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篇“ 原位肛门重建术“的相关文章
直肠癌原位肛门重建术的临床研究
2016年
为探讨Miles后改进内外括约肌在原位肛门重建的方法和效果,对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根治后,同时行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改进包括:1)肛门内括约肌改进为双层双环肌套;2)肛门外括约肌改进为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的重建。结果显示,60例低位直肠癌重建后的肛门外形及远期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均更为满意,总优良率为95%,远期生存率为80%。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Miles后,同时行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的效果是可行的,更接近正常的肛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张本寿朱克军水祥兵解潮赵读泽李强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MILES术原位肛门重建术
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2011年
观察低位直肠痈根治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重建术的效果,对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原位肛门晕建的改进:(1)肛门内括约肌重建为双层双环肌套;(2)肛门外括约肌的重建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的重建;(3)直肠瓣为三个重建人工直肠瓣;(4)直肠角与肛尾韧带缝合固定形成090。角,即重建的商肠角。结果表明,本组38例患者后5~6d即有便意感,2~3周即仃控便能力,后1个月即可排成形便,每口1~2次。肛门控液总优良率为94.7%(36/38)。后5年生存牢为76.3%(29/38)。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根治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既能避免腹壁人工肛门的痛苦,又口I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效果显著。关键词低位直肠痛;根治;改进的原化肛门重建术;效果摘要为观察低位直肠癌根治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效果,对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改进:(1)肛门内括约肌重建为双层双环肌套;(2)肛门外括约肌的重建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的重建;(3)直肠瓣为三个重建人工直肠瓣;(4)直肠角与肛尾韧带缝合固定形成〈90°角,即重建的直肠角。结果表明,本组38例患者后5~6d即有便意感,2~3周即有控便能力,后1个月即可排成形便,每日1~2次。肛门控液总优良率为94.7%(36/38)。后5年生存率为76.3%(29/38)。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根治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既能避免腹壁人工肛门的痛苦,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效果显著。
张本寿李增男水祥兵徐志久林子豪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
低位直肠癌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
2010年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吻合口瘘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5年3月~2007年12月行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的2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吻合口瘘1例,发生率4.0%,明显低于国内外文献报道。结论 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可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保肛机会,预防措施得当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谭东新黄捷石宝秋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原位肛门重建吻合口瘘
腹腔镜TME、臀大肌转移原位肛门重建术的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TME)臀大肌转移原位肛门重建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肛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共行上述手56例,为临床研究组,另51例Miles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中出血量,后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后起床活动时间,后一年内新肛门排便情况;结果两组手无死亡、心肺并发症病例,无腹壁肿瘤种植转移病例;研究组中平均失血量小于80ml,后疼痛用止血药平均1.2d,肛门排气时间1.5d,后起床活动平均1.2d,平均39d有便意感,干便可控。平均3.5次/d大便。会阴重建肛门测压96毫米水柱以上;对照组中平均失血量约200ml,后疼痛用止血药平均2.6d,肛门排气时间3.1d,后起床活动平均2.6d,39d无便意感、控便能力很差,大便次数无法统计。腹部肛门测压18毫米水柱以下。结论腹腔镜下直肠TME、臀大肌转移原位肛门重建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肛管癌,腹壁损伤程度、中失血量、后疼痛时间、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许超宇顾林铭何红平黎琰夏文华
关键词:腹腔镜全系膜切除
腹腔镜TME、臀大肌转移原位肛门重建术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TME)臀大肌转移原位肛门重建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距齿状线5cm以下)、肛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共行上手述56例,为临床研究组,另51例Miles手为对照组...
许超宇顾林铭何红平黎琰夏文华
文献传递
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保留外括约肌原位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对比23例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肛重建组)与3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组)的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后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控便能力。结果肛重建组和Miles组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6.1%和25.8%,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和59.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重建组控便能力逐渐好转,12个月后已无患者有大便失禁,而Miles组后丧失控便能力,大便次数明显多于肛重建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行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可获得满意的肿瘤根治效果,同时患者能保留肛门括约功能,具有良好的控便能力。
谭东新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原位肛门重建
结肠折叠在原位肛门重建术中控便功能的实验研究
2009年
观察结肠折叠在原位肛门重建术中对控便功能所起的作用以及其必要性。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行结肠折叠加再造外括约肌,对照组不行结肠折叠只再造外括约肌,分别于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实验动物排便次数。结果显示,实验组控便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结肠折叠在原位肛门重建术中起到内括约肌、直肠角、直肠壶腹等功能,对重建肛门控便功能作用较大。
田立新张惠东李均乐龙云卢敏俊黄小庆阙丽梅史振军
关键词:肛门重建术
原位肛门重建术中直肠角直肠瓣改进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为观察改进的直肠角直肠瓣在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根治后,行改进的直肠角直肠瓣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改进操作包括:(1)直肠角改为肛提肌缝合于括约肌外面与结肠前壁,后壁与肛尾韧带残端缝合固定成90°弯曲的新直肠角;(2)直肠瓣改为3个人工直肠瓣。结果显示,38例肛门功能测试的总优良率达94.7%,远期生存率76.3%。结果表明,改进的直肠角直肠瓣是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效果良好的保证,其式的设计更符合正常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张本寿解潮杨志刚李增男郑翔水祥兵贾凌储辉
关键词:原位肛门重建术直肠瓣直肠肿瘤MILES根治术
原位肛门重建术会阴切口Ⅰ期愈合的围手期处理
2006年
摘要为探讨确保原位肛门重建术会阴切口Ⅰ期愈合的措施,分析了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Miles根治同时行原位肛门重建术的会阴部切口预防感染措施。结果全组除l例会阴切口裂开并发感染经局部换药治愈外。其余会阴切口均Ⅰ期愈合,外形满意。结果显示.要达到后切口Ⅰ期愈合,整个围手期需采取科学、有针对性抗感染的综合措施。
张本寿吴允飞陈淑章许良标李增男郑翔黄洪徐志久储辉贾凌
关键词:原位肛门重建术会阴切口愈合围手术期
低位直肠肛管癌行原位肛门重建术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评价低位直肠肛管癌 (LAC)行原位肛门重建术 (OAR)的临床疗效。方法 :OAR(手组 ) 2 0例行重建直肠瓣、直肠角 ,保留耻骨直肠肌和内外括约肌成形的重建术后观察控便功能 ,同时行肛肠测压 ,并与正常人 (对照组 ) 2 0例比较。结果 :后 6个月 ,手肛门功能优良率达到 90 0 % ,肛管静息压 ,肛管最大挤压压 ,直肠顺应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OAR治疗LAC是一种可行的式 。
庄潮平陈维荣吴俊伟沈文律吴祝东
关键词:原位肛门重建术临床疗效

相关作者

张本寿
作品数:56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术式 MEDPOR支架 低位直肠癌 上睑皮肤松弛 联合术
水祥兵
作品数:24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MEDPOR支架 原位肛门重建术 原位肛门重建 低位直肠癌 原位肛门
李增男
作品数:17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联合术 原位肛门重建术 原位肛门重建 低位直肠癌 原位肛门
郑翔
作品数:17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肛门整形 重建术 原位肛门重建术 耳郭再造术 MEDPOR支架
杨志刚
作品数:12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MEDPOR支架 扩张皮瓣 全耳廓再造术 直肠肿瘤 原位肛门重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