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50篇“ 卫生人员“的相关文章
扬州市中小学校卫生人员卫生服务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了解扬州市中小学校卫生保健队伍建设和工作服务能力现状,为提升学校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扬州市所有全日制公办普通中小学校的卫生保健室和卫生人员配备情况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扬州市共有368所中小学校,学生与校医(或保健老师)的人数配备比例为753∶1,其中校医177名,学生与校医的配备比例为2311∶1。对386名中小学校卫生人员进行了卫生服务能力评价,12项学校卫生服务能力达标的卫生人员占比在45.84%~97.92%之间,按照百分位数P 75分组,≥P 75为卫生服务能力较高(占37.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业时间6~10年(OR=4.75,95%CI:1.50~15.08)、专职校医/保健老师(OR=3.31,95%CI:2.05~5.35)、之前在医疗卫生行业任职(OR=1.90,95%CI:1.11~3.25)、业余自学学校卫生工作相关知识(OR=6.64,95%CI:3.77~11.69)、学校有校医年度工作计划(OR=2.41,95%CI:1.19~4.91)、学校或上级机构有专门组织培训对校医/保健老师工作进行规划引导(OR=4.12,95%CI:1.33~12.74)提高了卫生服务能力。结论扬州市学校卫生人员不足,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陆盛华周信姚庆兵陶舒曼朱维维杨帆陈思羽刘宇枫马威孙蕾
关键词:人力资源
中国医疗卫生人员超重/肥胖危险因素研究
2025年
背景医疗卫生人员在预防和控制COVID-19大流行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高感染风险和密集的工作不仅导致医疗卫生人员职业倦怠,并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大量国外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导致医疗卫生人员出现膳食不合理、运动减少、睡眠障碍等情况,增加了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截至目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中国医疗卫生人员体重及生活方式变化影响的研究较少,影响体重变化的主要生活方式因素尚不清楚。目的通过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中国医疗卫生人员超重/肥胖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为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8月,随机抽取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家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疗卫生人员,采用课题组自行编写的调查问卷[Cronbach'sα=0.820,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AVCR)=63.55%],调查对象通过扫描“问卷星”平台生成的电子问卷二维码,填写并提交问卷。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使用R 4.3.0软件的“bnlearn”包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并使用Netica 6.09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模型概率预测。结果本研究共调查医疗卫生人员20261名,其中女性占67.57%(13690/20261);平均年龄(40.2±9.2)岁;文化程度为大专或本科的占73.28%(14848/20261)。2019、2022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43.06%(8726/20261)和45.71%(9262/20261)。2019—2022年,12.64%(1458/11535)的调查对象BMI由消瘦/正常变为超重/肥胖。贝叶斯网络模型共纳入15个节点,其中,吃蔬菜水果、吃早餐频次、饮酒、饭量为调查对象BMI由消瘦/正常变为超重/肥胖的父节点,当吃蔬菜水果“有所减少”、吃早餐频次“无变化”、饮酒“无变化”且饭量“增加很多”时,BMI由消瘦/正常变为超重/肥胖的风险最高,为75.00%。当吃蔬菜水果为“增加很多”、
郭馨月巩少青侯晓辉孙桐文建强王志耀何景阳孙雪竹王素芳田向阳田向阳
关键词:超重肥胖贝叶斯网络
基层卫生人员适宜急救技能培训的实践效果评价
2025年
目的以贵州省贵安新区为研究试点,对乡村医生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同质化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为今后本省开展乡村医生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师资入乡,上门培训”方式对贵安新区共83名乡村医生进行一对一的适宜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前、培训后、培训结束3个月后进行技能考核,采用重复方差分析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的乡村医生4项技能考核成绩均达到良好水平(均>80分),考核成绩在培训前、培训结束后、培训结束3个月后这3个时间节点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结束3个月后4项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较培训结束时均有所降低。结论通过“师资入乡,上门培训”方式对乡村医生进行适宜急救技能培训可加强乡村医生的基础急救技能,从而提升乡村医生的基础急救医疗服务能力。
俞纤陈照菊周小梅刘季蓉彭钰竹吴任月
关键词:基层卫生人员乡村医生急救技能
离散选择实验在卫生人员工作偏好领域应用情况综述
2025年
目的:系统综述离散选择实验(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DCE)在卫生人员工作偏好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使用DCE方法调查卫生人员工作偏好的参考,并提出激励卫生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6篇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系统综述分析DCE在卫生人员工作偏好中的应用方式及分析结果,并对工作属性排名、支付意愿、情景模拟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系统综述发现国内外的研究时间处于动态变化,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相较于国外,国内研究目的更集中在探究激励机制和提高卫生人员稳定性上;大部分研究均采用了多种分析模型,包括混合Logit、潜变量Logit模型等。国内外研究中所设置的工作属性存在差异,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工作环境和工资奖金是关键属性。结论:建议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应重视工作环境、工作时长、地点、社会认同和编制等多元因素,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以促进国内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王瓅珠胡丹
关键词:卫生人力资源
医疗卫生人员循证卫生保健相关能力测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5年
目的 编制医疗卫生人员循证卫生保健相关能力测评量表(以下简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回顾文献形成量表初始条目,经研究小组讨论、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预调查对量表条目进行优化。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928名医疗卫生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量表包括证据生成、证据综合、证据传播及证据实施4个维度,共47项条目,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9.08%,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适配良好,各维度聚敛效度均达标,区分效度良好。最终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1,折半信度为0.928。结论 编制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循证卫生保健相关环节工作的能力。
