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3篇“ 后社会主义“的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
本书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侧面全方位地反映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转型的过程,反思社会主义这一社会思潮和历史事实所造成的一系列续影响和变革。
苑洁主编
关键词:社会主义
二战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换研究
二战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拓展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需要强调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但对于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
张瑜
关键词:二战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论二战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被引量:1
2020年
二战结束,随着新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和人类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受到苏联强大影响的东欧国家一方面接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另一方面又普遍存在着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要求。在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最早接受苏联模式,却又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最早开始了对苏联模式的改革。南斯拉夫改革开启了二战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进程。
郭春生
关键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改革
小武: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对中国社会主义中边缘性问题的沉思被引量:1
2020年
电影《小武》是贾樟柯的早期电影代表作之一。处于社会主义的中国,唯一不变的便是不停歇的变化,电影准确捕捉到了这种社会变化,使之具象化并与观众产生了共鸣。摆脱了传统电影的形象设定,电影《小武》的主人公不再是以往的光辉积极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实的不完美,甚至生活在"污名"的阴影之下。用"污名"的角度去观察社会活动中的人,从另外一种角度体现贾樟柯对中国社会主义中边缘性问题的沉思。
潘星宇
关键词:贾樟柯后社会主义边缘化
社会主义转型:爱沙尼亚城市规划体系的市场化改革
2020年
爱沙尼亚于1990年代苏联解体恢复独立,成为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为适应迅速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需求,其城市规划体系经历了市场化改革,从苏联时期中央计划体制转为1990年代的"专案式规划",又于2000年代建立了市场化的法定规划体系。本文剖析了爱沙尼亚规划体系改革的主要制度基础:地方自治的行政体系、以私有化和地方化为核心的产权改革,以及基于所有权的土地税制度。在此基础上,依据其2003年颁布的《规划法》对改革的规划体系进行梳理,并深入讨论了其中具有显著市场化特征的政策安排,包括上下调整的规划等级体系、基于"产权所有者协商制度"的详细规划简化程序,以及临时建设禁令和部分采用规划等。对爱沙尼亚规划体系市场化改革的研究,有助于开拓研究视野,理解中东欧社会主义地区城市规划发展问题,从而为我国规划体系发展提供启示。
赵文宁
关键词:市场化地方自治产权改革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与价值领域研究
2019年
对新中国成立价值层面的研究,是当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依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社会的变化必然引起价值观领域的变革。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这期间虽历经曲折,但其成就不容忽视。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在我国的基本确立,价值观领域也发生了历史性嬗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发展,以及开展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伴随着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随之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相一致的价值观领域也逐渐形成和确立起来。正像改革开放前“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一样,要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开展对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价值领域的研究,以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曹学娜张君艳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价值观
对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反思
2019年
上世纪末,"东欧剧变"导致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一夜崩塌,大多倒向资本主义阵营。面对这样的变化,西方学者针对社会主义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观点,这些理论被他们称为"社会主义理论"。本研究认为,社会主义理论只能看成社会主义国家未来发展阶段的定义,不能基于此否定社会主义
文明
关键词:后社会主义
《万箭穿心》:社会主义时代“新无产者”的宿命
2019年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结合电影《万箭穿心》20世纪90年代的特定时代背景,以女主角李宝莉为中心,分析了她与丈夫、儿子、闺蜜、情人等角色之间复杂关系背的政治隐喻色彩,阐释了电影《万箭穿心》中所蕴含的阶级意识,深刻反映了从"传统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型时期所凸显的阶级分化问题。认为"新无产者"李宝莉的悲剧根源在于这一群体缺乏自觉的阶级主体意识,因而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计划经济变革和市场化转型。
黄文虎
关键词:《万箭穿心》阶级性
二战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改革浪潮辨析被引量:1
2018年
斯大林去世不久,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就出现了一系列改革,进而汇聚成一次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斯大林时期确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有许多不适应之处,所以,当和平到来的时候,改革就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苏联的国家民族主义、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干扰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而苏联国内的改革也在镇压了"布拉格之春"之逐渐终止。
郭春生
关键词: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国家民族主义
弗雷泽:社会主义时代非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
2018年
南茜·弗雷泽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代表,因为在她的正义批判理论中大量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使用马克思的阶级话语范式而被许多人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者。然而尽管她甚至部分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工具,但她的正义观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的继承。虽然弗雷泽的正义批判理论在话语范式上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强烈的应用,但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弗雷泽这里并非资本主义的替代物,只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想像概念。
刘子瑛
关键词:弗雷泽马克思主义正义观

相关作者

张友仁
作品数:42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生平 学术 后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郭春生
作品数:67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研究主题:勃列日涅夫 苏联剧变 苏联共产党 赫鲁晓夫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王木森
作品数:15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共宁海县委
研究主题:群众路线 治理逻辑 民主 吉登斯 后社会主义
张成华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意识形态 艺术美学思想 艺术美学 观念艺术 后现代主义
胡长青
作品数:14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市场经济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者 历史特点 重大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