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8篇“ 华裔文学“的相关文章
美国华裔文学族裔性书写新范式探究——以《唐人街内部》《反抗者》和《我们失去的心》为例
2025年
21世纪20年代前后,美国华裔文学出现了回归族裔性书写传统的现象,通过研读在此期间发表的族裔性书写代表作品《唐人街内部》《反抗者》和《我们失去的心》,可以发现新世纪族裔性书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了新的书写范式。在写作对象上突破单一种族关怀,采用跨族群书写;在创作方式上,将作品的文学性与族裔性有机融合,在文学追求中体现族裔诉求;在写作主题上,在审视全球发展和美国社会相关问题的同时,从多角度关注和反思少数族裔和边缘群体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新的书写范式体现了美国华裔作家捕捉最新国际、国内形势的敏锐和文学创作上的不断创新,也有助于美国华裔文学开疆拓土,更好融入美国主流文学市场和世界文学领域。
纪翠萍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
“华文文学”与“华裔文学”的对话
2024年
随着华人在海外的移居、中华文明在世界的播散,华人文学已然成为了一种世界文学。也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华文文学”与“华裔文学”研究相继兴起,并在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两个学科归属下齐头并进、成长壮大。回顾四十年来的知识生产,华文文学华裔文学研究不仅形成了华人文学史叙事与华人作家作品评论的基本范式,即华文文学强调与中国文学的历史关联,发现华人文学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向心力,华裔文学则被归为在地国文学,强调在地经验对华人文学创作的影响,更呼唤我们冲破学科的区隔,在华人文学的问题领域中展开有益的对话。
张晶
关键词:华文文学华裔文学华人文学华人作家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国别+华人文学”“国别+华裔文学”之辨析
2024年
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徐学清致力于加拿大华人文学(或者说华裔文学)研究,目的在于推动加拿大多元文化发展,希望在多元文化格局里华人文学及其文化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其新著《历史想象和离散经验:百年加拿大华人文学》是站在加拿大华人文学的研究立场上,以加拿大的华裔文学为背景来讨论问题。世界华文文学、国别+华人文学、国别+华裔文学是三个必须有所区别的学科概念。“世界华文文学”,主要是指第一代移民中与母国还存在着密切关联的作家的华语创作,他们的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旅外部分。“国别+华人文学”是一个特别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在地国所有的华人血统的作家创作,不管用什么样的语言从事写作,也不管属于第几代移民的作品。“国别+华裔文学”,这华裔文学是指已经融入在地国主流文化的族裔文学
陈思和
关键词:世界华文文学国别华人文学华裔文学
中国形象在华裔文学作品中异域构建的两面性
2024年
华裔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化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内容涉及独特的中国元素和文化,因而成为西方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然而,形象学视域下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的中国形象虚实相生,通过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实与虚,发现其与实际的中国形象并不相符;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形象幕后的重要推手即华裔作家进行分析可知,华裔文学所构建的中国形象受到西方现代性精神和霸权文化的影响,华裔群体在美国社会中无法做到对于自身的确认。中国意欲突破西方社会所设立的现代性社会框架,首先要坚持自身特色,其次要通过不同视角去了解自己,获得更加立体的自身形象,最后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丁立福潘清
关键词:形象学华裔文学霸权文化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程爱民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
2024年
本篇访谈中,程爱民教授对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创作趋势、中国叙事、批评现状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的开创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的转型和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来的繁荣阶段。当前的美国华裔文学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去族裔化和多元化趋势。美国华裔作家经常采用空间叙事结构、章回体叙事、“说故事”等多种中国传统叙事策略和方法。今后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可以重点关注美国华裔文学文学性、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美国华裔文学自传和传记文学传统、美国华裔文学的宗教伦理主题和普适性主题、美国华裔文学的翻译与接受、美国华裔文学的国别性与全球性等。
唐书哲程爱民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中国叙事
美国铁路华工的关公代言:华裔文学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2024年
