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80 篇“ 双侧乳腺癌 “的相关文章
双 侧 乳腺癌 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 探讨双 侧 乳腺癌 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有关问题,提高乳腺癌 的生存率.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双 侧 乳癌的临床资料.28例中有7例第二侧 为转移性癌,其中4例放弃手术而死亡,24例第二侧 癌经手术治疗,并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术后2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8%、82.1%、53.6%和21.4%,与同期总的乳腺癌 5年生存率相差无几.第二侧 癌发生的最短时间距第一侧 癌术后7个月,最长时间为14年.第一侧 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第二侧 癌为49岁.第一、第二侧 乳癌均以T2占大多数,T1仅1例次,T3为12例次,T4没有.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其次为单纯癌.结论 双 侧 乳腺癌 的生存率与总体乳腺癌 的生存率相差无几,一旦发现应该积极处理,只要处理得当,预后还是相当好的. 施俊义 华积德 申功恩关键词:乳腺肿瘤 乳腺癌 双侧乳腺癌 生存率 双 侧 乳腺癌 与乳腺 增生,您分得清吗2025年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女性朋友们往往容易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尤其是乳腺 健康。乳房作为女性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美丽,更关乎生命。然而,当面对少见的双 侧 乳腺癌 与常见的乳腺 增生这两种乳腺 疾病时,许多人却感到困惑和不安。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又该如何正确区分和应对呢? 王萌关键词:乳腺增生 双侧乳腺癌 乳腺疾病 女性身体 乳腺健康 生活节奏 1例双 侧 乳腺癌 不同术式后保留PICC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2024年 总结1例行左侧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右侧 乳房重建术患者成功保留患肢PICC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多学科评估保留PICC的利弊,制定和实施周密的综合护理方案;加强对症管理、康复锻炼,加强营养支持及心理康复;强化延续护理。结果患者术后住院18 d,切口愈合好,携带PICC出院。出院后继续相关治疗至治疗结束拔除PICC,共留置338 d(入院前留置128 d,住院期间留置85 d,出院后留置125 d),未发生PICC相关并发症。 王童语 林琴 李旭英 袁忠 宋小花 刘维关键词:乳腺癌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房重建 静脉血栓 PTEN基因突变Cowden综合征相关单侧 多中心乳腺癌 及同时性、异时性双 侧 乳腺癌 3例 被引量:1 2024年 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引发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PTEN hamartoma tumor syndrome,PHTS),常被称为Cowden综合征,是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其与早发性、多发性乳腺癌 高度相关。本文报道3例PTEN基因突变相关单侧 多中心乳腺癌 及同时性、异时性双 侧 乳腺癌 患者,并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治经验及随访情况,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治PTEN基因突变相关乳腺癌 及Cowden综合征人群提供借鉴。 姚儒 杨旭 屈洋 连杰 张家慧 黄欣 陈畅 任新瑜 潘博 周易冬 孙强关键词:PTEN基因突变 乳腺癌 双侧乳腺癌 双 侧 乳腺癌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同时性双 侧 乳腺癌 (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SBBC)和异时性双 侧 乳腺癌 (Meta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MBB... 董师琦关键词:双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双 侧 乳腺癌 保乳术后不同放疗技术的心肺受量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对比早期双 侧 乳腺癌 容积弧形旋转调强(VMAT)技术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放疗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早期双 侧 乳腺癌 行双 侧 胸壁放射治疗的患者10例,病例分期均为Ⅰ和Ⅱ期,靶区处方剂量均为50Gy/25f。在医科达Monaco TPS上分别为每位患者设计VMAT计划和IMRT计划,对比靶区高剂量包绕体积V_(5250)、V_(5350)、V_(5500)、平均剂量(D_(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及重要危及器官的受量等。结果:将VMAT计划和IMRT计划的靶区处方剂量归一至包绕95%靶体积,VMAT计划靶区高剂量包绕体积V_(5250)、V_(5350)、V_(5500)和D_(mean)与IMRT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优于IMRT计划(P<0.05),HI差于VMAT计划(P<0.05)。VMAT计划中全肺的V5、心脏的V5均高于IMRT计划(P<0.05),全肺的V_(10)、V_(20)、V_(30)均低于IMRT计划(P<0.05),全肺的D_(mean)、心脏的V_(10)、V_(20)、V_(30)和D_(mean)与IMRT计划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双 侧 乳腺癌 基于Monaco TPS的放疗计划设计中,VMAT技术和IMRT技术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两者相比,VMAT技术提高了靶区剂量适形度,在双 肺的保护上优于IMRT计划,故临床应用中建议多考虑VMAT技术。 陶娜 郭晴 成坚强 牛瑞军 魏玺仪 陶发利 刘婷婷 安永伟 魏世鸿关键词:双侧乳腺癌 肺组织 剂量学 双 侧 乳腺癌 保乳术后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2024年 目的研究双 侧 乳腺癌 保乳术后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在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双 侧 早期原发性乳腺癌 患者15例,均为女性,年龄34~65岁,中位年龄52岁;病理分期均为T1N0M0。