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篇“ 呼气流速受限“的相关文章
- 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流速受限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评估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中呼气流速受限的发病率,并确定与呼气流速受限相关的主要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202例,通过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试验分为呼气流速受限组和非呼气流速受限组,在患者行机械通气12小时内测定呼吸力学指标,每日测定呼吸力学指标,连测3日。所有患者均行简化急性生理状态评分系统(SAPS)评分和器官衰竭评分(SOFA);改良的英国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评分量表(mMRC)评定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结果22.77%的患者存在为呼气流速受限,其中脓毒性休克39例、ARDS 25例、失血性休克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恶化32例、急性呼吸衰竭45例、心力衰竭12例和脑血管病合并肺炎22例。呼气流速受限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较高,呼气流速受限与心脏病史、慢性肺病史有关(均P<0.05)。呼吸力学数据方面,呼气流速受限患者呼吸困难评分较差,最大气道阻力高,弹性阻力增加,具有较高的呼气末正压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峰值压较高,氧合指数较低(均P<0.05)。呼气流速受限组患者SOFA评分、SAPSⅡ评分均较高,机械通气时间更长,具有更高的病死率(均P<0.05)。结论BMI高、肺病或心脏病史是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流速受限的高危因素。呼气流速受限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更差。呼气流速受限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预后差。
- 侯丽艳贾如江王景梅
- 关键词:呼气流速受限
- 呼气相气道内负压法检测呼气流速受限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呼气相气道内负压法(NEP)检测呼气流速受限(EFL)在儿童哮喘患者中实施的可行性,及其与常规阻塞性肺通气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加拿大医学研究委员会推荐的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级标准(MR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6~12月在该院就诊的儿童哮喘患者64例,其中46例稳定期,18例急性发作,给予MRC评分,然后分别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及NEP检测EFL.结果 (1)所有哮喘患儿均能很好耐受NEP.(2)肺通气功能情况:64例哮喘患儿的FEV1均值为(71.33±13.92)% pred,18例急性发作患儿FEV1均值为(52.91±13.87)% pred.(3)MRC评分:64例哮喘患儿中10例MRC评分为2分,其余54例MRC评分为1分.MRC与FEV1的相关系数是-0.635(P<0.05).(4)NEP检测EFL情况:46例哮喘患儿坐位和仰卧位均未出现EFL,8例坐位和仰卧位均有EFL,10例坐位时无EFL,仅仰卧位出现EFL.3分法EFL与FEV1及MR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7、0.964(P <0.05).5分法EFL与FEV1及MR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6、0.966(P<0.05).结论 (1)NEP可用于检测儿童哮喘的EFL情况.(2)NEP检测EFL与FEV1显著相关.(3)NEP检测EFL指标和FEV1均与MRC评分显著相关,但EFL与MRC评分的相关性更强.
- 李俊梅郑成中陈爱欢
- 关键词:哮喘儿童呼气流速受限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 呼气相气道内负压法检测呼气流速受限在哮喘患儿中应用
- FEV1是目前临床上评价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及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的主要客观指标。但临床上常碰到FEV1下降程度与呼吸困难严重度不相符的情况,因此寻找能更准确反映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的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呼气相气道内负...
- 李俊梅陈爱欢
- 关键词:儿童哮喘呼气流速受限
- 文献传递
- 呼吸体操治疗重度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呼吸体操方法治疗重度至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稳定期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呼吸体操组(A组)20例和无呼吸体操组(B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体操8周,B组患者不给予呼吸体操锻炼,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8周前后MRC呼吸困难(MRC)评分、最大呼气压力(MEP)、最大吸气压力(MIP)及肺通气功能。【结果】A组呼吸康复后的MRC评分显著低于8周前(P〈0.01),MEP和MIP显著高于8周前(P〈0.01),A组8周前后差值与B组8周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呼吸康复后最大通气量(MVV)显著高于8周前(P〈0.01),其他肺功能指标8周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MVV8周前后差值与B组8周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呼吸体操能明显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增加运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
- 唐文辉招强光盛艳张宏美朱荣辉王冬梅刘灼帆
- 关键词:慢性病体操
- 呼气相气道内负压法检测呼气流速受限应用于儿童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可行性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前、后呼气流速受限(EFL)情况,并与常规的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作为判断指标的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探讨EFL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判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非急性发作期哮喘30例患儿,采用呼气相气道内负压(NEP)法检测患儿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前、后EFL情况。结果3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中,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阳性者(BPT阳性组)19例,阴性者(BPT阴性组)11例。BPT阳性患儿激发前、后FEV1分别为(1.71±0.52)L和(1.21±0.34)L,FEV1pred%下降率为(29.04±7.49)%,19例BPT阳性患儿激发前和激发后分别有1例和3例出现卧位EFL,坐位时均无EFL,患儿3分法EFL和5分法EFL激发前(分别为1.05±0.23和0.05±0.22)与激发后(分别为1.16±0.37和0.26±0.6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55和1.714,P分别为0.163和0.104)。BPT阴性患儿激发前、后FEV1分别为(1.89±0.80)L和(1.79±0.78)L,FEV1pred%下降率为(6.09±5.29)%,11例BPT阴性患儿激发前与激发后均无EFL。结论NEP法检测EFL不能敏感反映传统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判断标准(FEV1pred%下降≥20%)的变化,其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可行性和阳性判断标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 陈爱欢陈荣昌李俊梅刘奇钟南山
-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激发试验呼气流速受限
- 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康复方法临床应用研究
- 1.目的:观察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康复方法在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中的作用,期望为COPD患者呼吸康复提供新的更为有效的方法。