文化身份建构是华裔美国文学和批评的重要议题。在这种建构中,种族和性别问题紧密交织,凸显了华裔美国文学许多重要议题:华人劳工被遗忘的奋斗史、亚美族群被阉割的男性气质和文化民族主义的呼吁等成为构建华裔文化身份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唐人街》《中国佬》《甘加丁之路》和《人生百味》等作品的研究发现,许多美国华裔作家都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关公形象为代言人,书写华裔美国历史,挑战主流对华工的刻板印象,重建华人男性气质,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确定华裔身份的合法性。尽管关公形象在这些作品中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华裔文学在海外的畅销推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球化进程。
汤芳
关键词:华裔文学
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2024年
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流淌,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出了各种各样的神奇文化和瑰丽之宝。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故土,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有着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和地位,随着美国华裔创作的文学作品不断得到世界的认可,历史文坛中逐渐出现了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国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拓展,我国茶文化备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欢和关注。在我国,茶文化不仅仅是茶本身的文化,对于古代诗人而言,为它写诗、为它填词,才是对茶文化最大的赞美。福建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种茶和产茶地区,产出的名茶更是各具特色,蜚声中外。基于现代化的茶产业发展和文化融合,了解美国文化作品的茶文化背景,分析美国华裔创作茶文化的原因和展示茶文化的意义,结合我国福建地区的茶文化背景探讨茶文化的发展,将会显得更加有意义。
李晓萌高迟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茶文化中国茶文化茶诗
《新女郎》中的“去族裔化”书写与加拿大华裔文学新面向
2024年
在加拿大多元社会语境、作家“当地人”文学价值表达需求以及全球化大背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90年代之后的加拿大华裔文学呈现出世界性的批评视野和“去族裔化”的写作趋势。与其他华裔新生代作家在族裔人物框定下探讨多元主题不同,刘绮芬在短篇故事集《新女郎》中直接略去女性人物的族裔标志,借助第一人称模糊叙事导致的不确定性将所有有类似经历的个体联合,为社会中更广泛的弱势群体发声。《新女郎》中的“去族裔化”书写呈现对人类生存超越时代和历史的思考,并以女性视角彰显文学价值,让作品具有了更普遍的人类学意义。但没有文化根基的过度去族裔化和普世性价值追求会让华裔文学陷入超族裔化和泛中心化的危险,刘绮芬借助副文本和故事中未言明的隐性内容显影族裔之影,试图在追求文学审美与坚守加拿大华裔文学民族特性之间找到平衡。
蒋瑛
关键词:文学价值族裔性
走出唐人街: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公共空间与社会身份构建
2024年
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中,公共空间指除唐人街以外的美国社会的公共空间,包括政府权力空间、消费空间、文化教育空间等。作为美国“大熔炉”的一员,华裔移民以杂糅的文化身份逐渐走出唐人街,接触更加开阔的美国公共空间。然而,公共空间的模糊性与排他性给华裔移民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这使得他们无法实现自我在社会空间中的身份认同,或认识到自己的归属性。因此,他们需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并重新建构边缘与中心的关系,在社会空间中找到自己的特殊位置,并完成对主体意识的表述。本文以汤亭亭、谭恩美和伍慧明的小说为例,试图通过梳理作家们对华裔移民公共空间的书写,理清公共空间对于社会身份的影响机制,并揭示公共空间背后隐匿的权力分布。
张琴
关键词:公共空间社会身份谭恩美伍慧明
美国华裔文学语境里的中医形象探究被引量:1
2023年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广受赞誉,助力了中医医生积极正面形象的建立。但美国华裔作家如汤婷婷和谭恩美所塑造的中医形象,仍摆脱不了对中国文化的俗套设定:中医是具有鬼魅气质、魔幻特点的医生,与现实世界的中医相去甚远,使我们不得不探究作者创作中医形象时除美学思考之外所携带的其他因素,也促使人们去思考这样的中医形象会如何影响中医药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王小燕
关键词:华裔文学文学语境

相关作者

张卓
作品数:36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美国华裔文学 身份建构 多元文化语境 通识教育 美国华裔
陈爱敏
作品数:66被引量:31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戏剧 美国戏剧 美国华裔文学 东方主义 华裔文学
郭英剑
作品数:184被引量:1,27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英语专业 外语专业 小说 美国华裔文学 人文学科
张琼
作品数:32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研究主题:美国华裔文学 族裔 厄德里克 莎士比亚 诗歌
张龙海
作品数:37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研究主题:美国华裔文学 哈罗德·布鲁姆 美国华裔 马克·吐温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