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8篇“ 吸收根“的相关文章
不同针叶树混交对水曲柳吸收和运输形态与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影响
2024年
为研究树种之间系的相互作用,以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地区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纯林和水曲柳与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钻法,研究了不同针叶树混交对水曲柳吸收和运输形态与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表层(0<土壤深度(d)≤10 cm)和亚表层(10 cm吸收生物量显著高于水曲柳纯林。4种林型内,水曲柳吸收和运输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加深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45.79%~53.76%的吸收和39.63%~49.39%的运输位于土壤表层。在土壤表层,水曲柳云杉混交的运输长显著降低,平均直径显著增加。在土壤亚表层,水曲柳云杉混交的吸收和运输组织密度及吸收平均直径显著低于纯林,而吸收长显著高于纯林。水曲柳吸收和运输平均直径随土壤深度增加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在运输表现更加明显。吸收生物量和比长均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水曲柳与红松、落叶松混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目的树种水曲柳的吸收生物量,增强了水曲柳对土壤资源的获取能力。
汲昌昊杨妮郭超管俊泽谷加存
关键词:水曲柳根生物量根形态吸收根
水曲柳混交林吸收和运输形态和生物量及养分重吸收特征
汲昌昊
南岳山区五种树木吸收形态和解剖性状对季节变化的响应
2024年
【目的】树木吸收主要承担着为植株生长、发育提供养分和水分的功能。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树木吸收形态和解剖性状随季节变化的响应规律,这有利于深入认识树木在不同季节的养分获取策略。【方法】本研究以南岳山区5种乔木为研究对象(杜英、玉兰、木莲、青檀、美叶柯),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采集系样品,测定不同季节、不同树种的1~5级序的形态特征以及解剖构造。【结果】本研究发现,吸收的形态和解剖性状均受到树种、季节、序的显著影响。随序增加,吸收直径增加,并伴随着比长降低,皮层厚度的减小和中柱直径的增加,皮层厚度与中柱半径比例也相应减小。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各个序中吸收直径最高,并具有最高的吸收数量比例,以及最高的皮层厚度和中柱直径;冬季的吸收特征与夏季相反。例如,木莲的1级在夏季最粗(300.40±9.54μm),冬季最细(184.32±9.62μm);美叶柯1级的皮层厚度、中柱直径同样在夏季最高,分别为55.04±2.85μm、73.39±3.80μm,在冬季这两个指标均降低47%。此外,这种季节变化规律在5个树种的不同序间表现基本一致,这可能与不同季节的气候、资源条件和树木的生长需求有关。【结论】本研究说明树木吸收可以通过形态和解剖性状的调整适应不同季节的环境变化,对揭示树木吸收在不同季节的资源获取策略,优化不同季节的森林营养管理和提高森林生产力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王娜胡文萍彭震东桂佳乐胡婷周畅
关键词:吸收根
基于分试验的干旱胁迫对吸收和叶养分重吸收的影响
杨妮
不同有机肥铺施对‘阳光玫瑰/SO4’葡萄吸收解剖结构的影响
2024年
系是果树生长发育的基础,从解剖结构层次探究施用不同有机肥对葡萄系发育情况及水力特性的影响,为怀涿盆地葡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4年生SO4砧的‘阳光玫瑰’葡萄吸收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系解剖结构,测定木质部导管特征并计算水力特性。结果表明,与不铺施的相比,对于直径≤1 mm径级的系,甜菜渣、草炭和牛粪处理显著降低了周皮厚度;而在1~2 mm径级,只有草炭处理显著降低。除了甜菜渣处理外,所有处理在≤1 mm径级均显著增加了木质部半径;在1~2 mm径级,玉米秸秆、甜菜渣和菌棒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木质部半径。草炭和牛粪处理在各径级下均显著增加了导管密度和面积,并提高了比导水率。所有处理均降低了栓塞脆弱性指数,其中草炭的效果最为显著。在怀涿盆地,可以适当施加草炭和牛粪来改善以‘SO4’为砧木的‘阳光玫瑰’葡萄吸收组织结构,增强系导水性能。
武瑞民马闯田淑芬张佳佳李明亮刘俊李敬川
关键词:葡萄水力特性
水曲柳雌雄株吸收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季节动态
贾红涛