采用Accuray公司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和Elekta公司Monaco计划系统分别为同一例患者设计HT和VMAT计划,两种放射治疗双 侧 乳腺癌 双 靶区处方剂量均给予50 Gy/25次。对HT和VMAT计划在PTV和OAR剂量学参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T和VMAT计划的PTV剂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HT的覆盖度(D95%)高于VMAT计划,HT的均匀性指数(HI)从VMAT计划的0.113降到了0.068(P<0.001),HT的D_(max)明显低于VMAT计划[(54.14±0.70)Gy vs(56.27±0.81)Gy。P<0.001],适形性指数(CI)两种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OAR方面,HT的脊髓D_(max)、全肺V5和心脏V5明显低于VMAT计划[(3.44±0.42)Gy vs(5.62±0.34)Gy,(39.65±4.40)%vs(52.73±2.50)%,(15.88±2.09)%vs(40.28±1.47)%。P<0.05],但HT全肺、心脏和肝脏的V20和V30及肝脏D_(mean)明显高于VMAT计划(P<0.05),全肺D_(mean)和心脏D_(mean)两种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比HT计划的治疗时间稍长[(886.67±38.09)s vs(843.67±21.61)s。P=0.013]。结论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HT的PTV剂量学参数优于VMAT计划,对脊髓的保护更好,并明显降低了肺、心脏的低剂量区体积,但HT在肺、心脏和肝脏的中、高剂量区受照体积明显高于VMAT计划。HT治疗效率稍高。 刘旭红 夏耀雄 陈晓 赵永军 王禅关键词:剂量学比较 同发双 侧 乳腺癌 保乳术后患者螺旋断层调强放疗与容积弧形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同发双 侧 乳腺癌 保乳术后患者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TOMO)技术相较于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既往采用VMAT治疗的同发双 侧 乳腺癌 保乳术后患者10例,重新进行TOMO计划设计,分别评价靶区的D_(2%)、D_(98%)、平均剂量D_(mean)以及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适形度指数(comformal index,CI)和梯度指数(gradient index,GI),危及器官包括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双 肺、左肺、右肺、食管、肝脏等,并统计机器跳数、出束时间。[结果]TOMO计划的靶区D_(mean)相对较低且高剂量D_(2%)低于VMAT计划(P=0.004、0.002),低剂量D_(98%)两组相当(P=0.444)。在靶区的CI和GI方面,TOMO计划更具优势(P均<0.001),两组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TOMO计划的心脏V_(5 Gy)、D_(mean)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D_(max)高于VMAT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P=0.031);TOMO计划双 肺V_(20 Gy)高于VMAT计划(P=0.048);TOMO计划的肝脏D_(mean)高于VMAT计划(P<0.001)。与VMAT相比,TOMO计划机器跳数增加明显且计划执行时间增加约4.5倍。[结论]在同发双 侧 乳腺癌 中,TOMO与VMAT相比在靶区包绕适形性和剂量跌落上优于常规VMAT技术,除食管外未发现危及器官剂量学优势,计划执行效率上有待提高。 刘楠 董婷婷 杨波 庞廷田 张杰 周震 张文君 于浪关键词:双侧乳腺癌 保乳术后 剂量学 不同HER2表达双 侧 乳腺癌 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施琴同时性双 侧 乳腺癌 分子分型与乳腺 影像表现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分析同时性双 侧 乳腺癌 不同分子分型与乳腺 影像特征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同时性双 侧 乳腺癌 81例,其中80例接受X线检查,38例接受MRI检查。影像学特征参照第5版乳腺 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子分型参照2013年St.Gallen国际专家共识。比较同时性双 侧 乳腺癌 中首发癌与对侧 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差异以及首发癌、对侧 癌不同分子分型的影像表现差异。结果首发癌与对侧 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子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2、12.23,P<0.05)。X线示首发癌多为单纯肿块(51.9%,40/77),对侧 癌多为单纯钙化(38.4%,28/73);首发癌多为多形性钙化(68.8%,22/32),对侧 癌多为无定形钙化(45.2%,19/42)(χ^(2)=33.15、10.47,P<0.05)。MRI示首发癌与对侧 癌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P<0.05)。对侧 癌X线示4种分子分型表现形式、肿块密度以及MRI示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程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 癌X线luminalA型多为肿块(51.3%,20/39),luminalB型(36.4%,8/22)、HER-2过表达型(50%,5/10)多为钙化,TNBC型为肿块伴钙化(χ^(2)=26.72、7.49、8.95、13.44、12.85,P<0.05)。首发癌X线示4种分子分型钙化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5,P<0.05)。结论同时性双 侧 乳腺癌 分子分型及部分影像学特征存在差异,部分影像学特征可为预测分子分型提供参考。 李妍 林青 崔春晓 苏晓慧 边甜甜 张琦 周霞关键词:乳腺肿瘤 分子分型 乳房X线摄影术
相关作者
霍金龙 作品数:244 被引量:530 H指数:13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信息学 基因克隆 近交系 微卫星标记 杨伟明 作品数:87 被引量:269 H指数:9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结肠癌 大肠癌 腹腔粘连 乳腺癌 预后 刘勤 作品数:11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双侧乳腺癌 大肠癌 MVD 乳腺癌患者 预后意义 吴焕文 作品数:115 被引量:535 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胰腺导管腺癌 肿瘤 梁智勇 作品数:252 被引量:1,296 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特征 临床病理 胰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