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1篇“ 可溶性CD40配体“的相关文章
血清可溶性重组蛋白信号4D、可溶性CD40配体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重组蛋白信号4D(sSema4D)、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4例EH合并LVH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84例EH未合并LVH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Sema4D、sCD40L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Sema4D、sCD40L与超声心动测量值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H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Sema4D、sCD40L对EH合并LVH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sSema4D、sCD40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56±2.19)μg/L比(5.12±1.43)μg/L、(4.02±1.03)μg/L比(3.22±0.9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血压病程、LVEDD、IVSTD、LVPWT、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7.33±1.53)年比(4.26±1.35)年、(50.28±3.33)mm比(44.45±3.76)mm、(11.64±3.21)mm比(9.53±2.89)mm、(12.45±1.52)mm比(9.13±0.98)mm、(126.11±15.28)g/m^(2)比(81.15±11.31)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血清sSema4D和sCD40L均与LVEDD、IVSTD、LVPWT、LVMI呈正相关(r=0.425和0.533、0.612和0.436、0.513和0.628、0.589和0.61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高血压病程、LVEDD、IVSTD、LVPWT、LVMI、sSema4D、sCD40L是影响EH患者发生LVH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血清sSema4D诊断EH合并LV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血清sCD40L诊断EH合并LVH的AUC为0.725,二者联合诊断EH合并LVH的AUC为0.888,sSema4D和sCD40L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2.651和2.526,P<0.05)。结论EH合并LVH患者血清sSema4D、sCD40L水平显著升高,均是EH合并LVH发生的影响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于EH合并LV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于向志刘靖美苟旭静张晓歌寻增艳王文娟王均志武越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可溶性CD40配体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腱糖蛋白C、甲壳质酶蛋白-40联合检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腱糖蛋白C(TN-C)、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联合检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并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70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两组,即MACE组(n=63)和非MACE组(n=107),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152)。比较各组血清sCD40L、TN-C、YKL-40水平,分析以上指标与MHD发生MACE的相关性及MHD并发MACE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MHD组血清sCD40L、TN-C、YKL-40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MACE组的年龄、透析龄及血清sCD40L、TN-C、YKL-40水平高于非MACE组(均P<0.05)。MHD并发MACE与年龄、透析龄及血清sCD40L、TN-C、YKL-40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HD并发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水平sCD40L、TN-C、YKL-40以及高年龄和透析龄(均P<0.05)。血清sCD40L、TN-C、YKL-40单独及联合预测MHD并发MACE的AUC分别为0.701、0.679、0.754、0.875,联合预测价值最高,其次为YKL-40、sCD40L、TN-C(均P<0.05)。结论:MHD并发MACE患者血清sCD40L、TN-C、YKL-40水平有升高趋势,三者均为MACE发生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MHD发生MACE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吕宁杨立娟尹林林王丹宴俊芳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血管事件可溶性CD40配体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及妊娠不良结局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于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规律产检并分娩的100例GDM孕妇纳入GDM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规律产检并分娩的血糖正常孕妇50名纳入正常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妊娠结局。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sCD40L对GDM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发生GDM的危险因素。结果孕期不同时间点,GDM组孕妇的血清sCD40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孕早期、孕中期血清sCD40L水平辅助诊断GDM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975ng/ml、1.195ng/m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878,敏感度分别为73.08%、78.43%,特异性分别为78.05%、8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39岁、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早期空腹血糖较高、孕早期sCD40L较高、孕中期sCD40L较高均是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良妊娠结局GDM孕妇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血清sCD40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结局GDM孕妇(P<0.05)。结论血清sCD40L水平在GDM及不良妊娠结局孕妇中异常增高,孕早期、孕中期血清sCD40L水平可能对GDM具有早期预警价值。
范小平曾华霞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可溶性CD40配体
可溶性CD40配体通过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39对THP-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CD40配体(CD40L)通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239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linc00239过表达载体(pcDNA-linc00239)和干扰载体(sh-linc00239),转染至THP-1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转染效率。THP-1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体(vector)组、pcDNA-linc00239组、sh-linc00239组、vector+CD40L组、pcDNA-linc00239+CD40L组和sh-linc00239+CD40L组。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inc00239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关联X蛋白(Bax)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p-AKT/AKT比值。结果:与vector组比较,pcDNA-linc00239组细胞增殖活性和G_(2)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细胞中linc00239、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和p-AKT/AKT比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G_(1)期细胞百分率、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vector组比较,sh-linc00239组和vector+CD40L组细胞增殖活性和G_(2)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中linc00239、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p-AKT/AKT比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G_(1)期细胞百分率、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pcDNA-linc00239组比较,pcDNA-linc00239+CD40L组细胞增殖活性和G_(2)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中linc00239、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p-AKT/AKT比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G_(1)期细胞百分率、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sh-linc00239组比较,sh-linc00239+CD40L组细胞增殖活性和G_(2)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中lin
封忠昕李梅
关键词:CD40配体长链非编码RNA急性髓系白血病
可溶性CD40配体、淀粉样蛋白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联合检测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CD40L)、淀粉样蛋白A(SA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 CAM-1)联合检测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行CD40L、SAA、sI CAM-1水平检测并接受规范化治疗,根据治疗28 d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0)和预后不良组(n=2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血清CD40L、SAA、sI CAM-1水平,分析影响重症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40L、SAA、sI CAM-1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机械通气、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15分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基础疾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CD40L、SAA、sI CAM-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β=1.332,OR=3.789,95%CI:1.096~13.101)、血清CD40L(β=1.645,OR=5.181,95%CI:1.907~14.078)、SAA(β=1.602,OR=4.963,95%CI:1.945~12.665)、sI CAM-1(β=1.477,OR=4.380,95%CI:1.577~12.160)水平是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D40L、SAA、sI CAM-1联合检测对老年重症肺炎治疗预后的AUC、特异度分别为0.871、92.0%,均高于单独血清CD40L检测的0.789、80.0%,单独SAA检测的0.788、74.2%,单独sI CAM-1检测的0.764、74.2%。结论CD40L、SAA、sI CAM-1水平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预后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高,可作为疾病预后评估的有效参考。
