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1篇“ 司法过程“的相关文章
司法过程论下行政诉讼补救判决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自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不断完善诉讼判决类型,以构建更好的权利保护系统。但随着现代行政活动的多样化,已有的给付判决、重作...
林志华
关键词:行政诉讼权益保护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解释方法顺序探究:以指导性案例为样本
简约的法律无法完全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制定法并非完美无瑕且无歧义,法官亦非仅宣读法律的机械装置,法律的施行必然依赖于法官的解释与运用,以此解决法律文本难以精确涵摄法律问题的现象。虽然在我国,法官在个别案件的审理过程中...
张乐阳
关键词:法律解释方法
司法过程中的共情被引量:3
2022年
通过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来感受和思考,共情是一种不仅在认知上而且在情感上更好地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共情是公正司法决策得以可能的前提,只有具有相应的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才能真正了解双方的事实争议和诉讼请求,也只有对案情进行共情地理解,才能给出令当事人满意的结果;共情也是公正司法决策的保障,共情可以克服法官的偏见,也可以克服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与此同时,共情具有熟悉偏见、此时此地偏见等局限,这些偏见会导致法官决策出现偏差,对此,法官必须诉诸经验和常识,并通过学习机制来缓解或消除熟悉偏见,通过正确的共情方法来缓解或消除此时此地偏见。我国法官的司法共情是比较普遍的,就共情的具体运用来说,我国法官在产生司法共情的同时,能够恪守法律的底线,但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唐丰鹤
关键词:司法决策共情司法公正
指导性案例如何导入司法过程:路径、方法与区分原理
2022年
当前我国的司法理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不再简单地强调“案结事了”,而是更为强调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即把民众对司法的满意度确立为衡量司法质量的重要标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提升民众司法满意度的原则指向,在具体层面提出的关键要求在于“同案同判”。案例指导制度正是为了服务于“同案同判”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这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着清晰的定位,即“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
马光泽
关键词:案例指导制度司法案件司法为民司法过程
法官的灵活逻辑———读《司法过程的性质》有感
2022年
司法过程的性质》这本书试图以通俗的语言向一个外行说明司法过程是如何运作的,具体而言,例如,法官在决定一个案件时,他用了什么样的信息做指导等,换言之,即向读者揭示了司法过程的原则.在阅读过程中也给读者带来了思考,书中描写应用判例法的美国司法对于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从逻辑一致性、社会学的思考方法以及影响我国法院作出司法决定的行政三方面论证法律的本质是一种过程.
胡嘉欣
关键词:法官社会学
中国交通肇事罪案件的司法过程考论--以S省M市部分案例为核心的考察
2022年
对于交通肇事(罪),国家在责难肇事行为人的基础上努力平衡国家、市场、当事人间的利益。作为实现正义的刑事诉讼程序(及其法官之司法过程)对此有充分体现,与《刑法》责难行为人形成鲜明对照。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详细描绘交通肇事罪案件的刑事诉讼程序与法官之司法过程,可以得出如下判断:(1)既有的法律制度已将国家、市场、当事人各方的权力、权利、义务作较好配置,大部分交通肇事案件成为简单案件,进而法官可以独立办案。(2)在没有保险保障的语境下,仍属“复杂”案件,但案件量非常少。法官也能独立审判,但审判委员会等主体仍有影响的可能。
蒋志如范梦婷苏韬
关键词:司法过程诉讼程序交通肇事独立审判
司法过程中的法感情——基于心理学情绪理论的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法感情的主体不仅包括当事人,也包括旁观者,旁观者的法感情是指法官、社会公众作为不义之事的旁观者在不义之事发生时内心涌出的愤怒和义愤之情,或者看到正义伸张时油然而生的愉悦和满足之情,同时,旁观者的法感情还包括他对当事人的愤怒、憎恶、喜爱、同情及对主持正义者的感激之情。法感情的心理根源可以用共情机制来解释。基于理性/情感二分法的成见,人们往往认为情感是非理性的,但是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指出,情感活动其实是认知与评价活动,因而可以是理性的,这为司法裁判接纳法感情带来了一线曙光。由于情感启发式的作用,司法裁判不可能将法感情拒之门外,同时,法感情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也是有益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法感情为法律发现、法律解释、事实认定、司法判决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当然,法感情的作用也是有风险的,因此,要辨别法感情的对错,对法官正确的法感情要予以积极回应,而对错误的法感情则要坚决加以拒斥或修正,由于公众法感情代表了社会主流的正义感,因此要充分尊重正确的公众法感情,最后,法感情必须要在法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唐丰鹤
关键词:司法裁判法感情
从《红楼梦》探寻中国明清知府衙门之司法过程——以贾雨村审理薛蟠打死冯渊一案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红楼梦》中薛蟠打死冯渊一案是帝制中国的经典案例,传统评价均认为贾雨村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但当我们超越对错本身,更丰富的认识和思考将得到呈现,我们将回到薛蟠打死冯渊一案的案件事实,通过考察该案的诉讼程序与司法过程,可以做出如下判断:贾雨村审理薛蟠打死冯渊一案大致符合当时的诉讼程序,但在该程序运行下成为一起错案。虽然如此,但从纠纷解决角度看,贾雨村又是一名优秀法官,能够通过"努力"做到让法律判决达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之目的。而能够支撑其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为法官同时也是地方行政长官的贾雨村,可以通过行政逻辑取代司法逻辑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或者说贾雨村的司法过程行政逻辑占据主导地位,而司法逻辑处于边缘地位,但后者却承担着合法化前者的功能。
蒋志如
关键词:司法逻辑行政逻辑司法过程法条主义
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正义
2021年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司法从产生起就作为定分止争的手段,用以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司法作为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倚重。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公正司法,不仅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事关党和政府法治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法制建设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党的意志主张,反映了党和人民对法治建设的时代要求,是习近平法制思想重要内容,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的主体,能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无疑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如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不断提升政法工作质量和水平,成为摆在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面前的重要课题。
王秀玲
关键词:政法工作公正司法公平正义法制思想定分止争
由一起火灾引出的对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思考被引量:1
2021年
消防救援机构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涉嫌安全生产犯罪案件的,应在核实情况后立即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但由于经验不充足、认识不深刻,在办案实务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结合一起火灾案件的办理过程,深入分析了案件的定性、移送、火灾调查证据效力及案件移送中面临的问题,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办理过程进行了思考,从火灾调查能力、涉火刑事案件种类、办案协作机制、执法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案件移送的对策建议。
赵文浩
关键词:火灾案件

相关作者

孙光宁
作品数:119被引量:623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法律解释 法律方法论 法律方法 法律论证 可接受性
魏治勋
作品数:109被引量:803H指数:1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法治 法律解释 法治中国 法家 法律
马长山
作品数:166被引量:3,968H指数:35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法治 法治秩序 法治中国 法学 法治进程
张卫平
作品数:219被引量:4,850H指数:4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司法公正 民事诉讼制度
陈金钊
作品数:340被引量:3,845H指数:38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法律方法 法治 法治思维 法律解释 法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