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篇“ 单间隙“的相关文章
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间隙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研究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间隙颈椎病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间隙颈椎病病例100例资料,均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分析疗效。结果 术后1周、12周、24周的颈椎曲度水平(24.57±3.11)、(23.89±3.61)、(23.74±3.35),分别对比术前(10.15±3.24),均明显更高(p<0.05)。术后24周的颈椎活动度水平(65.08±9.44),同术前的(66.12±8.3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周、24周的平均椎间高度值(41.89±3.66)mm、(39.05±3.49)mm、(39.05±3.38)mm,分别对比术前(34.16±3.28)mm,均明显更高(p<0.05)。椎间孔测量指标水平,分别对比术前面积:(46.56±2.46)mm2对比(46.56±2.46)mm2;竖径:(10.49±0.26)mm对比(8.08±0.11)mm],均明显更高(p<0.05)。病变节段椎管有效面积水平,分别对比术前[横断面:(186.19±27.15)mm2对比(124.23±21.09)mm2;矢状面:(557.59±42.15)mm2对比(481.16±31.33)mm2,均明显更高(p<0.05)。术后1周、12周、24周的JOA评分(10.14±1.13)分、(12.37±1.49)分、(15.67±1.11)分,分别对比术前(8.86±1.28)分,均明显更高(p<0.05)。术后1周、12周、24周的NRS评分(4.45±0.21)分、(1.42±0.51)分、(0.99±0.28b)分,对比术前(6.89±1.32)分,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 将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方案,用于间隙颈椎病患者,能够发挥更佳治疗效果。
王振萧锦瑜郭练锦
间隙颈椎病患者应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的价值研究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间隙颈椎病患者应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22年12月间隙颈椎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算法分为内镜组(35例)和普通组(35例),分别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消耗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相关评分、颈椎评分、颈椎生理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内镜组的手术消耗时间(68.17±7.65min)、术中出血量(61.75±8.14ml)和总住院时间(5.14±0.63d)均明显低于普通组;内镜组术后的JOA评分、VAS评分和颈椎曲度评分等相较于普通组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内镜组的主观表现症状和生活、工作、社会实际适应情况治疗12个月后的评分明显优于普通组。结论 对于间隙颈椎病患者,应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付连魁明杰哏二所凹祁发茂
高Q值间隙同轴谐振腔的物理设计与实验研究
2024年
随着高功率微波源向高功率、高频率和长脉冲方向不断发展,同轴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RKA)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其发展一直受限于自激振荡等问题存在,为此,设计一种高Q值间隙同轴谐振腔,以抑制同轴RKA中TEM模式泄露引起的自激振荡。通过对间隙同轴谐振腔TM_(01)模式与TEM模式转化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模拟,发现同轴谐振腔上下槽深差值与轴向错位值对其Q值变化影响很大,当上下槽深差值与轴向错位值分别为0.3 mm和0 mm时,同轴谐振腔的Q值为极大值(18764),意味着此时谐振腔中两种模式转化最小,多组谐振腔级联后自激振荡风险大大降低。将三组级联的高Q值间隙同轴谐振腔应用于紧凑型同轴RKA,粒子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输出微波功率稳定,频谱纯净,无自激振荡等问题存在。
吕彦奎阳福香党方超葛行军贺军涛
关键词:自激振荡高Q值
一种基于高Q值间隙调制腔的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
本发明涉及高功率微波技术领域的微波源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Q值间隙调制腔的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本发明采用高Q值间隙调制腔和腔间负反馈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多组调制腔间的模式泄漏,解决同轴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自激振...
阳福香池航张洋张恒张泽海周扬张鹏党方超葛行军张晓萍贺军涛
微创侧TLIF辅助边钉棒固定治疗间隙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初步报告
2022年
探讨微创侧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辅助边钉棒固定治疗间隙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对象:30例来宾市人民医院间隙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病例,抽选日期:2019年6月~2022年6月;病例全部接受微创侧TLIF辅助边钉棒固定术式,观察其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自我功能状态及腰椎功能,评价整体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各项改良Prolo功能评分(疼痛、日常生活状态、工作状态、服用药物及总分等),术后明显低于术前,P<0.05;本组30例研究对象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术后未有1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椎间融合率为83.33%(25/30),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发生率为6.67%(2/30)。结论 侧TLIF辅助边钉棒固定术式开展后,可减轻间隙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疼痛症状,优化其自我功能状态,并促使患者腰椎功能改善,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韦秀峰覃运泽
关键词:微创术式腰椎不稳
搭接结构磁浮列车间隙传感器故障的间隙信号重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搭接结构磁浮列车间隙传感器故障的间隙信号重构方法,包括步骤:S1,检测并获取搭接结构中点悬浮子系统的两个间隙传感器状态信息,当两个间隙传感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进入步骤S4,当一个间隙传感器为故障状态时,...
王志强龙志强李晓龙苗欣江守亮韩纪煜
文献传递
两种内固定融合系统重建间隙ACDF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比较两种内固定系统重建山羊颈椎间隙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的生物力学即刻稳定性,并与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相比较,...
陈勇
关键词:颈前路脊柱内固定生物力学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间隙腰椎管狭窄症20例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间隙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间隙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仅观察组术后服用独活寄生汤,对比观测两组术后椎体高度、手术前后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生活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的差异。结果各时点两组椎体前缘、中缘、后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椎体前缘、中缘、后缘高度均显著上升(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椎体前缘、中缘、后缘高度均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腰痛程度VAS评分和ODI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腰痛程度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间隙腰椎管狭窄症,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邵银星张建华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独活寄生汤
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在间隙腰椎结核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本文通过临床分析应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传统椎弓根螺钉的节段内固定技术在治疗间隙腰椎结核中的效果及优势。  方法:  纳入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
鲁增辉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合并内侧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合并内侧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膝内翻合并内侧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Lysholm、HS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内翻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膝内翻合并内侧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疗效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当,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内翻角度的改善,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术式。
李先志徐军鹏
关键词:膝内翻骨性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

相关作者

杨兰均
作品数:240被引量:751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气体开关 电极 离子风 脉冲变压器 等离子体
李国富
作品数:103被引量:40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火花间隙 串联补偿装置 串补 串联补偿 触发系统
刘之方
作品数:100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电网公司
研究主题:火花间隙 串联补偿装置 限压器 触发系统 金属氧化物限压器
何登伟
作品数:136被引量:30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丽水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椎体成形术 胸椎 关节突 棘突
赵剑
作品数:100被引量:572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脊髓损伤 腰椎 颈椎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