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97篇“ 和平发展道路“的相关文章
和平发展道路
本书首先介绍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提出和确立的国际背景,分析了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困境和启迪,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国内政治、中国文化等视角论证了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
袁胜育著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和平外交
2025年
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独特道路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颠覆了西方式现代化依靠武力殖民掠夺的大国崛起道路,彻底改变了西方现代化导致的“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两极分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主导和引领了中国特色大国和平外交,为当今地缘政治动荡多变的世界格局带来和平、安全与稳定的期望。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和平外交的内在逻辑和路径选择,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安全,是世界和平繁荣之本、地区安全稳定之基、国家和谐和睦之源。西方式现代化发展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当今“全球南方”新势力崛起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反映,预示着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到来。“全球南方”以独立自主与和平稳定为国家政治底色,以经济繁荣和话语地位为国家经济本色,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塑造一种新型的国际秩序观,在客观上酝酿并引领一种非西方的世界变革潮流是中国特色大国和平外交依托的基本力量。
杨鲁慧朱绪健
中国式现代化与走和平发展道路:内在关联、历史耦合与路径内嵌
2025年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新型现代化模式,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新方案,它摒弃了西方现代化对外扩张的野蛮老路、开拓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文明新路。从理论逻辑、历史进程、实践路径这三个层面看,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为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坚实基础,两者发展进度趋同、价值目标一致。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与走和平发展道路耦合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呈现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走和平发展道路同频共振的实践图景。
毛娅楠
关键词: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较优势历史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三重维度
2025年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根植于中华文明孕育的“和谐共生”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征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提炼出的独特智慧结晶,符合中国根本利益、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大势,为人类实现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的选择。从历史维度、文化维度和价值维度,对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剖析,探寻其规律,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作出有益的探索。
晁萌苒李仁银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三重维度
“变”与“不变”: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
2025年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源于中华“和合”文化的基因传承,源于对和平主题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价值信条的执着坚守,源于对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梳理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演进历程的内在逻辑,一方面,身份认知、时代背景、发展范式随客观现实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传统“和合”文化、党的领导与马克思主义和平观等内在特质保持不变,即文化认知、领导核心与指导思想一脉相承。新时代科学把握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应从系统与要素、客观与主观、理论与实践等视角分析其“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于文豪
关键词:内在逻辑辩证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宪法价值构造论
2025年
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维度上本质要求的路径表达。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宏大叙事置于宪法逻辑中的一类价值样态,往往依托相关宪法规范设定以及变迁,成就其根本法规范基础并实现同步更新。相应的宪法价值构造不妨依托主旨意涵、宪法价值要素及其宪法价值导向要义,从价值层面围绕现行宪法蕴含的和平发展理念来具体解析。作为目的性价值的和平道路现代化和作为道德性价值的发展道路现代化成就了所涉主旨意涵的二元面向,并分别指向文明、安全与主权宪法价值要素,以及协同、可持续与互利共赢宪法价值要素。最终可以之为例证,探究其他特征面向的中国式现代化置于宪法逻辑中的理想模式预期。
赵谦董亚辉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
体育外交助力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历史演进、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
2025年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部分,为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贯彻“和平发展”理念,推动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以及各领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从历史演进来看,我国体育外交助力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主要经历了艰难起步中争取国际权益、初步发展中打破西方垄断、稳步建设中提升话语地位、全面推进中倡导和平理念四个历史阶段。现阶段,体育外交助力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还面临着战略思想统筹性有待深化、国际话语引领力仍需增强、交流机制前沿性尚显不足、对外援助影响力相对孱弱以及民间组织规范化亟须完善等现实困境。未来,需聚力于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精神内涵,筑牢“积极维护国际秩序”的现代化体育外交战略思想,建设“助力传播和平理念”的现代化体育外交话语体系,搭建“推动国际友好交流”的现代化体育外交沟通机制,构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现代化体育外交对外援助,打造“牢固国际坚实友谊”的现代化体育外交民间组织,以持续发挥体育外交事业助力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的功能。
高英哲韩贝宁鲁长芬
关键词:体育外交体育强国和平发展道路大国外交
何以必然 何以可能: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2025年
审视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既是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内在意蕴的应有之义,也能为回答人类未来何去何从的“世界之问”提供重要参考。这条和平发展道路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辟的,蕴含了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是在以西方现代化道路为镜鉴中开辟的,蕴含了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引领中开辟的,蕴含了不负使命的担当精神;是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开辟的,蕴含了捍卫国家和人类安全的天下情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新问题与新挑战,这条和平发展道路必将展现出更为深刻的价值。
李冉郭小凡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推进路径
2025年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指引,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孕育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着眼于对时代发展大势的科学研判,“四个层面”相互连接,构成了这一命题的生成逻辑。从价值意蕴看,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且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和平因素、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四个答案”相得益彰,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从推进路径看,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做到“四个统筹”,即统筹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民族复兴与世界进步、统筹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与中国国际话语权。
赵少华宋婷婷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语言文字事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以和平发展道路为视角
2025年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语言文字事业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石。语言文字不仅搭建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上跨越文化鸿沟的桥梁,也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增强国际中文传播能力的关键要素。以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描绘和平发展道路的研究图景,挖掘语言文字与和平发展道路建设的研究演进趋势,梳理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历程,阐释文字规范与国际话语权建设的关系,为探究语言文字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中的使命提供思路。
褚静张加乐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

相关作者

宫力
作品数:71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主题:中国外交 毛泽东 邓小平 外交 中国对外战略
黄仁伟
作品数:154被引量:55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经济一体化 全球治理 中国经济 邓小平
赵可金
作品数:239被引量:1,207H指数:1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
研究主题:公共外交 外交 中国外交 美国政治 共同体
原新
作品数:282被引量:2,687H指数:30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人口老龄化 人口 老龄社会 老龄化 生育政策
李君如
作品数:571被引量:1,30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党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