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篇“ 句法地位“的相关文章
从英汉语比较的视角看虚词“看”的句法地位
2024年
本文从英汉比较的角度讨论汉语普通话"VP+看+S[+Q]"结构(即"看"字结构)中虚词"看"的句法语义。田源、徐杰(2017)提出,此类结构中的"看"已经语法化为间接问句标句词,本文认为相关语言事实并不支持他们的这一观点。本文指出,"看"与其后的疑问小句不构成一个成分;不能与"想知道、怀疑"等常选择疑问句作为其宾语的主句动词搭配;"看"出现时主句动词的形态受限制:可以是重叠式,但不能为光杆形式,不能后附"-了/过"等体助词。本文提出"看"不是间接问句标句词,而是尝试义助词。在句法上,它位于功能性中心语Moodt_(entative)位置,以IP为其补足语。内嵌疑问句初始位置为主句动词的宾语位置,经过外置操作,嫁接到Moodt_(entative)P之上,在表层语序上位于句子的右边界。本文分析可以解释为何"看"对于主句动词及其形态具有选择性,以及为何"看"之后多为疑问小句,不能为陈述小句,名词短语多不能出现在"看"之后。
隋娜胡建华
关键词:标句词句法
名词附缀——再论单音方位词的句法地位
2024年
汉语单音方位词有不同的用法,句法地位也有所不同。后置介词说、名词说都不能充分说明后置单音方位词的语音附着性。附在名词之后的单音方位词句法语义取宽域,保留名词的句法地位,语音具有附着性,具有名词附缀的句法性质。名词附缀的语音句法错配性,体现出词缀和词的双重特点。附着在名词后的单音方位词保留名词地位不是后置介词,方位短语不是介词短语,而是处所名词短语。处所名词短语跟一般名词不同,既能做主宾语,又能作状语,具有双重功能,这可以自然解释方位短语作状语的现象。并非只有介词短语才能作状语,汉语方位短语能用作状语,并不能证明就是后置词短语。语言成分常常具有双重地位和双重功能,需要综合运用语音、语义、句法手段确定语言成分的句法地位句法功能。
彭程彭家法
话题链的句法地位及生成机制研究
2023年
汉语话题链的结构形式和范畴类型问题在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以往的研究大多从语篇层面对汉语话题链展开研究,较少关注其句法构造及推导过程。本文尝试从形式句法学的角度对汉语话题链的句法属性进行界定,并通过形式化的手段揭示汉语话题链的结构形式及生成机制。汉语话题链在本质上属于多重支配结构,各评述性小句通过关涉性投射进行结构维系。链话题通过外部合并、平行合并和内部合并等方式显性地出现在话题链的首位,运算推导满足合并操作的二元限制条件。
张培翠孙文统
关键词:话题链句法地位
“的”在“NP+L”结构中的句法地位及功能
2023年
以生成语法原则-参数框架和X-标杆理论为理论依据,探析“名词+方位词(NP+L)”这一结构的内部构造、“的”在这一结构中的句法地位与功能,以及NP和L间的语义关系等相关问题。在证明“的”在“NP+L”结构中是存在的并澄清NP与L间的语义关系(不可让渡的领属关系)之后,本文认为“NP+L”是一个以“的”为功能中心语的DeP,“的”的隐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NP+L”句法、语义及语用表现。把“NP+L”结构看成是一个以“的”为功能中心语的DeP符合汉语语言事实和汉语宏观参数选择的设定,同时也能够保持理论解释上的简约性和统一性。
李雪峰
关键词:方位词
“住”与“着”的句法地位及历时演化
2022年
动结式补语“住”与“着(zhao)”在汉语中分为结果补语和动相补语。共时和历时的考察表明,“着”语法化至动相补语阶段后又继续向时体助词演化,而“住”却仍然停留在动相补语阶段。在生成语法中,功能范畴是动结式的核心,因此是语法演化的动因。结果补语和动相补语分别由Bec和Path两个功能范畴引进,前者决定动结式的达成义,后者决定动结式的路径或阶段义。
张海天
关键词:动结式
名词谓语句的句法地位问题:基于使用的视角被引量:1
2022年
