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8篇“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相关文章
减压与传统单标准大开颅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减压与传统单标准大开颅减压(SLT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3)与对照组(n=32)。对照组采用传统单标准SLTC治疗,研究组采用减压治疗。比较两组预后分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手前后颅内压水平、脑氧代谢指标[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水平、神经因子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1、3、7 d,两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 d,两组SjvO2、CjvO2、CERO2等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均高于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 d,两组NSE、MBP等神经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改善预后分级和脑氧代谢指标水平,以及降低颅内压和神经因子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传统单标准SLTC治疗。
石钟阳
关键词: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神经因子
减压及单标准外伤大治疗颅脑损伤的效果比较
2024年
比较减压及单标准外伤大治疗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2023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0名,分别采用单标准外伤大减压,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组疗效更好,后颅内压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组NSE及S100β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后运动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 减压能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组织受压的情况,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痛苦。减压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的安全性。减压在颅脑损伤治疗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张云龙
关键词: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颅脑损伤
观察减压开颅手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临床有效性
2024年
探析减压开颅手(DC)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从县医院病历中筛选合适的研究对象(确诊颅脑外伤),总例数40,时间起止2022.6-2024.1,随机根据住院号分组,组内患者采取差异性的手疗法,对照组:单的大减压,实验组:减压开颅手/DC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炎性指标、脑神经功能及颅内压变化。结果 实验组总体疗效高,有效率为95.00%,后随访3个月,组内痊愈例数高达15例(75.00%),P<0.05;通过GCS、NIHSS 量表判断患者康复情况,实验组GCS评分较高,NIHSS则下降,统计学计算P<0.05;后实验组的IL-4水平下降,IL-2指标虽上升,但其幅度小于对照组,P<0.01;前2组颅内压比较P>0.05,后实验组内压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更低,P<0.01。结论 通过的DC治疗后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可取得良好预后,临床有效性更高,可早期降低颅压,平稳过渡至安全期,后康复指标更加优异。
牛申凯
减压开颅手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效果及对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减压开颅手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效果及对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大开颅减压,观察组给予减压开颅手。比较两组手疗效、神经功能、脑氧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后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2周,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后3 d,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降低,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升高,观察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Sv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及后3 d,两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3 d,两组IL-2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压开颅手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更好,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脑氧代谢情况,并发症少。
胡方进周小菊周建军张明亮郭东斌邱平
关键词:脑氧代谢
减压对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2年
背景: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回顾性研究了减压(Bilateral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BDC)在治疗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后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结果。方法:我们收集了2006年9月至2019年5月期间3151名入院接受治疗的重度TBI患者的数据,共确定了33名患者,并评估了他们创伤后6个月的GOS评分。结果:15名患者(45.45%)预后尚可(GOS,4~5),其中包括9名患者(27.27%)中度功能缺陷,6名患者(18.18%)恢复良好。有14名患者(42.42%)预后不良(GOS,2~3),包括3名植物状态(9.09%)和11名重度功能缺陷(33.33%)。4名患者死亡(12.12%),其中2人死于难以控制的颅内压增高,1人死于多器官衰竭,1人死于严重感染。重度TBI患者BDC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硬膜下积液(7例,21.21%),一般发生在后10~16天。3名患者(9.09%)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2名(6.06%)患者出现脑积水(一名发生在后1.5个月,另一名在后2个月)并接受了V-P分流手。3例患者发生外伤后癫痫(9.09%)。我们的病例中没有颅内感染和脑脊液漏。结论:使用BDC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降低恶性弥漫性脑肿胀引起的难治性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增高,改善预后。手时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尽早进行手
潘立茆翔程宏伟
关键词: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预后外科手术
一期减压对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 探讨一期减压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减压治疗的92例STBI的临床资料。44例分期减压,48例一期减压。结果 与前比较,两组后1、2、3 d颅内压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脑膨出、切口疝、迟发性颅内血肿、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总发生率(18.8%,9/48)明显低于对照组(47.7%,21/44;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0.83%,34/48;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18%,19/44;P<0.05)。结论 对于病情严重的STBI,与分期减压相比,一期减压有助于控制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的预后。
黄小龙胡齐黄浩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预后
减压治疗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减压治疗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先后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单减压治疗;观察组采取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减压治疗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能够及时改善患者的颅内压,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王艳和
关键词: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有效性并发症
减压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究重型对冲性脑损伤(CCBI)患者经减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长垣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74例重型对冲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方案不同分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单外伤大减压,观察组采用减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中脑膨出、后切口疝发生率、后1d、3d、7d颅内压及前、后7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5);观察组中脑膨出、后切口疝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58、14.352,P<0.05);观察组后1d、3d、7d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2、13.820、13.943,P<0.05);后7 d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3、7.542,P<0.05);后7d观察组血清NSE、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1、7.332,P<0.05)。结论:减压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损伤患者,可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膨出和切口疝发生,降低血清炎症因子与神经因子水平,效果显著。
张会涛
关键词: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脑膨出神经因子
减压与传统单标准外伤大开颅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减压(BDC)与传统单标准外伤大开颅(SLTC)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颅脑损伤患者,以等量随机电脑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给予传统单SLTC治疗,B组患者给予BD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前后(前、后1 d、后7 d)颅内压、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1、7 d,两组患者颅内压均低于本组前,且B组患者颅内压(24.38±2.31)、(15.45±1.79)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A组的(29.84±3.27)、(20.87±2.5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A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A组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C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要显著优于传统单SLTC,且安全性更高,有利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谢锡忠黄文辉赵昌通
关键词: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颅脑损伤安全性疗效
减压开颅手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减压开颅手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单外伤大减压,观察组行减压开颅手作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后不同时间颅内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1、3、7 d,观察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压开颅手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颅内压及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郑岩
关键词:临床疗效

相关作者

董吉荣
作品数:102被引量:1,28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脑膨出 外伤后 重型颅脑损伤 双额叶脑挫裂伤
施栋良
作品数:5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1医院
研究主题:脑膨出 特重型颅脑伤 双瞳散大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去骨瓣减压术
徐勤义
作品数:22被引量:180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1医院
研究主题:脑膨出 双额叶脑挫裂伤 颅脑损伤 单侧入路 脑室外引流
戴伟民
作品数:107被引量:273H指数:10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重型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 正中神经 大面积颅骨缺损 外伤性
马宝林
作品数:8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疗效 切口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