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1篇“ 原位肝脏移植“的相关文章
- 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胆瘘的类型与治疗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胆瘘的类型、方法选择及不同方式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9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4例肝移植术后胆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狭窄将胆瘘分为4型。患者均接受内镜或介入治疗,包括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观察指标为胆瘘发现时间、胆瘘位置、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PTCD并发症、腹腔或胆道引流管拔出时间、新发胆道狭窄等。结果 24例胆瘘于肝移植术后(46.5±36.6) d(6~122 d)发现。Ⅰ~Ⅳ型胆瘘分别有6例、14例、2例和2例。22例胆瘘治愈,总体治愈率91.7%。24例均首先接受ERCP,技术成功率及治愈率分别为87.5%(21/24)和85.7%(18/21)。Ⅰ~Ⅳ型胆瘘ERCP的治愈率分别为6/6、84.6%(11/13)、1/2和0,ENBD与ERBD的胆瘘治愈比列分别为8/10和6/8。5例ERCP未成功者接受PTCD治疗,成功及临床治愈比例分别为4/5和3/4。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33.3%(8/24),Ⅱ型胆瘘胆管炎发生率高于Ⅰ型[35.7%(5/14)比16.7%(1/6)],合并非吻合口狭窄者比合并吻合口狭窄者更易发生胆管炎[83.3%(5/6)比16.7%(3/18)]。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瘘首选ERCP,次选PTCD。Ⅰ~Ⅳ型胆瘘分别优选ENBD、ENBD联合ERBD、ENBD及PTCD治疗。
- 李宇郝杰杨雪陶杰田敏刘学民王博吕毅孙昊
- 关键词:肝移植胆瘘吻合口狭窄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 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思美泰对同种异体1/2原位肝脏移植大鼠P450及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采用改良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1/2原位肝脏移植动物模型,观察术后丹参酮Ⅱ_A磺酸钠对细胞色素P450亚型酶活性及肝功能的影响,探讨药物干预机制,为临床治疗肝移植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思美泰组及丹参酮组,思美泰组经尾静脉注射思美泰2 mg/(kg·d),丹参酮组在此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丹参酮Ⅱ_A磺酸钠5 mg/(kg·d)治疗14 d,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治疗前后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亚型酶(CYP2E1、CYP1A2、CYP3A4、CYP2D6、CYP2C9),生化检测肝功能中胆汁酸(TBA)、总胆红素(ST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并计算肝移植术大鼠存活率,评价丹参酮Ⅱ_A磺酸钠对大鼠同种异体1/2原位肝脏移植的影响。结果经丹参酮Ⅱ_A磺酸钠及思美泰药物干预,丹参酮组CYP2E1、CYP1A2、CYP2C9、CYP3A4酶活性及TBA、GGT、ALT、AST、STB均明显降低,存活率达60%,与模型组及思美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_A磺酸钠抑制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亚型酶活性,减轻过敏反应,提高同种异体1/2原位肝脏移植大鼠存活率,恢复肝功能,与思美泰联用可增强Na+/K+-ATP酶泵功能,同时,活血化淤、增加肝脏组织供氧相关。
- 崔明华雷尚芳郭俐宏
- 丙泊酚对自体原位肝脏移植所致大鼠海马损伤的影响
- 目的:评价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在丙泊酚减轻大鼠自体原位肝脏移植术海马组织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周龄8~10周,体重220~250 ...
- 贾莉莉
- 关键词:丙泊酚肝脏移植JAK/STAT通路
- 小檗碱对大鼠自体原位肝脏移植肾脏损伤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大鼠自体原位肝脏移植引起的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Akt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自体原位肝脏移植组(AT组)、自体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小檗碱处理组(BBR组),每组8只。S组接受麻醉后仅开腹,游离肝脏周围血管及韧带,关腹。AT组采用自体肝脏移植模型。BBR组大鼠术前连续灌胃7 d[200 mg/(kg·d)],手术操作同AT组。分别于再灌注8 h经下腔静脉取血,留取肾脏组织,比较各组之间的肾脏功能(BUN、Cr),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p-Akt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结果:AT和BBR组BUN、Cr、MDA水平,p-Akt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细胞计数均高于S组。AT组BUN、Cr、MDA水平和凋亡细胞计数均高于BBR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低于BBR组。AT和BBR组肾脏组织SOD水平均低于S组,AT组较BBR组降低更明显。S组肾脏组织形态结构未见异常,AT组和BBR组损伤明显,BBR组损伤较AT组减轻。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自体原位肝脏移植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 刘文娜杜洪印喻文立翁亦齐王永旺王玉亮
- 关键词:小檗碱肾脏AKT信号通路
- 小檗碱对大鼠自体原位肝脏移植肠损伤的影响
- 目的:探究小檗碱是否对大鼠自体原位肝脏移植引起的肠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SD雄性大鼠24只,健康状态良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自体原位肝脏移植模型组(AT组)、自体...
- 刘文娜
- 关键词:小檗碱氧化应激
