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4篇“ 单发转移瘤“的相关文章
- 多模态磁共振在颅脑单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在颅脑单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手术病理诊断为颅脑单发转移瘤患者作为颅脑转移瘤组,36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作为高级别胶质瘤组,两组均接受多模态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学特征、多模态磁共振参数[瘤体最大直径、瘤体与瘤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肿瘤实质区相对脑血流量值(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瘤周水肿区rCBF、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ine,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ate,NAA)/Cr、Cho/NA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多模态磁共振对颅脑单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瘤灶形态不规则、强化方式为花环样占比均高于脑转移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组肿瘤实质区rCBF、Cho/Cr、Cho/NAA均高于脑转移瘤组,瘤体ADC值、瘤体rADC、NAA/Cr均低于脑转移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多模态磁共振参数指标中瘤体ADC值、肿瘤实质区rCBF、Cho/NAA三者联合检测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对颅脑单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廖建阮玖根肖琼
- 关键词:高级别胶质瘤
- 基于SWI序列的支持向量机模型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脑内单发转移瘤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的支持向量机模型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脑单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3例高级别胶质瘤及脑单发转移瘤患者的SWI序列图像,在获得的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体积(Region of interest, 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所有病例按照70%:30%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训练组用于筛选特征和建立机器学习模型,特征筛选由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完成,特征筛选后的数据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模型。应用受试者操作员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表示为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验证组数据用于进一步验证。结果:基于SWI序列建立了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及脑内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模型。训练组中,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51,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0.889,0.800,0.857,0.889,0.800。验证组中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68。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0.875,0.889,0.880,0.933,0.800。结论:基于SWI序列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能有效提高术前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及脑内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
- 梁核心袁振国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高级别胶质瘤脑单发转移瘤磁敏感加权成像
- MRI瘤周影像组学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脑内单发转移瘤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探讨MRI瘤周影像组学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脑内单发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高级别胶质瘤及28例脑内单发转移瘤的术前磁共振T2WI序列影像资料。使用3D-slicer软件手动分割获得瘤体的体积感兴趣区,并分别提取瘤周5 mm及10 mm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值最大值归一化及最优特征筛选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最后采用R语言软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使用K折交叉验证模型的稳定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术前MRI瘤周5 mm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及脑内单发转移瘤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92、0.946和0.91;基于术前MRI瘤周10 mm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及脑内单发转移瘤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AUC分别是0.872、0.893和0.93。采用K折交叉验证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验证,瘤周5 mm及10 mm影像组学模型的平均AUC分别是0.80、0.75,提示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MRI瘤周影像组学有助于术前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脑内单发转移瘤。
- 袁媛李振凯杜红娣沈海林
- 关键词:瘤周水肿高级别胶质瘤
- 关于DWI和ADC值在胶质瘤和颅内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 目的:验证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值对于脑胶质瘤和颅内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的...
- 盛强
- 关键词:脑胶质细胞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 增强磁共振成像纹理参数对胶质母细胞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增强MRI纹理参数鉴别胶质母细胞瘤(GBM)、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s)及单发转移瘤(sMT)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30例GBM、20例PCNSLs及21例sMT患者。应用Mazda软件勾画病灶感兴趣区并提取297个纹理参数,应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联合平均相关系数提取(POE+ACC)、交互信息(MI)及三者联合FPM提取法筛选出30个特征参数。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间测量纹理参数的一致性。比较GBM、PCNSLs和sMT纹理参数差异。将30个纹理参数纳入b11数据包进行原始数据分析(RDA)、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非线性判别分析(NDA)统计。结果两名观察者测量30个纹理参数的ICC为0.813~0.892,均≥0.75,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30个纹理参数中,仅S(4,4)SumAverg、Teta3在GBM、sMT和PCNSLs这3种肿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参数在这3种肿瘤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b11数据包RDA、PCA、LDA、NDA这4种分析法诊断正确例数分别为41例、40例、67例、62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7.8%、56.3%、94.4%、87.3%。其中,NDA分析法诊断准确率最高。结论增强MRI能够提取定量纹理参数,有助于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原发性淋巴瘤及单发转移瘤。
