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篇“ 同乡组织“的相关文章
- 同乡组织与越剧传播:抗战时期上海七邑越剧研究社考论
- 2025年
-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七邑越剧研究社,是近现代旅沪同乡组织中极具影响力的戏曲团体。从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图书馆新发现的缩微文献资料看,该社先后透过多条渠道开展慈善救济活动,其中当数1939年举办的“救济难民大会串”最具典型性。此次义演的大获成功,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刊载剧目,报道进程;二是开辟专版,树碑立传;三是发表专文,多维度阐释。七邑越剧研究社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相当深远:首先,提升了越剧的品格,强化了越剧的社会功用;其次,为此后旅沪同乡会戏剧活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最后,为越剧在上海的传播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王方好
- 关键词:同乡组织越剧
- 民国时期各省旅黔同乡组织与学校教育被引量:2
- 2024年
- 民国时期贵阳是五方杂处之地,外省的移民群体于此成立了许多同乡组织,如会馆、同乡会等。“崇文重教”与“族群聚合”传统的影响、保全会产的需要以及移民来黔背景下政府的提倡共同构成了民国时期各省旅黔同乡组织兴学办学的动因。在时局动荡下,同乡组织充分利用与乡籍网络获得各种资源,较为成功地兴学办学,其开办的中小学数量约占贵阳中小学校的13%,大大补充了贵阳公办中小学教育的不足。贵州省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及报刊等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为研究奠定了史料基础。总的来说,同乡组织办学对于移民教育、贵阳教育的发展以及抗战大后方的稳定有着积极作用,推动了贵阳乃至贵州的近代化进程。
- 刘才蕊严奇岩
- 关键词:同乡组织学校教育民国时期
- 清至民国时期贵阳同乡组织的演进及其社会功能
- 2024年
- 清至民国时期,贵阳同乡组织大体经历了“会馆”与“同乡会”两个发展阶段,其演变进程与贵阳地域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作为公共空间的同乡组织在政治上成为各方势力利用与控制的场所,在经济与文化上成为了重要的交流交融平台。同乡组织通过乡籍网络对省际关系与省县关系进行积极调适,成为协调地区利益的重要中间组织。总的来说,贵阳同乡组织积极适应地域社会的变迁,其影响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贵阳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刘才蕊
- 关键词:清朝民国同乡组织社会功能
- 近代四川旅沪同乡组织研究 1896-1949
- 本书旨在展现1896年至1949年间四川旅沪同乡组织的全貌,并依近代中国社会与革命阶段分期逐一梳理,考证各个时期共130多个四川旅沪各同乡组织的性质、宗旨、组织结构、成员等,并重点考察各时期四川旅沪同乡组织的公益慈善事业...
- 陈名扬作
- 近代四川旅沪同乡组织研究(1896-1949)
- 上海自1843年(清道光廿三年)开埠以来,逐渐成为“东亚第一市场”、“世界文化荟萃之区”,这座多元开放的东方都会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晚清民国间,富有远见与胆识的四川商人、政治家、学者、学生、工人、医士、新闻艺术工作者等...
- 陈名扬
- 关键词:晚清民国时期公益慈善活动抗日救亡活动
- 同乡组织与政治活动: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浙江旅沪学会为中心被引量:1
- 2022年
- 近代以来,随着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日趋松动,各省政治和经济独立发展的倾向日益显著,随着“地方自治”“立宪”等政治理念的传播,人口流动日益发展,对地方利益和个体价值的追求也愈加强烈,同乡整合的意识不断增强。乡土意识和维新、革命紧紧结合在一起,维护乡土利益甚至成为当时一些政治活动的出发点,同乡组织也日益介入到政治活动中。浙江旅沪学会成立于1907年,是浙江省在上海的同乡会组织,在晚清至民国间,屡次参与当时的政治活动,一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之前,学界对于浙江旅沪学会,仅在论及浙路运动、辛亥革命及民国浙江自治时稍有附带论及,详细状况却多语焉不详。本文拟利用相关文献对浙江旅沪学会及其在清末民初间的活动进行讨论。
