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7篇“ 吗啡依赖大鼠“的相关文章
- 多巴胺D3受体在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及戒断反应中的作用
- 2025年
- 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D3R)在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反应及戒断反应中的作用。方法60只6~8周龄Wistar雄性健康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6组,Ⅰ组(生理盐水组)、Ⅱ组(吗啡组)、Ⅲ组(D3R激动剂ML417+吗啡组)、Ⅳ组(D3R拮抗剂GSK598809+吗啡组)、Ⅴ组(ML417+盐水组)、Ⅵ组(GSK598809+盐水组)。Ⅰ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放入黑色非伴药箱30 min,Ⅱ组腹腔注射吗啡后放入白色伴药箱30 min,次日记录大鼠在黑白箱中的停留时间。通过计算大鼠在白箱中的停留时间与预试期的差值,评估条件性偏爱的形成,当观察到统计学差异时,说明大鼠对白箱表现出明显的偏好。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大鼠在白箱的停留时间增加(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大鼠在白箱的停留时间进一步增加(P<0.01),同时Raf和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也增强(P<0.05)。相反,与Ⅱ组比较,Ⅳ组大鼠在白箱的停留时间减少(P<0.001),Raf和p-ERK的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或P<0.01),戒断分数降低(P<0.001)。结论D3受体在维持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反应和戒断反应方面发挥作用,D3R可能通过下调中脑导水管灰质区中的Raf-ERK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对吗啡的偏好。
- 赖佳灵张耀中杜桂芝王昕刘巧凤
- 关键词:多巴胺D3受体RAF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 地佐辛改善急性吗啡依赖大鼠血脑屏障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观察地佐辛对急性吗啡依赖大鼠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 背景及目的:药物滥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个人、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其中阿片类药物滥用最多也最受关注。吗啡具有强效镇痛作用...
- 史宜正
- 关键词:地佐辛实验药理血脑屏障功能
- NCX1在吗啡依赖大鼠前额皮质和海马中的表达变化
- 2019年
- 目的:观察吗啡条件性位置偏好(CPP)大鼠的前额皮质(PFC)和海马(Hip)中钠钙交换体亚型1(NCX1)的变化。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吗啡组(morphine)。吗啡以起始剂量10 mg/kg皮下注射到大鼠颈背部,每日递增,连续注射10 d,第10 d剂量为100 mg/kg。每次注射20 min后,将大鼠放置黑、白箱(morphine)中进行训练。在最后一次训练48 h后,进行CPP实验以确认大鼠吗啡依赖模型建立成功,并且立即将两组大鼠处死后取脑。分离PFC和Hip脑区,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RT-PCR技术分别检测两个脑区中NCX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PP结果显示,吗啡依赖大鼠在吗啡伴药箱中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0. 05);训练后吗啡组的大鼠在吗啡伴药箱中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 05)。与对照组相比,依赖组大鼠PFC和Hip中NCX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 05)。结论:NCX1在吗啡依赖大鼠PFC和Hip部位表达增加,提示PFC和Hip部位的NCX1可能与吗啡依赖产生机制有关。
- 林博浩涂平周亮罗天元罗素元余守洋
- 关键词:吗啡依赖前额皮质海马
- 藁本内酯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藁本内酯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及下丘脑和伏隔核中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可乐定组和藁本内酯高(80mg/kg)、中(40mg/kg)和低(20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剂量递增法颈背部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腹腔注射纳络酮催促戒断反应,采用柳田知司法对大鼠戒断症状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下丘脑和伏隔核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五羟色胺(5-HT)含量。结果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可乐定组、藁本内酯低、中和高剂量组躯体戒断症状总评分值依次为0分、(31.83±7.33)分、(17.92±6.88)分、(25.58±5.99)分、(19.88±4.82)分和(16.75±4.01)分,相对于模型组,藁本内酯低、中和高剂量组和可乐定组依赖地减弱大鼠纳络酮催促吗啡戒断症状,降低戒断症状总评分值降低(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下丘脑和伏隔核中NE、DA及5-HT的含量均升高(均P<0.01);相对于模型组,藁本内酯低、中和高剂量组和可乐定组下丘脑和伏隔核中NE、DA及5-HT的含量均降低(均P<0.05)。结论藁本内酯有效减弱大鼠纳络酮催促吗啡戒断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和伏隔核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有关。
- 白银亮肖泽璟肖吉元王俭勤张武德王金海张有成杨扶德
- 关键词:藁本内酯吗啡戒断单胺类神经递质