- 刘娟朱吉高王立兴沈力傅剑雄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单发转移瘤磁共振成像纹理分析
- 体素内相位不相干运动成像在高级别胶质瘤及单发转移瘤鉴别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体素内相位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高级别胶质瘤(HGG)及单发转移瘤(SBM)鉴别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1年2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活检病理检查、临床病史证实的32例HGG及22例SBM患者,进行常规MR平扫、多个b值IVIM扩散成像及增强扫描。测量肿瘤实质区及瘤周水肿区扩散系数(D值)、假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值),以对侧正常白质(NAWM)作为参照将各参数标准化,采用两样本t检验对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ROC曲线计算各参数诊断的AUC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实质区IVIM参数在标准化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瘤周水肿区,HGG的D^(*)值、fD^(*)值均高于SBM(均P<0.05),D值低于SBM(P<0.05),而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值具有最高的鉴别诊断效能,其AUC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4、0.875和0.834。结论肿瘤实质区的IVIM参数无法区别HGG及SBM,而瘤周水肿区的D^(*)值及D值对HGG及SBM有鉴别诊断价值。
- 尤慧明鲍凯凯李超颜力姚灵君
- 关键词:高级别胶质瘤单发转移瘤
- MRI影像组学模型在高级别胶质瘤及脑内单发转移瘤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诊断高级别胶质瘤及脑内单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39例高级别胶质瘤及28例脑内单发转移瘤患者的术前磁共振T2WI序列影像资料。使用3D-slicer软件手动分割T2WI序列瘤体的体积感兴趣区,并采用3D-slicer软件的影像组学插件提取瘤体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值最大值归一化及最优特征筛选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最后采用R语言软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使用K折交叉验证模型的稳定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该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术前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诊断高级别胶质瘤及脑内单发转移瘤中诊断准确性为0.776,曲线下面积为0.84,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21、0.821。采用K折交叉验证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验证,平均诊断准确性为0.714,曲线下面积为0.76,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629、0.798,模型在验证组中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结论使用MRI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提高术前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及脑内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
- 袁媛李振凯王莺钱春红杜红娣沈海林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高级别胶质瘤
- 基于磁共振平扫T2WI影像组学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脑内单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 目的: 探讨磁共振平扫T2WI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诊断高级别胶质瘤及脑内单发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高级别胶质瘤及28例脑内单发转移瘤的术前常规磁...
- 袁媛
- 关键词:胶质瘤磁共振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胶质瘤和脑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析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脑胶质瘤、脑单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脑单发转移瘤患者各20例,分别设为胶质瘤组与转移瘤组,所有患者均拟定手术治疗方案,术前应用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手段检查并测量两组弥散系数指标。结果:胶质瘤组肿瘤实质弥散系数指标高于转移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瘤周水肿弥散系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胶质瘤、脑单发转移瘤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手段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发挥鉴别效果,对后续治疗方案制定具备针对性提供思路,值得临床推广。
- 刘晓凤杜瑞宾张惠娟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脑胶质瘤脑单发转移瘤
-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脑胶质瘤及脑单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研究磁共振(MR)灌注加权成像(PWI)对脑胶质瘤(GBM)以及脑单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35例GBM患者以及15例单发转移瘤患者,35例GBM患者中含16例低级别患者,19例高级别患者的MR PWI的资料,且将16例低级别患者记为A组,19例高级别的患者记为B组,15例单发转移瘤的患者记为C组。测量肿瘤的实质区域以及肿瘤周围水肿区相对的脑血容量(RCBV)的值,并且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在肿瘤的实质区域,低级别的GBM的RCBV明显低于高级别的GBM,在肿瘤周围的水肿区,低级别GBM的RCBV明显低于高级别的G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的实质区域,单发转移瘤的RCBV明显低于高级别的GBM,在肿瘤周围的水肿区,单发转移瘤的RCBV明显低于高级别的G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WI为一种无创评价的手段,可提高GBM手术前的分级准确性,且在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方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王威李红冀鹏谭文刚
- 关键词: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中枢神经系统脑单发转移瘤脑胶质瘤
相关作者
- 程敬亮

- 作品数:1,434被引量:5,051H指数:2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RI表现 磁共振 MRI诊断
- 张勇

- 作品数:665被引量:1,829H指数:1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表观扩散系数 MRI表现
- 马桢

- 作品数:23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胶质母细胞瘤 单发转移瘤 灰度直方图 颅内
- 王廷昱

- 作品数:44被引量:256H指数:9
- 供职机构: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脑肿瘤 单发转移瘤 多体素
- 韩向君

- 作品数:136被引量:40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 研究主题: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 血管造影术 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