- 叶舟
- 关键词:同乡组织政治活动
- 异乡的“熟人”——清代徽人同乡组织救助体系中的保人被引量:3
- 2022年
- 保人参与到入堂厝棺、义园埋葬、棺柩归籍,以及归乡、就医、领养等各类同乡组织救助中,是整个救助体系得以循序运行的关键,是救助成立必不可少的条件,且为受助者承担着担保责任。“熟”是选择保人的关键因素。以熟作保,在当时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伦理观念、法律制度之下,成为了最便宜有效的构建救助组织与受助者之间关系、实现救助目标的方式。以熟作保在城镇各类事务中的广泛存在,显示出传统乡村熟人社会在城镇的延续和发展,映射出传统乡村关系网在城镇的迁移和复制。而从保人参与和身份来看,同乡组织并不能完全复制一个乡土熟人社会,保持如乡土熟人社会中的明确边界。经济关系中保人强调的是“保”,在保人身份的选择上,侧重于保人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即代偿能力和信用度。而在同乡组织救助中,保人强调的是“人”,即更看重保人的熟人身份,更多的是为得到一种确认。
- 郭睿君
- 关键词:保人熟人社会清代
- 民国时期同乡组织在津办学活动考略
- 2019年
- 同乡组织是身处异乡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地域认同而形成的社会组织。身处天津的异乡人为了摆脱势单力孤的劣势,往往基于共同的方言、生活习惯与民间信仰聚集起来形成同乡组织,以求达到交流信息、相互帮助的目的。这些同乡组织往往以同乡中财力雄厚或名声显赫者牵头,众同乡集资兴建或租赁场地作为活动基地,其功能一般包括对同乡人士的生老病死予以必要的资助,对贫苦失业的同乡予以必要的救济。同时,同乡组织还会资助年老而生活无法维系者返回故乡,为身死异乡者施棺助葬。会馆等同乡组织还在同乡间发挥着规范协调商业关系、调解各种纠纷、交流商业资讯的作用。
- 李瑞璞
- 关键词:办学活动异乡人同乡组织民间信仰民国时期
- 内联外引:1925年灾荒救治中的旅外云南同乡组织被引量:3
- 2018年
- 1925年3、4月间,云南突发震、霜巨灾,并引发遍及全省的严重饥荒。然而,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政府均呈现出灾荒救治职能的明显弱化态势,旅外云南同乡组织内联外引成为云南灾荒救治中纵横联系的关节点,彰显出西南边疆地区民间社团发育不足,组织能力和筹资能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的相对优势特征。
- 苗艳丽
- 关键词:同乡组织会馆
- 抗战时期同乡组织的难民救助工作——以粤籍旅沪同乡会为例
- 2017年
- 抗战时期的中国难民救助工作一方面在政府层面开展,另一方面有赖于社会各界团体的共同努力。同乡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团体,在抗战时期的同乡难民救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上海市的粤籍旅沪同乡组织为例,同乡难民救助工作主要从难民收容、难民遣送和物资筹办三个方面展开,并由此产生了四个方面的政治社会效应,包括战争有生力量的保存、民族认同的强化、民主觉醒的推动以及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
- 杨紫翔
- 关键词:抗战
相关作者
- 孙向群

- 作品数:12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轻工业学院
- 研究主题:山东人 同乡组织 移民 鲁商 心系
- 徐松如

- 作品数:26被引量:11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大学生 90后 80后 大学生价值观 价值观比较
- 宋钻友

- 作品数:17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研究主题:公所 同乡组织 同乡会 熊希龄 商业网络
- 于珍

- 作品数:35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 同乡组织 个案 口述史 教育思想
- 王日根

- 作品数:216被引量:62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 研究主题:明清时期 明清 清代 会馆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