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篇“ 和田河流域“的相关文章
和田河流域防洪预警预报系统研究
2024年
文章建立了由监测和预警组成的和田河防汛指挥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和田河流域预警预报系统。该系统制定了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能有效对洪水进行防护和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洪水灾害损失。
白雪
关键词:和田河流域防汛指挥系统预警预报系统应急预案
新疆和田河流域生态输水效益评估
2024年
开展生态输水效益评估,对于指导水资源精细化管理与高效利用及生态精准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基于植被调查和遥感监测等数据,客观评估了和田河流域近五年来的生态输水效益,结果表明:生态输水淹灌面积达28.87万亩,影响面积38.4万亩;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计算得到地下水储量增长在20 mm以上;胡杨幼苗大量萌发,林龄结构优化,个体长势好转,植被覆盖度提升;遥感生态指数RSEI提升41.18%,生态等级状况为差的区域减少2.949万亩(12.69%),生态等级状况为优的区域增加0.02万亩(65.89%);生态输水过程中存在着监测评价体系不完善、输水靶向不精准等问题。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干旱区生态输水精准化、科学化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也为类似地区开展生态修复效益评估提供了借鉴。
陈红川郭法强魏光辉
关键词:水资源和田河流域生态输水
和田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配置研究
面对和田河流域遭受的干旱缺水挑战,本研究聚焦于水资源紧张背景下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在降雨稀少、蒸发强烈以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绿洲经济与荒漠生态对水资源的激烈竞争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研究旨在探寻经济与生态...
高宇
关键词:平原水库
和田地区和田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调查研究
2024年
和田河和田河流域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为玉龙喀什、喀拉喀什流经区形成的冲积平原和浅滩农业提供水资源。和田河流域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土地面积较大,但可用耕地面积不多,并且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分布零散。且随着城市化的扩张,不可避免地侵占农业用地,再加上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科技化水平不高,土地的生产能力有所停滞,限制了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和田地区和田河流域的农业生态,调查近年来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了解城市化发展侵占农业土地的情况,同时提出对应的策略,对和田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和田地区耕地保护和进一步探索农村发展模式提供了依据。
陈艳
关键词:和田河流域土地资源农业
基于SRM水文模型的和田河流域融雪径流模拟
2024年
根据新疆和田地区流域水文气象数据、DEM数据与MODIS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融雪径流模型进行和田河流域的融雪径流模拟研究。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模型模拟得到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2.87×10~8 m^(3),与实际的年均径流量之间的误差为4.034%。拟合优度确定系数与体积差分别为0.927和11.011%。研究结果表明,相似流域参数推求结合SRM模型在和田河流域的融雪径流模拟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可用于区域水资源管理研究。
张能春
关键词:和田河流域径流模拟
和田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及模拟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涉及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的复杂系统。研究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确保自然与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石,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的环节。和田河流域是塔里木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南...
杨晓文
关键词:和田河流域
和田河流域水化学特征与地下水补给来源分析
2024年
为研究和田河流域水化学与地下水补给特征,采用SPSS数理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以及氢氧和14C同位素示踪等方法对不同地貌单元中的水体(井水、坑塘水和水)进行了水化学组成特征、补给来源和转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各水体主要起源于南部海拔2000 m以上的中高山区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从山区到沙漠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具有较明显的分带特征。不同水体pH值均呈弱碱性,离子之间组分和TDS值差异较大,整体呈坑塘水>井水>水的规律。少数地下水样点中NO3-含量显著异常。(2)砾质平原区地下水大量接受地表水的垂向脱节型补给。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值小,更新速度快,以水岩溶滤控制作用为主,水化学类型多呈SO4·Cl-Ca·Mg型。(3)细土平原区地下水TDS值变幅大,多为Cl·SO_(4)-Na型。其中,间地块内,靠近上游地下水接受地表水及邻区侧向径流补给,14C年龄小;中下游地区地下水氢氧同位素“氧漂移”现象普遍。分水岭处地下水14C年龄大,近岸处年龄小,地下水与水联系密切。间地块两侧地下水分别沿东北、西北方向径流,最终排泄于外围沙漠区。研究结果可为和田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李小等常亮段瑞王倩张群慧杨炳超