王双王宁肖霖张嘉怡吴晓芬王丽洁王丽洁方庆虹张立力
关键词:循证实践量表信度
卫生人员参与尊严疗法照护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2025年
目的对卫生人员参与尊严疗法照护后的观点及体验进行Meta整合,结合国内外观点,从卫生人员角度,为尊严疗护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VIP)、CBM中,关于卫生人员参与尊严疗法照护后的体验和观点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使用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提供的质性研究评估工具评估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Meta整合的方法对文献进行归纳。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出42个主题,将结果整合为9个类别,得出3项可归纳的结果:卫生人员对尊严疗法照护的看法、卫生人员参与尊严疗法照护的主要障碍和策略。结论临床中实施尊严疗法照护需重点关注卫生人员的感受,协调多方面人员共同努力,以解决卫生人员为患者提供尊严照护的困境。
王丹王书瑶王庆源杨子江康华
关键词:卫生人员照护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员分类分级绩效评估指标构建
2025年
【目的】探索建立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人员分类分级绩效评估指标,为区疾控中心对公共卫生人员进行分类分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学习及小组调研访谈,构建基于胜任力的绩效评估指标。组织专家对不同类别的公共卫生人员绩效评估指标权重进行评定,用平均数表示不同指标的权重。【结果】29名专家来自上海高校、市疾控中心和区疾控中心,专家权威系数为0.86,科室管理者一、二、三级绩效评估指标分别为4个、16个、42个,普通科员一、二、三级绩效评估指标分别为4个、15个、36个。一级指标(内部运营、业务工作、学习和成长)在科室管理者和科员间的权重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权重排前3位的科室管理者二级指标依次是科室管理、监测防控、专业水平,排前3位的中、高级科员二级指标是监测防控、专业水平、科研工作,排前3位的初级科员二级指标是监测防控、专业水平、职业态度。三级指标权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构建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可信,不同的人员应采用不同绩效评估标准进行分级分类评估,真实地反映个人的业绩和贡献。
刘小华俞丹丹许慧琳何丹丹蔡逸舟刘念董林娟徐晓莉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绩效评估胜任力平衡记分卡
分级诊疗背景下贵州省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环境现状分析
2024年
了解贵州省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环境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增加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及药品的投入,合理配置基层医疗资源,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调动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雷彩云薛维娜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环境
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对围产期抑郁症的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了解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对围产期抑郁症的知晓情况、防治态度及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加强围产期抑郁症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22年5月采用自制电子问卷,对云南省广南县的产科医护人员和县乡村三级妇幼专干开展普查,共发放问卷854份,探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开展围产期抑郁症知识技能培训预试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和McNemar's检验评估培训效果。结果 623名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完成了问卷调查。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围产期抑郁症知识高知晓率仅为37.08%,但71.11%的人员持积极态度,认为抑郁症可防可控。仅有43.50%的人员满意当前的心理卫生服务供给现状,有84.43%的人员认为应将抑郁症的筛查和早期干预等心理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有27.45%的人员曾在工作中遇到过抑郁孕产妇,但69.98%的人员从未接受过围产期抑郁症的相关培训,96.31%的人员有参加相关培训的意愿。工作单位级别较高的基层妇幼卫生人员遇见抑郁孕产妇的可能性更大,但他们接受相关培训的机会更少(P<0.05)。既往接受过围产期抑郁症培训的基层妇幼卫生人员没有表现出更好的知识知晓情况(P>0.05),但接受了本次培训的22名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围产期抑郁症知识高知晓率由31.82%提高至86.36%。结论 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对围产期抑郁症的认知水平不高,但对围产期抑郁症的防治态度积极,参与培训的意愿强烈。既往的抑郁症相关培训较少且效果不佳,建议优先开展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围产期抑郁症知识技能培训,针对认知误区和实践难点进行参与式培训,再通过经验下沉、示范引领,为全社会的围产期抑郁症防治营造积极友善的氛围。
邓春燕罗书艳严斌李燕黄源
关键词:妇幼卫生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离散选择实验在农村地区卫生人员工作偏好研究中的应用
2024年
近年来,离散选择实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卫生人员对农村地区工作特征偏好的研究中。2012年发布的《如何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开展吸引和留住卫生人员的离散选择实验:带有案例分析的用户指南》对离散选择实验应用步骤进行了系统阐述。基于上述指南,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创新性发展,对离散选择实验用于测量农村地区卫生人员工作偏好的应用步骤进行整理。
孟媛叶凤王菁殷晓旭
关键词:卫生人员基层卫生服务

相关作者

孟庆跃
作品数:534被引量:4,354H指数:2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农村 农村居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乡镇卫生院 麻风
卢祖洵
作品数:761被引量:6,647H指数:3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社区卫生服务 影响因素 结核病 卫生服务 全科医生
姚岚
作品数:346被引量:2,678H指数:2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医疗救助 医疗保险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严非
作品数:243被引量:1,991H指数:2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人力 影响因素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崔斌
作品数:19被引量:96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用药行为 合理用药 基层卫生人员 用药 农村卫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