长期以来,语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名词谓语句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句式。但是,近年来生成语法背景的一些研究认为,名词谓语句属于语用问题,不应放在句法中。此外,有些学者基于语言类型学的调查提出,汉语中没有名词谓语句。这些新的观点极易造成学界对名词谓语句的认识产生混乱和困扰。本文根据认知语法基于使用的模型论证,名词谓语句对于汉语本族人而言具有心理现实性,是语用策略规约化的结果。在语义结构上,不同语言中的名词谓语句不一定对应,因此不能以一种语言的名词谓语句为基准去寻找其他语言中的类似结构。此外,汉语中的名词谓语句应被模拟为一个复杂的构式网络。
高航
关键词:名词谓语句认知语法构式
扩充的特征核查理论与“把”字句的句法地位
2021年
“把”字句是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先后出现“处置说”“致使说”和“掌控说”等观点。由动词宾语或小句主语提升移位而来的“把”后NP是说话人强调的重要信息,是句子的强势焦点。本文在特征核查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特征强度的概念提出了扩充的特征核查理论(EFC)。依据EFC理论,“把”后NP为删除强势的不可解释的[焦点]特征,会显性移位到[Spec,FocP]处进行特征核查,生成“XP+NP+VP”。作为焦点标记词的“把”通过“Ba-支持”的方式直接插入到NP前,生成“XP+把NP+VP”。“把”字句没有独立的句法地位,它只是人们用来表达焦点的一种手段。
吴胜伟
关键词:句法地位
“了_2”的定性及句法地位问题再议——基于CP分裂假说理论框架的探讨
2021年
"了_2"具有特殊的句法和意义,有别于"了_1"。从CP分裂假说探究,"了_2"作为限定成分,占据FinP的中心语位置,用以标记小句的整体状态。小句中的否定标记"不"并不影响"了_2"的出现(但会影响"了_1"的出现)。"了_2"之所以最终出现在句尾,是IP提升至[Spec,FinP]的结果,目的是实现句调。
庄会彬
关键词:句法地位CP分裂假说
准使役介词“由”的语义性质及句法地位被引量:2
2021年
引出施事的"由"是介词吗?它所构成的句子是被动句吗?文章通过分析"由"的句法语义结构来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分析"由"字被动句的问题以及"功能范畴"解决方案的不足。随后,构建了"由"的句法语义结构,即"(使役力量)……由+必有论元_(施事)+谓词",并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语料统计数据详细分析了该结构,回答了为什么"由"具有准使役性的问题。最后,讨论了将"由"处理为准使役介词的优势:有利于解决"由"字句的句法问题,也有利于解决多义词"由"内部的语义联系问题。
王恩旭郭智辉
主观评价词语的句法地位被引量:6
2021年
"确实、大概"之类的汉语词语出现在句首或主谓之间,表示说话人对句子命题的主观评价。本文论证它们不修饰或限制谓语,所以不是状语;语义接近形容词,但没有形容词做谓语的句法特点。通过句法–语义和句法–语篇的界面关系考察它们的特性后,本文将它们分析为评价短语的中心语,评价短语是左缘结构理论中分层CP里的一个层次。
石定栩

相关作者

石定栩
作品数:84被引量:1,088H指数:20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研究主题:句法地位 句法 香港书面汉语 汉语 语义
杨永忠
作品数:37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单向性 照应 语序 VI+NP 句法地位
严玉培
作品数:17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被字句 功能语类 汉语语法 汉语 句法地位
潘海华
作品数:68被引量:921H指数:20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
研究主题:汉语 语义 句法 信息结构 把字句
葛晓敏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存现句 句法地位 FRAMEWORK ES 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