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36篇“ 历史意义“的相关文章
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历史”难题的解答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2025年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交往加深的历史进程,由此形成解析全球化问题的“世界历史”理论,并科学揭示了西方现代化下的“世界历史”难题:为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大量从属、依附以及殖民等不平等关系;为何不同国家之间出现了巨大且难以缩小的发展差距;为何加剧了世界各国间的冲突和矛盾并造成系统性问题的爆发。中国式现代化在关于全球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蕴含了对“世界历史”难题的科学解答:忽视各国在国情和文化等领域的差异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形成从属、依附等不平等关系的主要原因,因而中国式现代化重视世界不同国家在国情、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全球化的重要性;世界各国需要在“保持独立自主”和“积极融入全球”之间保持平衡,通过践行和维护多边主义解决“世界历史”进程中发展不平衡问题;全球问题的系统爆发源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缓慢等因素,因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并倡导通过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重塑了人类社会对现代化的认识,科学解答了马克思揭示的“世界历史”难题,也在实践中推动了“世界历史”难题的解决,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刘新刚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历史全球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
2025年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开启了新的现代化叙事,具有十分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在人的发展形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解放这三个层面上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了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改变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历史格局,推动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独特的现代化文明观,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揭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必将推动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姚修杰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历史中国共产党
科举的宋代转折及其历史意义
2025年
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宋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科举从隋代开启,终唐迄宋初,每榜取士人数极少。进入太宗朝,伴随着疆域的基本统一,重文抑武的战略转变,取代各级留用旧官僚的实际需要,呼应了崇文的潜流。宋太宗即位伊始,便毅然扩大科举取士规模。从此,作为一项国策,科举规模扩大化被持续下来。科举出身的知识精英掌控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生态,形成了新型士大夫政治。士大夫政治还波及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促成了儒学的转型,唤醒了读书人的独立精神,加速了全社会文化的普及。科举规模扩大化积蓄出庞大的士人阶层,在南宋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合一的特殊背景下,推动了宋元变革社会转型,引导中国由近世走向近代。投向更为广阔的时空观察,宋代的科举转折,又奠定了此后元明清的科举制度形态,并且影响到宋朝周边民族政权,泽被东亚汉字文化圈。
王瑞来
关键词:科举宋代士大夫政治
从解放战争战略全局视野审视石家庄解放的历史意义
2025年
石家庄的解放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石家庄的解放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标志着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为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指挥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国共两党战略决战提供了理想的指挥部;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工作重心开始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后的石家庄进行了政权建设的多种实践,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华北人民政府以及在石家庄进行基层民主的探索,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提供了试验田。
康彦新刘立磊
关键词:解放战争试验田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辩证特性与世界历史意义
2025年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作为客观事实的世界历史是物质生产发展和普遍交往扩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走向共产主义“自由王国”的道路既具统一性又具多样性,其发展的价值指归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辩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以看出,其既遵循世界历史演进的普遍规律又独具自身特殊性,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既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又注重目标的长期性,既彰显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又着眼于世界现代化发展格局,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党性和人民性、阶段性和长期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立足这一视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破解资本逻辑的支配重构了世界现代化图景,以延展人的现代化属性优化了全球现代化实践主体,以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寻求现代化的途径,从图景重构、主体优化、道路拓展等方面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力量。
王凤李兵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
2025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本质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身发展与积累,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真正的内生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世界发展模式的转换并进一步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与历史主动精神,亦是现代化进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从而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启发参考。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动力、发展基础、发展路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上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条全新路径,具有里程碑意义
杜清华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历史意义
通道转兵的历史意义
2025年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的一次伟大历史转折,也是中国革命的一次伟大历史转折。这次历史转折,是一次全面的转折,包含党的军事路线上的转折、思想路线上的转折和组织路线上的转折。这次历史转折无疑是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但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遵义会议前召开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以及遵义会议后召开的“鸡鸣三省”会议、扎西会议等。在这个历史链条中,通道会议是开端和起点。
杨胜群
关键词:历史转折军事路线
抗战时期王稼祥的党建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2025年
抗战时期王稼祥党建思想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历史条件,其党建思想与抗战时期党内思想错综复杂、全面抗战爆发后党员数量急剧增长、抗战相持阶段国共两党摩擦加剧分不开。在此历史条件下,王稼祥强调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纪律上加强党的建设,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党建思想。王稼祥在抗战时期的党建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党建思想,指导了党的建设的实践,对探索解放战争时期城市中的建党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李雨晴
关键词:抗战时期党建思想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对“志愿服务”的早期探索及其历史意义
2025年
中国共产党人对“志愿服务”的早期探索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利他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慈善和社会价值的思想是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早期为实现“初心使命”所进行的相关活动是实践基础。探索的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倡导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志愿服务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揭示志愿服务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选树榜样标杆引领志愿服务方向,提出“四最”精神推进志愿服务发展。其历史意义在于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的思想基础,推进了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实践进程。
陈立中谢文霞
关键词:志愿服务中国共产党历史意义社会实践
从遵义会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25年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两个确立”,即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肖裕声
关键词:六中全会

相关作者

施欣
作品数:76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现实观照 图书馆思想 教育思想 新闻思想 《大公报》
秦正为
作品数:141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斯大林 社会主义 国家利益观
韩振峰
作品数:466被引量:800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穆阿妮
作品数:21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边界谈判 历史意义 毛泽东 抗日战争时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齐卫平
作品数:650被引量:3,060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从严治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