- 穴位埋线联合东莨菪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表达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加东莨胆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IR)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戒断组(简称戒断组)、东莨菪碱治疗组(简称西药组)、穴位埋线治疗组(简称穴位埋线组)及穴位埋线加东莨菪碱治疗组(简称穴位埋线加西药组)。经腹腔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干预,观察戒断症状,分别于干预后7 d和14 d处死取材,观察十二指肠黏膜Gas和SS-IR形态特点,并比较各组十二指肠组织匀浆中Gas和SS的含量。结果: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其十二指肠黏膜Gas和SS-IR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组织匀浆中Gas和SS含量明显增加(P<0.01);治疗7 d后,穴位埋线加西药组各指标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时间延长至14 d,西药组与穴位埋线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接近(P>0.05)。结论:西药治疗与穴位埋线治疗对吗啡依赖所致大鼠的戒断症状及十二指肠分泌Gas和SS的功能均有逆转作用,两种方法结合可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更佳。
- 刘霞郭俊峰蒋德梅徐照冯玲媚钱景丽张伦青
- 关键词:穴位埋线吗啡依赖十二指肠胃泌素生长抑素
- 延胡索甲素和左旋延胡索乙素抗吗啡依赖大鼠的作用研究
-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中药延胡索的有效成分延胡索甲素(corydaline)与左旋延胡索乙素(l-THP)对吗啡(Mor)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Mor连续递增给药九天后,纳洛酮促瘾前3...
- 江维宁
- 关键词:左旋延胡索乙素吗啡躯体依赖动物模型
- 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与时程NM23A蛋白表达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NM23A蛋白在吗啡依赖与自然戒断大鼠不同脑区与时程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8天剂量递增皮下给药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纳洛酮催促戒断以及自然戒断模型。根据大鼠戒断症状各指标评定戒断反应强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大鼠模型NM23A蛋白的脑区与时程表达差异。结果:相对于生理盐水组,NM23A蛋白的表达量在吗啡依赖大鼠海马区、纹状体均有特异性上调。在吗啡依赖与自然戒断模型中,大鼠体重在戒断d1开始下降,至d2降至最低点,d3开始回升;戒断症状评分d2、d3分数较高,然后逐渐降低;海马区NM23A蛋白表达量在末次给药6 h显示为显著上调,而自然戒断72 h下调至未处理组水平,持续至末次给药后14 d未有显著变化。结论:NM23A蛋白的表达与阿片类物质依赖及戒断有关,但相关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魏秋华武雪冰马志伟韩杰
- 关键词:阿片依赖脑区时程
- 穴位埋线联合东莨菪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表达5-羟色胺的影响
-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加东莨胆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IR)细胞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戒断组(简称戒断组)、东莨菪碱治疗组(简称西药组)、穴位埋线治疗组(简称穴位埋线组...
- 刘霞郭俊峰蒋德梅徐照冯玲媚钱景丽艾飞
- 关键词:穴位埋线吗啡依赖十二指肠5-羟色胺
- 穴位埋线联合东莨菪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表达5-羟色胺的影响
-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加东莨胆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IR)细胞的影响.
方法:本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戒断组(简称戒断组)、东莨菪碱治疗组(简称西药组)、穴位埋线治疗组...
- 刘霞郭俊峰蒋德梅徐照冯玲媚钱景丽艾飞
- 关键词:吗啡依赖穴位埋线戒断症状十二指肠5-羟色胺
- 文献传递
- 穴位埋线联合东莨菪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表达5-羟色胺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加东莨菪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IR)细胞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戒断组(简称戒断组)、东莨菪碱治疗组(简称西药组)、穴位埋线治疗组(简称穴位埋线组)及穴位埋线加东莨菪碱治疗组(简称穴位埋线加西药组)。腹腔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经不同的方法干预后,观察戒断症状,并于干预后7d和14d分别取材。观察十二指肠5-HT-IR细胞形态特点,并比较各组十二指肠组织匀浆中5-HT的含量。结果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其十二指肠黏膜5-HT-IR细胞数和组织匀浆中5-HT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治疗7d,与自然戒断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有明显效果(P<0.05),并以穴位埋线加西药组改善最为显著(P<0.01),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治疗时间延长至14d,除自然戒断组外,各治疗组的检测指标均接近正常组(P>0.05)。结论西药治疗与穴位埋线治疗对吗啡依赖所致大鼠的戒断症状及十二指肠分泌5-HT的功能均有逆转作用,两种方法结合可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更佳。
- 刘霞郭俊峰蒋德梅徐照冯玲媚钱景丽艾飞
- 关键词:穴位埋线吗啡依赖十二指肠5-羟色胺
相关作者
- 张瑞岭

- 作品数:266被引量:1,156H指数:17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酒精中毒 酒依赖 精神分裂症 吗啡依赖大鼠 酒依赖患者
- 郝伟

- 作品数:552被引量:4,552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海洛因依赖 海洛因依赖者 海洛因 酒精 精神分裂症
- 杨国栋

- 作品数:198被引量:80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海洛因依赖 海洛因 海洛因依赖者 吗啡依赖 吗啡戒断
- 谌红献

- 作品数:117被引量:76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吗啡依赖 条件性位置偏爱 多巴胺D2受体 吗啡依赖大鼠 吗啡
- 周文华

- 作品数:322被引量:89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海洛因 海洛因依赖 海洛因依赖者 复吸 药物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