王加永姚莉莉
关键词:老年可溶性CD40配体淀粉样蛋白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预后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中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收治的266例老年(年龄≥60岁)CIS患者的临床资料(CIS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23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CD40L及MMP-9水平,分析二者在CI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依据老年CIS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将CIS组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n=106)与斑块不稳定组(n=160),分析老年CIS患者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血清sCD40L、MMP-9水平在老年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中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指标在老年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CIS组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经检测均为无斑块,CIS组检测出斑块稳定者106例,斑块不稳定者160例。斑块不稳定组与斑块稳定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CD40L、MMP-9、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8、9.511、14.514、20.972、13.252、16.344、10.23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OR=1.758,95%CI 1.083~2.852)、LDL-C(OR=2.275,95%CI 1.045~4.954)、sCD40L(OR=1.956,95%CI 1.112~3.440)及MMP-9(OR=1.846,95%CI 1.151~2.961)是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sCD40L、MMP-9水平对老年CIA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7和0.939。结论 TC、LDL-C、sCD40L及MMP-9是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以上指标的监测。另血清sCD40L和MMP-9�
张巧云金迺光王晓娜任秀慧
关键词:可溶性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颈动脉斑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治疗,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血清sCD40L、MMP-9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8%(46/48)比80.9%(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以及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CD40L、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AECOPD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结果,降低患者血清sCD40L、MMP-9水平,其机制与其能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以及抑制气道重塑有关。
陈文灯郑向真卢蔚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盐酸氨溴索可溶性CD40配体基质金属蛋白酶9
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和正五聚体蛋白-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23年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CD40L)、正五聚体蛋白-3(PTX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基础疾病(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行机械通气以及血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等一般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D40L、PTX3水平。入院后24 h内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根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0分,n=25)、中危组(10~20分,n=40)、高危组(>20分,n=33),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CD40L、PTX3水平;根据患者入院后30 d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69)和存活组(n=29),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CD40L、PTX3水平、APACHEⅡ评分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D40L、PTX3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血清CD40L、PTX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690、199.407,P<0.05);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血清CD40L、PTX3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高危组患者血清CD40L、PTX3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占比、患基础疾病占比、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机械通气占比、血清CD40L和PTX3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血清CD40L和PTX3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为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以11.52μg·L^(-1)为最佳截断值,血清CD40L水平预测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灵敏度和特�
马群李卫阳许蒙
关键词: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的表达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 sCD40L)的表达及对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 CAL)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27例(川崎病组), 根据冠状动脉受累程度分为CAL组和无CAL组, 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查体的健康儿童30名为健康对照组, 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30例为发热对照组。比较有无CAL组川崎病患儿与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sCD40L水平, 不同冠状动脉扩张程度CAL患儿血清sCD40L水平, 分析川崎病患儿血清sCD40L与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和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影响因素, 评价血清sCD40L用于川崎病并发CAL的筛查效果。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并做Bonferroni校正。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和Spear man法。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sCD40L水平对川崎病并发CAL的诊断价值。结果 127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有无CAL分为CAL组45例和无CAL组82例, CAL组血清sCD40L水平高于无CAL组、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7.03±0.91)μg/L比(4.66±1.23)、(2.21±1.08)、(1.73±0.96)μ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CAL组中冠状动脉扩张患儿血清sCD40L水平低于小型冠状动脉瘤、中型冠状动脉瘤和大型冠状动脉瘤患儿[(6.04±0.22)μg/L比(6.95±0.69)、(8.02±0.57)、(8.23±0.26)μ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川崎病患儿血清sCD40L水平与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均呈正�
孙益芳安新江薛莹张弛王镇洲石丹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可溶性CD40配体儿童
可溶性CD40配体通过miR-152/SOX11信号轴调节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2023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基于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1(SRY-related HMG box 11,SOX11)信号轴影响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方法对Raji细胞用sCD40L处理,或转染miR-152 mimics过表达miR-152,转染miR-152 inhibitor抑制miR-152的表达,转染SOX11 siRNA沉默SOX11的表达;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OX11水平,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leaved Caspase-3水平,qRT-PCR检测miR-152表达水平;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52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miR-152与靶基因的靶向关系。结果sCD40L处理Raji细胞使其miR-152表达增多,SOX11水平降低,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过表达miR-152和沉默SOX11均使Raji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sCD40L处理联合抑制miR-152表达使Raji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而sCD40L处理、抑制miR-152表达的同时沉默SOX11表达使则使Raji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miR-152能靶向负调控SOX11。结论sCD40L通过miR-152/SOX11信号轴发挥抗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苏静梁效功
关键词:可溶性CD40配体非霍奇金淋巴瘤凋亡

相关作者

陈琦
作品数:101被引量:204H指数:7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白血病 可溶性CD40配体 非霍奇金淋巴瘤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40配体
封忠昕
作品数:24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可溶性CD40配体 血液内科 白血病 细胞增殖 HL-60
冯进
作品数:42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可溶性CD40配体 缺血再灌注 一氧化氮合成酶 肾组织 输尿管镜
徐邦牢
作品数:102被引量:362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肺炎链球菌 上皮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肝 细胞骨架重排 可溶性CD40配体
张学光
作品数:1,064被引量:2,585H指数:1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树突状细胞 共刺激分子 CD40 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