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2篇“ 单荚粒数“的相关文章
大豆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大豆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通过对C025和JD18的F<Sub>2</Sub>和F<Sub>2:3</Sub>家系分离群体进行田间实验和性状调查获得大豆性状的表型据;结合F<...
白志元杨玉花张瑞军雷阳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
2022年
分子设计育种是将分子遗传学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并培育成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重要方法之一,尽管该方法很大程度上能够缩短育种进程,但在实际育种过程中却应用较少。在大豆的育种过程中,提高产量是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其中,每是决定大豆株产量的关键性状之一。在大豆中,每与叶片形状呈正相关,由一对等位基因Ln/ln控制,宽叶的大豆品种一般为Ln,窄叶的大豆品种一般为突变型ln,且ln伴随着更多的四。尽管Ln对于大豆产的提高,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但将该位点应用于分子设计育种中,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483份来自不同纬度大豆品种的Ln基因型发现,高纬度地区大豆品种一般为ln,而低纬度地区大豆品种一般为Ln。通过调查来自不同纬度的8个大豆品种的叶型和一至四发现,低纬度大豆品种均为圆叶品种,且几乎没有四。为将ln应用于低纬度地区大豆育种中,成功开发了Ln的分子标记,并通过连续回交的方法,将ln代换到圆叶型品种Willams 82和华夏3号中,获得了四较多的大豆新材料。本研究利用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的手段,提高了大豆株产量,为加快大豆高产育种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杜浩程玉汉李泰侯智红黎永力南海洋董利东刘宝辉程群
关键词:大豆LN单荚粒数分子设计
大豆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大豆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通过对C025和JD18的F<Sub>2</Sub>和F<Sub>2:3</Sub>家系分离群体进行田间实验和性状调查获得大豆性状的表型据;结合F<...
白志元杨玉花张瑞军雷阳
文献传递
适宜推广的绿豆品种
2017年
一、苏黑绿1号 审定编号:苏农科鉴字(2011)第14号。该品种种皮黑色,抗豆象,百重较大。有限结习性,株型紧凑,直立生长。幼茎紫色,夏播株高60.3厘米,主茎分枝4.1个,叶片卵圆,花浅黄色,株结34.4个,豆长8.8厘米,成熟黑色,9.8
陈新
关键词:绿豆结荚习性单荚粒数百粒重农科种皮
绿豆新品种白绿15号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1
2016年
白绿15号是2006年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以白绿6号作为母本、中绿2号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1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登绿豆2016002。该品种具有直立、抗倒、色艳、抗病等特性,推荐种植在吉林省绿豆主产区。
郝曦煜尹凤祥梁杰王英杰肖焕玉于维
关键词:系谱法选育栽培技术亚有限结荚习性单株荚数单荚粒数
绿豆新品种安黄绿豆1号的选育
2016年
安黄绿豆1号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绿豆新品种,2015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杂2015027。该品种产量高、适应区域广、大,特别是子为金黄色的优异特性,突出了小杂粮新奇特的要求,品质方面特别适合绿豆粉皮的加工制作,深受企业认可。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安黄绿豆1号是以安9818为母本、冀绿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统选育法,
韩勇薛鑫董军红王彬
关键词:农作物品种审定品鉴品系鉴定单荚粒数
绿豆高效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4年
绿豆在我省种植较广,其产品营养丰富,可食用、药用、饲用,经济价值较高。掌握绿豆的生物学特性和高效栽培技术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益。一、绿豆的特征特性1、生育期。早熟型绿豆品种的生育期在70天以内,中熟型为70—90天,晚熟型在90天以上。2、温度要求。绿豆是喜温作物,最适宜发芽出苗温度为15—25℃。开花结期,18—25℃时生长发育良好,高于30℃时不利生长发育,
张磊孙华峰
关键词:开花结荚期早熟型喜温作物间苗定苗单荚粒数播深
几个特色杂粮品种
2012年
一、红小豆中早熟品种"京农5号" 在北京地区该品种生育期90天,既适于麦茬平播,也可在幼龄果园间作。生产示范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146.5公斤。生长期间叶片浓绿,株型直立紧凑,成株株高40~60厘米,主茎节10~12节,分枝1~2个。株结10~20个,5~7
张瑞芬
关键词:中早熟品种杂粮果园间作单荚粒数
绿豆新品种晋绿豆4号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09年
晋绿豆4号生育期春播100d,复播85d。成株叶色鲜绿,根系发达,长势稳健。子叶肥大,一对真叶呈披针形,为叶,以后为三出复叶,小叶心脏形。株高65~80cm,无限结习性,总状花序腋生,有花10余朵,花黄灰色。花冠蝴蝶形。株分枝3~5个,株结23.7个,多者可达70个以上,长7—11cm。主茎节8~12个,每节结5个左右。9~12细长筒形、黑色。种子圆柱形,灰绿色,白脐,百重6g左右,子大小整齐一致,商品性好。该品种抗逆性强,适用性广,丰产、稳产性好,早熟、优质、抗旱、耐瘠、
赵吉平左联忠王彩萍侯小峰郭兆萍郭鹏燕赵艳玲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绿豆结荚习性单荚粒数抗逆性强
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确定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设置6万、9万、12万、1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通过调查株高、、主茎分枝及产量,研究种植密度对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株高和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密度为1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主茎分枝分别在种植密度为9万、12万株/hm^2时出现最大值;产量刚开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万株/hm^2时最高,为1255.6 kg/hm^2,随后开始下降。[结论]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12万~15万株/hm^2。
石英张爱军王红周大迈
关键词: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

相关作者

白志元
作品数:18被引量:34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大豆 杂交大豆 加性效应 基因 显性效应
左联忠
作品数:59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冬小麦 小麦 选育 绿豆 冬小麦新品种
雷阳
作品数:14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基因 大豆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田间实验
张瑞军
作品数:29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杂交大豆 大豆 加性效应 基因 显性效应
陈新
作品数:482被引量:1,035H指数:15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大豆 绿豆 选育 栽培技术 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