- 乌司他丁对大鼠原位肝脏移植供肝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原位肝脏移植供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用单纯UW液(模型组)或含乌司他丁(乌司他丁组)、HO-1诱导剂CoPP(CoPP组)、HO-1抑制剂ZnPP(ZnPP组)的UW液灌注切取的供体大鼠肝脏并保留灌注液1 h后,原位移植受体大鼠。移植后24 h取移植肝脏与受体大鼠血标本,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及评分;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olt法检测肝组织HO-1 mRNA与蛋白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2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组与CoPP组供肝的损伤明显减轻、Suzuki评分降低,而ZnPP组损伤加重、Suzuki评分升高(均P<0.05);乌司他丁组与CoPP组HO-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而ZnPP组明显下调(均P<0.05);乌司他丁组与CoPP组大鼠血清中IL-2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而ZnPP组IL-2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上调移植大鼠肝脏的HO-1水平,减轻再灌注损伤、抑制排斥反应而发挥保护作用。
- 江翰王子豪李永盛边睿施伟斌
- 关键词:肝移植血红素加氧酶-1乌司他丁
- 1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原位肝脏移植术后护理
- 2013年
-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既往被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是种病因不明的免疫失控性疾病[1]。目前多认为是一种非肿瘤性的朗格汉斯细胞异常增生,又称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成年人发病率较低,无性别倾向,损伤多累及骨骼、肝脏,造成溶骨性破坏及硬化性胆管炎,临床较罕见,常采用化疗、激素、放疗进行单独或联合治疗[2]。我科于2011年6月3日收治1例LCH引起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 杨春艳韩冬雪徐舫张莉莉海静毛莎
- 关键词: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硬化性胆管炎原位肝脏移植术护理
- 辅助性部分原位肝脏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 目的: 探索建立稳定可靠的外科型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20-340克,平均280+36g,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对照组10只进行简单的乙醚吸入麻醉后十字切口开腹关腹,不做...
- 徐安书
-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肝功能
- 文献传递
-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大鼠原位肝脏移植病理损害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评价原位肝移植(OLT)后大鼠肝脏病理损害。方法32只SD大鼠,40只Wistar大鼠,按不同处理方法分组。建立SD-Wistar OLT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8只未予药物干预;CsA组:8只给予环孢素A30 mg/(kg.d);SIN组:8只给予青藤碱40 mg/(kg.d);CsA+SIN组:8只给予青藤碱40 mg/(kg.d)+环孢素15 mg/(kg.d)。正常组:8只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术后4天、10天测量肝脏的IBS值[峰-峰强度(PPI),平均强度(AII),强度标准差(SDI)],术后10天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4天AII对照组和SIN组较正常组、CsA组、SIN+CsA组增高(P<0.05);CsA组、SIN+CsA组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10天组间AII对比:CsA组、SIN+CsA组、SIN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PI、SDI术后4天、10天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移植后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与IBS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测定移植肝脏的IBS有助于判断移植肝脏损害的程度。
- 蔡振刚刘晓黎高晓军蔡叶萍王忠裕
- 关键词:背向散射积分肝移植病理学
- 血红素氧合酶-1在HO-1/Luc小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应用活体生物萤光成像技术(BLT)无创定量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活体动物肝脏移植模型中的时空表达.方法 建立小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HO-1/Luc转基因小鼠8只,wildtype小鼠40只),使用活体生物萤光成像技术连续检测HO-1在移植术后HO-1/Luc转基因小鼠中的转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O-1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IHC)行HO-1的表达定位.结果 移植肝脏发出的萤光信号最早于移植后1 h被检测到(P〈0.05),随后信号不断增强在6 h达到峰值.与移植术前比较,除0、48 h外信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48 h信号衰减至基础水平.与移植术前比较,RT-PCR方法 测得HO-1 mRNA于0~9 h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于3 h达到峰值,12 h降至基础水平.IHC证实肝脏细胞是移植后HO-1表达上调的主要部位.结论 活体生物萤光成像技术可实时定量检测肝脏移植后HO-1的表达.
- 宿华威李建国孙铁为孙世波申宝忠
- 关键词:肝脏移植血红素氧合酶-1缺血
相关作者
- 张珉

- 作品数:202被引量:895H指数:1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胰腺癌 并发症 肝移植治疗
- 郑树森

- 作品数:1,405被引量:4,378H指数:2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脏移植 肝癌 肝癌肝移植
- 梁廷波

- 作品数:520被引量:2,877H指数:2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胰腺癌 肝移植术后 肝癌 肝脏移植
- 王伟林

- 作品数:418被引量:1,393H指数:2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胰腺癌 肝癌 肝脏移植
- 张建军

- 作品数:284被引量:843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活体肝移植 活体供者 肝移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