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6篇“ 双齿围沙蚕“的相关文章
一种齿沙蚕交配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沙蚕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齿沙蚕交配辅助装置,包括繁殖箱,所述繁殖箱的内左壁转动连接有螺纹丝杆,所述槽块的内侧卡接有基质板,所述放置架的内侧卡接有第一筛网板,所述放置架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筛网板。该...
谭海军何孝锋陶春松
一种具有提升结构的齿沙蚕培育床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提升结构的齿沙蚕培育床,包括保护架,所述保护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组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保护架的内部活动...
谭海军何孝锋陶春松
一种便于齿沙蚕刚节幼体采捕的自动驱赶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沙蚕驱赶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齿沙蚕刚节幼体采捕的自动驱赶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顶部安装有密封门,所述培养箱的内外两侧连接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的外表面设置有控制器。该便于齿沙蚕刚...
谭海军何孝锋陶春松
齿沙蚕酶解产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2025年
为探究齿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以齿沙蚕酶解产物为研究对象,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测定空白组、模型组、样品组(相对分子质量<5000、5000~8000、>8000沙蚕酶解产物)的小鼠体质量、免疫脏器指数、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总白细胞数量及免疫球蛋白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沙蚕酶解产物3种超滤组分均能提高小鼠免疫脏器指数,增加脾脏T细胞CD^(3e+)的数量,提高免疫球蛋白的质量浓度,均具有一定的免疫功效;其中<5000酶解产物高剂量组免疫功效最佳,可显著性提高小鼠体质量指数、免疫脏器指数及白细胞的总数(P<0.05),极显著性增加脾脏T细胞CD^(3e+)的数量和CD^(4+)/CD^(8a+)的比值(P<0.01),增强浆细胞对免疫球蛋白的分泌效果。研究表明,齿沙蚕可改善免疫抑制剂导致的免疫功能损伤,增强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具有开发成免疫调节剂的潜力。
李丽娟朱国萍曹文红陈忠琴谭明堂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酶解产物免疫调节免疫抑制小鼠
一种齿沙蚕刚节幼体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沙蚕刚节幼体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筛分箱,所述收集筛分箱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疣吻沙蚕刚节幼体收集的收集装置,所述收集筛分箱前端设置有用于对疣吻沙蚕刚节幼体筛分的筛分装置,所述收集筛分箱下侧设置有用于对疣吻...
谭海军 何孝锋 陶春松
一种齿沙蚕暂养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沙蚕暂养清洗装置,包括养殖箱本体,所述养殖箱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水箱,所述进水箱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上侧设置有刷洗机构,所述过滤板的右侧设置有冲洗机构,所述过滤板的左侧设置有排污...
谭海军 何孝锋 陶春松
一种齿沙蚕人工育苗加温恒温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沙蚕人工育苗加温恒温设备,包括育苗箱和设置于育苗箱内部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结构,所述育苗箱的外部设有对水进行加热的加温设备;所述搅拌结构包括转动安装于壳体内部的搅拌杆、固定安装与搅拌杆...
谭海军 何孝锋 陶春松
磺胺甲恶唑(SMX)对齿沙蚕的毒性效应研究
2024年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作为一种广谱型抗生素,由于大量使用而在水体中广泛存在。为研究SMX对海洋多毛类动物齿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毒性效应,将齿沙蚕暴露于1、10和100μg·L^(-1)SMX的海水中15 d,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探究SMX对齿沙蚕的生长、掘穴行为、抗氧化防御、非特异性免疫以及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μg·L^(-1)和10μg·L^(-1)SMX对沙蚕体质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所有SMX处理组齿沙蚕的体长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暴露于SMX的齿沙蚕掘穴率显著降低,且高浓度SMX(100μg·L^(-1))对齿沙蚕有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表现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显著降低。SMX暴露诱导了氧化应激,导致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升高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下降。此外,10μg·L^(-1)和100μg·L^(-1)SMX暴露下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降低,表明暴露于高浓度的SMX可能会降低齿沙蚕的免疫力。最后,高浓度SMX暴露下,齿沙蚕凋亡相关基因大都呈现下调趋势,抑制细胞凋亡。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SMX污染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毒性效应,增进对SMX生态毒性的认识。
陈志陈銮淇胡丰晓周洪磊何家博霍朋辉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氧化应激神经毒性
温度和盐度变化对齿沙蚕影响的分子机理研究
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往往会对海洋生物的内在生理状态造成影响。尽管齿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多毛类动物,但是其生理活动仍极易受到周生存环境变化的影响。本...
缪语欣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转录组温度盐度基因家族
PET微纤维在齿沙蚕体内的摄入排出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纤维是我国近海微塑料的主要存在形态。然而,微纤维对近海底栖生物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底栖生物对微纤维的摄入和排出过程仍不明晰。本文采用近海沉积物中的代表性物种——齿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作为受试生物,以长度(1.09±0.21)mm、直径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海水暴露途径下沙蚕对接近环境相关浓度(50个/L、100个/L、200个/L)PET微纤维的72 h摄入过程,以及暴露结束后转移至干净海水中恢复72 h的排出动力学过程。摄入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整个72 h暴露过程而言,沙蚕对PET微纤维的摄入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在暴露结束时沙蚕的摄入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5个/g、4.89个/g和8.55个/g),各浓度组对PET微纤维的摄入速率常数Ku分别在6 h、1 h、3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0×10^(-4)L/kg/d、1.60×10^(-4)L/kg/d和1.40×10^(-4)L/kg/d)。排出实验结果表明,沙蚕体内PET微纤维残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处理组沙蚕体内PET微纤维残留量分别在恢复的72 h、24 h和48 h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17个/g、2.05个/g和2.98个/g);低浓度组沙蚕对PET微纤维的排出速率常数Kd在恢复3 h达到最大值,为(4.81±1.95)/d,对应残留半衰期t1/2为(0.28±0.18)d;中、高浓度组沙蚕的Kd在恢复1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19±4.20)/d和(9.12±3.30)/d,对应t1/2达到最小值,分别为(0.18±0.08)d和(0.11±0.05)d。恢复阶段结束后,PET微纤维主要残留在沙蚕体内,其次是海水溶液中,粪便中最少。本研究表明,PET微纤维浓度影响沙蚕摄食和排泄微纤维的数量和速率。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估微塑料在底栖生物中的毒性效应和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姜亦松丛艺张明兴李昭川娄亚迪靳非何洁王莹王菊英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微纤维底栖生物生物累积速率常数

相关作者

周一兵
作品数:149被引量:595H指数:14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双齿围沙蚕 沙蚕 岩虫 翅碱蓬 温度
杨大佐
作品数:94被引量:204H指数:9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双齿围沙蚕 沙蚕 岩虫 温度 人工养殖
蒋霞敏
作品数:292被引量:1,205H指数:19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研究主题:曼氏无针乌贼 管角螺 双齿围沙蚕 盐度 黑斑口虾蛄
赵欢
作品数:36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双齿围沙蚕 沙蚕 刺参 抗氧化酶 苯并(A)芘
吕富
作品数:153被引量:461H指数:13
供职机构:盐城工学院
研究主题:梭鱼 双齿围沙蚕 沙蚕 异育银鲫 配合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