关键词:水化学地下水补给来源同位素和田河流域
基于同位素与水化学的和田河流域地下水径流特征分析
2024年
为探讨和田河流域地下水形成转化和径流特征,以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和水化学取样为基础,通过SPSS数理统计、Q型聚类分析、Gibbs图解法和两条典型剖面模拟分析,结合水化学特征分析和同位素(D、^(18)O、T和^(14)C)示踪验证。结果表明:1)从南到北(中高山区→山前砾质平原→细土平原→沙漠区),地下水径流条件越来越差。TDS值逐渐从0.49g/L增大到4.80g/L,水化学类型由HCO_(3)·SO_(4)-Ca·Na型渐变为Cl·SO_(4)-Na型,主要水化学控制作用从溶滤作用变为蒸发浓缩作用。2)从出山口隐伏断裂处径流至和田市西南侧2.5km处的古江巴格乡,地下水同时接受上游侧向径流和水淋滤式脱节型补给,径流速度快。TDS值由上游的1.8g/L减小至0.6g/L,年龄<100a。径流至英艾列克水库过程中,期间地表水与地下水多次混合,二者转化关系极其复杂。英艾列克水库以北,地下水径流速度滞缓,地下水年龄分布范围较大,多在100~1000a之间。3)下游细土平原区潜水–承压水含水层结构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径流强度在不同深度上表现不同,垂向差异性明显。以地下深度80m为分界线,地下水径流呈现出“上部浅层区速度快、TDS值低、年龄小;下部深层区速度慢、TDS值高、年龄大”的分层特征。二者之间水力联系较弱,仅存部分越流补给关系。4)在间地块,地下水由分水岭向其两侧径流。东侧径流至玉龙喀什西岸,西侧径流至喀拉喀什东岸。两岸地下水接受侧向径流和水入渗补给后,各自分别朝东北方向的洛浦县杭桂乡和西北方向的墨玉县奎牙乡径流,最终均排泄于周边的沙漠区。研究可为和田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李小等常亮杨炳超杨炳超王倩王倩
关键词:地下水循环同位素水化学典型剖面和田河流域
2022年度和田河流域生态输水效益评估
2023年
文中基于水文数据收集、实地植被调查和遥感监测等结果,从淹灌过程和淹灌效率、地下水和土壤水响应、植被生长与群落结构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格局等方面,对2022年度和田河流域生态输水效益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2022年度和田河流域生态输水量大、完成度高、适度淹灌的面积广,生态输水累计4.50亿m^(3),达到预定目标的425%,淹灌面积达到77.55万亩,影响面积106.93万亩;土壤水分条件改善,土壤湿润化发展,流域由特旱区逐渐转化为轻旱、中旱区,重旱区由31.8%减少到24.0%,特旱区由7.4%减少到1.9%;生态输水提高了胡杨的植被覆盖度,促进植被生长,胡杨林高覆盖面积占比由29.7%增加到59.3%;输水区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由中差等级向优良等级转变,2018~2022年间RSEI等级为差等的面积占比由5.2%下降至1.70%,优等区面积占比由0.2%增至1.1%。
郑刚
关键词:和田河流域生态输水
基于CMIP6多模式的和田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被引量:6
2023年
气候系统模式是对历史和未来气候模拟最广泛有效的工具,但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使其无法直接用以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本文采用基于分位数映射的日偏差校正(DBC)、多模式集合(MME)平均和基于皮尔逊r相关系数的加权集合(r-MME)平均方法,以1971—2000年为基准期,评估6种气候模式在和田河流域的适用性;运用r-MME方法对未来SSP1-2.6、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各模式的偏差校正结果进行集合,分析未来近期(2021—2050年)、远期(2061—2090年)日最高、最低气温以及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基于DBC的r-MME融合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各模式的优势,可大幅提高气候模式模拟的精度,年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与实测序列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18、0.821和0.878;3种情景下的气温和降水均呈现增加趋势,其中低强迫SSP1-2.6情景下的增幅最小,远期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的平均增量分别为2.830、2.523℃和46.412 mm,高强迫SSP5-8.5情景下的增幅最大,远期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的平均增量为5.697、6.452℃和93.206 mm;同时,未来温差的逐渐减少使得流域“暖湿化”现象更加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气候变化下和田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水资源预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何朝飞骆成彦陈伏龙龙爱华龙爱华
关键词:和田河流域偏差校正气候变化

相关作者

黄领梅
作品数:129被引量:512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径流 和田河流域 降水 小波分析 水资源
沈冰
作品数:365被引量:2,732H指数:27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径流 降水 地下水 气候变化 水资源
周金龙
作品数:307被引量:1,821H指数:22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地下水 平原区 水化学特征 干旱区 水化学
李玲
作品数:24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和田河流域 电场 验槽 分频器 交流电
李卫红
作品数:416被引量:4,632H指数:4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河下游 塔里木河 地下水埋深 干旱荒漠区 干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