系,并对其成核过程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随着共聚单体中MMA用量增加,单体转化率从70%增加到90%;聚合物共聚组成偏离了滴加单体比例。MMA亲水性有助于获得体均粒径27.3nm乳胶粒子,单位体积粒子数目(Np)可达8.5×1015 mL-1(固含量12%)。单体滴加速率(Ra)的对数与聚合反应过程中Np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lg Np∝lgRa。通过以上分析认为,饥饿单体滴加半连续乳液聚合可以制备纳米乳胶粒。
- 谢波张震乾丁建宁方必军李坚
- 关键词:半连续乳液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
- 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 本发明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属高分子化工领域。通过半连续聚合工艺,可以合成出具有多层壳体结构的乳液聚合物纳米粒子,该产物具有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固含量相对较高、乳化剂用量较少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
- 张震乾何剑虹
- 文献传递
- 聚丁二烯半连续乳液聚合分析
- 2015年
- 以丁二烯(BD)为原料,添加定量的去离子水以及乳化剂、还原剂和链转移剂等助剂,经过批次和连续入料,使丁二烯单体聚合行成100nm左右的胶乳颗粒。分析了从连续开始到结束不同时间段,平均粒径、交联密度、固含量以及粒径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连续反应1小时之后,PBD胶乳平均粒径已经达到90nm以上;在反应后期交联密度形成速率明显变大。
- 邵新海程广生
- 关键词:乳液聚合聚丁二烯粒径分布交联密度
- 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 本发明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属高分子化工领域。通过半连续聚合工艺,可以合成出具有多层壳体结构的乳液聚合物纳米粒子,该产物具有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固含量相对较高、乳化剂用量较少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
- 张震乾何剑虹
- 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高支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2011年
-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支化剂和十二硫醇(C12SH)为链转移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低凝聚率高支化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着重探讨了不同单体配比对该乳液的稳定性、支化度(DB)、玻璃化转变温度(Tg)、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等影响。结果表明:高支化PMMA乳液的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窄;当n(DVB):n(C12SH)=1:2时,DVB和C12SH总用量越多[或当n(MMA):n(DVB)=100:10时,C12SH用量越多],聚合物的DB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越窄且Tg越低。
- 何庆成张发爱赵烈
- 关键词:超支化聚合物半连续乳液聚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支化度
- 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纳米硅丙乳液的动力学被引量:1
- 2010年
- 以丙烯酸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为单体,采用复合乳化剂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纳米乳液。研究了有机硅、乳化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及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对乳液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硅丙乳液的聚合速率随乳化剂、引发剂、HEMA和MAA质量百分数的增加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A151质量百分数的增大而减小。纳米硅丙乳液的聚合速率Rp与乳化剂浓度CE、引发剂浓度CI、A151浓度CA151、HEMA浓度CH、MAA浓度CM的关系为Rp=kCE0.2757CI0.1446CA151-0.3672CH0.0941CM0.0576。转化率在20%~80%范围内为恒定速率区,该区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2.90kJ/mol。
- 张庆轩杨普江杨国华刘金河
- 关键词:纳米乳液乳液聚合动力学
- MMA/BA半连续乳液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径及其分布被引量:4
- 2009年
-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进行聚合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过程中乳化剂浓度c(E)、引发剂浓度c(I)、反应温度T及MMA的摩尔分率f(MMA)对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PSD)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中,当c(E)增大、c(I)减小和f(MMA)增大时,整个聚合过程中同一反应时间的乳胶粒径分布变窄;而反应温度T对PSD的影响是非单向的,当T从70℃上升到85℃时,PSD逐渐变窄,而在90℃时,PSD在成核阶段迅速增大,粒子分散度Fm ax已超过85℃时的值,且在后期也一直保持较窄的分布。聚合过程的PSD测试表明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子的粒径一直呈增长趋势,而粒径分布则是在成核阶段由窄变宽,待成核结束一段时间后反应稳定进行,乳胶粒子的分布又开始变窄,最终保持一个较低的分散度。
- 张心亚孙志娟江庆梅陈焕钦
- 关键词:半连续乳液聚合粒径及其分布分散度
- MMA/BA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成核过程及机理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引入一种不溶于水的染色剂(BL-S)作示踪剂,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中各变量对成核过程及成核机理的影响,运用最终乳胶粒中染色剂的含量(Pdye)、最终乳胶粒子数(Npc)、胶束成核和均相成核所形成的粒子数目(Nm和Nh)等参数对聚合过程中的成核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当引发剂浓度[I]增大时,Pdye、Nh、Nm和Nh/Npc均随之增大,同时Nm/Npc相应地减小,且Nm/Npc=-0.0262[I]+0.8833,表明均相成核随[I]的增大而增加,但胶束成核的比例减小.乳化剂浓度[E]在不同范围内对成核机理的影响不同,在[E]=0.7216×10-2mol.L-1时,体系中胶束成核和均相成核比例相等,各为50%;当[E]>0.7216×10-2mol.L-1时,随[E]增大,成核时间t1,2逐渐缩短,Nm/Npc增加,Nh/Npc减小,胶束成核所占比例大于均相成核,胶束成核逐渐上升为主要成核方式;反之当[E]<0.7216×10-2mol.L-1时,体系中胶束成核所占比例小于均相成核,均相成核为主要成核方式.当MMA的摩尔分率fMMA由0增至0.6时,Nm/Npc从80.93%下降至50%,体系中以胶束成核为主,均相成核为辅;当fMMA由0.6增至1时,Nm/Npc已降至40%,而Nh/Npc增至60%,体系中已转变成均相成核为主,胶束成核为辅.在常规和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中,t1,2分别为12min和6min,而Pdye变化较小,表明聚合方式只影响粒子的形成过程和成核时间的长短,对成核方式影响甚微.
- 张心亚孙志娟江庆梅陈焕钦
- 关键词:半连续乳液聚合成核机理粒径及其分布均相成核
相关作者
- 孙志娟

- 作品数:39被引量:39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丙烯酸树脂 乳液聚合 半连续乳液聚合 成核机理 丙烯酸酯乳液
- 江庆梅

- 作品数:11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半连续乳液聚合 成核机理 MMA/BA 粒径及其分布 聚合速率
- 张震乾

- 作品数:139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
- 研究主题:细乳液 细乳液聚合 乳胶粒子 稳定剂 PICKERING
- 陈焕钦

- 作品数:956被引量:6,785H指数:37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水性聚氨酯 改性 涂料 乳液聚合 聚氨酯
- 张心亚

- 作品数:435被引量:2,024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乳液聚合 丙烯酸酯乳液 可再分散乳胶粉 改性 丙烯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