铵硝比对亚热带树种幼苗氮吸收偏好及吸收属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明确不同铵硝比对亚热带针、阔叶树苗的氮素吸收偏好及吸收属性的影响,为阐明人工林养分获取策略与土壤氮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常见树种湿地松、马尾松、深山含笑和枫香的2年生幼苗为对象,设置3种铵硝比(15∶1、8∶8和1∶15)进行沙培试验,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植物的无机氮吸收速率,分析其与吸收形态、构型属性的相关性。【结果】1) 4个树种幼苗的无机氮吸收速率具有环境可塑性,当铵氮(NH_(4)^(+)-N)占优势时,4个树种均偏好吸收铵氮;当硝氮(NO_(3)^(-)-N)占优势时则偏好吸收硝氮。当铵硝比为8∶8时,则表现出树种对不同形态N吸收的差异:针叶树种的NO_(3)^(-)-N吸收速率是NH_(4)^(+)-N的2倍多,但阔叶树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铵硝比对植物吸收的比长和比表面积有显著影响,对直径、组织密度、分支比和分支呈强度无显著影响。3) 4种树种幼苗的无机氮吸收速率与分支呈显著正相关,与各器官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4个树种幼苗对不同形态N的吸收依赖于底物N可利用性和物种特异性。环境中铵硝比变化时,湿地松和马尾松系可通过生理-形态属性的权衡特性获取养分,无机氮吸收速率降低,比长增大(直径变小);阔叶树深山含笑和枫香通过加强吸收形态属性(增大比长和比表面积)、构型属性(增大分支比)和生理属性(提高NH_(4)^(+)-N吸收速率)获取养分。各树种不同的养分获取策略可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刘倩愿陈奕帆陈艳梅王辉民
关键词:吸收根铵硝比
毛白杨人工林吸收判定阈值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通过林木系研究中不同吸收的判定标准下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对比,阐明系分级标准对吸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提升系研究精度,明确林木系有效“觅食”区域。在7年生毛白杨林分中于5株样树周围挖取780个土柱,选取系形态指标:系平均直径(RD)、系表面积密度(RAD)、长密度(RLD)和系体积密度(RVD)研究其垂向与径向的分布动态,并分析不同吸收判定标准对毛白杨细空间分布以及各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2 mm作为吸收判定标准确实会导致运输被误判为吸收,但其空间分布特征仍能反映吸收的真实空间分布格局。而且在该判定标准下,判定标准对于实际的细形态和空间分布情况是否会产生的影响由于监测指标的不同以及研究位置的变化而不同。其中RAD、RLD和RVD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同,但RVD的差值比例远高于其他指标,且深土层的差值比例普遍高于浅土层。因此,以2 mm为吸收判定标准时,选取RLD和RAD更能准确反映吸收的真实空间分布格局,且该标准更适用于在进行相对较浅的土层中开展研究,采用2 mm为阈值划分吸收研究细垂直分布特征时建议以各形态指标在各个土层所占比例来进行描述。本研究仅针对毛白杨开展,研究结果在不同树种间是否存在普适性仍有待后续开展类似研究进一步验证。
刘媛席慧青陈姝含邸楠席本野
关键词:吸收根根系形态毛白杨
热带和温带次生林藤本植物吸收和叶功能性状研究
藤本植物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直立木本植物相比,藤本植物通常具有较强的资源竞争能力和生态适应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为采伐导致森林破碎化程度的日益增加,促使藤本植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在热带和温带地区出现明显的激...
王思远
关键词:次生林藤本植物
热带亚热带26种蕨类植物的吸收解剖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植物吸收的生理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研究其解剖结构有助于揭示植物的环境适应策略。热带亚热带地区蕨类植物丰富,生态和经济价值较高,但目前对这一重要植物类群的吸收解剖特征的研究仍然缺乏。该研究测定了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4种典型森林的共26种蕨类植物吸收的解剖特征,分析它们的种间差异,结合系统发育与全球自然分布区的气候因子解释系性状的变异。同时,通过收集亚热带木本被子植物和温带蕨类植物相关的已发表数据,比较不同类群的系性状相关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1)这些蕨类植物吸收特征的种间差异显著, 8个系性状的种间变异系数范围为20.61%–41.75%。(2)除皮层厚度外系性状无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说明性状变异受系统发育的影响较小;气候因子显著影响系特征,直径和皮层厚度随着最干月(季)降水量减少而增大。(3)随着吸收直径的减小,亚热带木本被子植物趋于具有更低的皮层厚度/中柱直径比值,而蕨类植物则相反;与温带蕨类相比,该研究中蕨类植物具有更大的直径、皮层厚度和管胞直径。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热带亚热带蕨类植物系生理生态适应性的认识。
项伟黄冬柳朱师丹
关键词:吸收根系统发育

相关作者

李宏
作品数:233被引量:734H指数:14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枣树 杨树 光合特性 井式 漫灌
郭光华
作品数:17被引量:82H指数:7
供职机构:新疆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根长密度 吸收根 根系空间分布 龄期 红枣
谷加存
作品数:58被引量:817H指数:18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曲柳 细根 落叶松 细根生物量 细根形态
杨婵婵
作品数:13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根系空间分布 根长密度 吸收根 红枣 枣树
王韶仲
作品数:9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细根 吸收根 细根生物量 水曲柳 根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