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5篇“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相关文章
- 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胸手术实施治疗,研究组患者利用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切口感染、轻微声嘶、饮水呛咳)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用时(130.41±23.52)min、切口长度(3.45±1.14)cm、引流时间(2.26±0.43)d及住院时间(6.55±2.23)d均比对照组的(185.67±27.34)min、(14.53±2.85)cm、(4.52±0.65)d、(9.72±2.36)d短,术中出血量(114.56±13.21)ml比对照组的(159.71±27.35)ml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NF-α(50.32±5.26)pg/ml、CRP(7.82±0.76)mg/L、IL-1β(49.32±13.63)pg/ml、IL-6(49.32±22.75)pg/ml比对照组的(78.29±5.83)pg/ml、(10.26±1.11)mg/L、(65.43±17.45)pg/ml、(91.41±37.02)pg/ml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社会交往的能力评分(80.81±8.92)分、精神情况评分(81.46±7.92)分、心理情况评分(81.46±6.69)分比对照组的(72.16±8.65)、(73.73±7.01)、(70.67±6.85)分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开展经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减少炎症情况的产生,促使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并减少并发症,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宋伟王恩华
- 关键词:原发性纵隔肿瘤并发症生活质量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在原发性纵隔肿瘤中的应用效果
- 2023年
-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指导下的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SPVATS)纵隔肿瘤切除术在原发性纵隔肿瘤(PM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PM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三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干预组给予FTS理念指导下的SPVATS纵隔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干预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干预组的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48、72 h,干预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理念指导下的SPVATS纵隔肿瘤切除术中不仅能改善PMT患者的手术指标,还能减轻术后的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
- 张涛李勃明怀德
-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原发性纵隔肿瘤
- 研究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的治疗效果
- 2022年
- 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接收的原发性纵隔肿瘤者60例,纳入的时间为2020年7月-2021年10月,依据治疗手段所分的对照组,三孔胸腔镜治疗(30例),而观察组胸腔镜单孔微创治疗(30例),对比效果。结果 对2组比较(手术时长、出血量、切口长,t为4.280、7.865、3.380,P为0.000、0.000、0.001)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较对照组30.00%低(x2为5.455,P为0.020<0.05);观察组(引流时间、24h引流量、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均要少(t为4.223、7.230、3.859,P均为0.000<0.05);对VAS、SF-36评分进行2组比较(t为7.066、10.420,P均为0.000),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原发性纵隔肿瘤者,胸腔镜手术,能缩短治疗时间,并发症少,疼痛轻,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 谷宏宇孙瑜
- 关键词:原发性纵隔肿瘤胸腔镜微创
- 胸腔镜微创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胸腔镜微创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22年10月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18例为观察对象,其中15例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3例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结果: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开胸手术,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微创手术可见术后饮水进食呛咳不良反应,传统开胸手术可见术后饮水进食呛咳、声音嘶哑、切口感染不良反应;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患者均在术后得到生活质量改善。结论:手术方式对术者的要求不同,传统手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考,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但该术式对设备,术者手术经验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
- 叶飞熊环陈靖
- 关键词:胸腔镜传统开胸手术原发性纵隔肿瘤
- 原发性纵隔肿瘤X线诊断
- 2021年
- 分析X线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相关问题。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我院接诊的33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采用X线以及CT的方式进行诊断,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两种不同诊断方式对于不同类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检出率。结果:相比于X诊断的方式来说,CT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不仅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同时对于各个类型的纵膈肿瘤检出率均相对更高。结论:在针对原发性纵隔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CT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整体较高,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
- 刘巧正
- 关键词:原发性纵隔肿瘤X线
-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 2021年
- 研究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一年内收治的8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肿瘤情况,统计其手术切除率与术后情况。结果:患者经CT检查符合率为81.3%,经MRI检查符合率为93.8%,MRI符合率显著更高(P<0.05);患者肿瘤位于前纵隔占72.5%,位于后纵隔占27.5%;患者良性肿瘤占比90.0%,恶性肿瘤占比10.0%;98.6%的良性肿瘤实现了完整切除,100.0%的恶性肿瘤实现了部分切除;95.8%的良性肿瘤患者症状取得了明显改善或消失,0例复发;恶性肿瘤患者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CT检查与MRI检查在辅助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进行手术治疗的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治愈率较高,而恶性肿瘤患者应当通过放化疗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其生存率。
- 袁义朋
- 关键词: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手术治疗
- 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应用分析
- 2021年
- 探究针对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2017年6月24日~2020年6月25日,依据患者是否行临床护理路径分组,41例行常规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护理为常规V组,40例行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为临床C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感染情况、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分。结果 临床C组(VS)常规V组,治疗依从行更高(/=7.079)、围术期感染发生率更低(/=5.933)、各项护理满意分更高(t=8.541、13.773、7.110 ),均有P<0.05,差异显著。结论 针对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可以使用临床护理路径,以更好预防患者围术期感染,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分,值得推广。
- 何丽华
- 关键词:原发性纵隔肿瘤临床护理路径肿瘤切除术治疗依从性
- 对比分析经胸腔镜微创外科与传统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采用传统手术与经胸腔镜(VATS)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6月期间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经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引流、使用镇痛药物以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经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对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机体炎症反应,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毕泗允
- 关键词:胸腔镜纵隔肿瘤传统手术
- 胸腔镜微创外科与传统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比较胸腔镜微创外科与传统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受治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对照组患者传统常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VAS)、手术时长、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气胸、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情况。结果(1)手术前两组患者VA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发生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手术时长、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均明显低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各项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施行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的治疗方式效果显著,与传统开胸腔手术对比创伤性较小,疼痛感较轻,安全可靠,且手术时长短、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短,因此,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相较与传统开胸腔手术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更有效以及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 李小军张璞薛锋
- 关键词:传统手术原发性纵隔肿瘤
- 102例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比较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常规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资料,常规开胸手术组40例,胸腔镜手术组62例。与常规开胸手术组比较,胸腔镜手术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少,手术时间、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更为有利。
- 王庆淮谭宁
- 关键词:常规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
相关作者
- 谭征

- 作品数:78被引量:93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小儿 室间隔缺损 纵隔肿瘤 漏斗胸 胸腔镜
- 张泽伟

- 作品数:342被引量:53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小儿 室间隔缺损 儿童
- 胡小南

- 作品数:126被引量:50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重症肌无力 体外循环 卫勤保障 手术治疗
- 许飚

- 作品数:96被引量:40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DEBAKEY 主动脉夹层 手术治疗
- 李忠东

- 作品数:165被引量:62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 二尖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