2.方法:按2006年GOLD标准来选择稳定期重度至极重度COPD...
- 张在其
- 关键词:缩唇呼吸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肌功能
- 文献传递
- 呼气相气道内负压法检测呼气流速受限应用于儿童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可行性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前、后呼气流速受限(EFL)情况,并与常规的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作为判断指标的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探讨EFL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判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非急性发作期哮喘30例患儿,采用呼气相气道内负压(NEP)法检测患儿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前、后EFL情况。结果3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中,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阳性者(BPT阳性组)19例,阴性者(BPT阴性组)11例。BPT阳性患儿激发前、后FEV,分别为(1.71±0.52)L和(1.21±0.34)L,FEV。下降率为(29.04±7.49)%,19例BPT阳性患儿激发前和激发后分别有1例和3例出现卧位EFL,坐位时均无EFL,患儿3分法EFL和5分法EFL激发前(分别为1.05±0.23和0.05±0.22)与激发后(分别为1.16±0.37和0.26±0.6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55和1.714,P分别为0.163和0.104)。BPT阴性患儿激发前、后FEV。分别为(1.89±0.80)L和(1.79±0.78)L,FEV。下降率为(6.09±5.29)%,11例BPT阴性患儿激发前与激发后均无EFL。结论NEP法检测EFL不能敏感反映传统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判断标准(FEV1下降≥20%)的变化,其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可行性和阳性判断标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 陈爱欢陈荣昌李俊梅刘奇钟南山
-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激发试验呼气流速受限
- 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观察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康复训练在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呼吸困难、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耐力、呼吸肌功能及肺功能等方面的效果。方法:按2006年GOLD标准来选择稳定期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C组,每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患者接受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康复训练8周;B组患者接受缩唇呼吸康复训练8周;C组患者无呼吸康复训练。A、B组患者在呼吸康复训练前后和C组患者在8周前后分别测定6MWD、MRC评分、ADL评分、MEP、MIP及肺功能。结果:①A、B组呼吸康复训练后的呼吸困难MRC评分均比其呼吸康复训练前的有非常显著性下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②A、B组呼吸康复训练后的ADL评分均比其呼吸康复训练前的有显著增加且两者之差异也有显著性。③A、B组呼吸康复训练后的6MWD、MEP、MIP与MVV均比其呼吸康复训练前有非常显著性增加。④A、B两组训练前后的FEV1、FEV1(pred%)、FVC、FVC(pred%)、PEF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①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ADL能力,增加运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②缩唇呼吸训练是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③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康复训练在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的ADL能力、运动耐力、呼吸肌功能等方面不同程度地比缩唇呼吸康复训练更为显著,可认为是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更为有效的呼吸康复训练的方法。④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康复训练和缩唇呼吸康复训练除能提高每分钟最大通气量之外,不能明显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
- 张在其陈荣昌杨全坤李平王承志张智慧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肌功能肺功能
- 呼气流速受限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可行性被引量:3
- 2007年
- 1994年Valta等首次提出了不需患者主动配合用力呼吸而仅在潮气呼吸下进行的呼气相气道内负压(NEP法)检测呼气流速受限(EFL)的方法,目前采用NEP法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EFL的相关研究结果提示,EFL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能更敏感反映COPD和哮喘患者呼吸困难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但目前有关NEP法检测EFL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可行性尚不明确。我们采用NEP法检测COPD和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前、后EFL的变化,并与常规FEV1判断指标进行比较,探讨NEP法检测EFL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可行性。
- 陈爱欢陈荣昌李俊梅刘奇钟南山
- 关键词:支气管舒张试验呼气流速受限用力呼气容积支气管舒张剂哮喘患者NEP
- 呼气负压技术检测呼气流速受限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
- 2007年
-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气流受限的常用方法,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防治方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之比(FEV1/FVC)<70%、FEV1≤80%预计值可视为呼气气流受限(EFL).该方法需要受试者高度配合,在婴幼儿、年老体弱及需机械通气等患者中难以进行,且可因技术原因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所以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来检测气流受限、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995年Koulouris等[1]建议在患者潮气呼气时,在口部外加一个负压,即采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来检测EFL.本文旨在对NEP技术检测EFL及其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秦慧李燕芹
- 关键词:呼气流速受限呼吸道疾病气流受限用力呼气容积疾病严重程度
相关作者
- 陈爱欢

- 作品数:108被引量:1,488H指数:19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儿童 哮喘 儿童哮喘 支气管哮喘 呼气流速受限
- 李俊梅

- 作品数:20被引量:130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
- 研究主题:呼气流速受限 儿童支气管 儿童 支气管激发试验 呼气相
- 钟南山

- 作品数:1,160被引量:10,734H指数:48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 研究主题:哮喘 支气管哮喘 慢性咳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炎症
- 刘奇

- 作品数:7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呼气流速受限 儿童支气管 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舒张试验 儿童
- 秦慧

- 作品数:24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气流速受限 肺纤维化 用力呼气容积 血管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