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2篇“ 喀斯特流域“的相关文章
贵州典型喀斯特流域土壤氧化铁特征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
探究亚热带喀斯特流域土壤氧化铁特征及其分异,对认识这类特殊地域综合体上土壤的发生发育及类型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流域内53个典型剖面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诊断表层和诊断表下层不同形态氧化铁含量并计算其风化度指标,分析土壤氧化铁特征及其分异情况,探讨成土环境和土壤属性对氧化铁特征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由诊断表层至诊断表下层,全铁、游离铁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分别为25.54%和39.63%,铁氧化物具有在诊断表下层富集的特征;诊断表层铁活化度高于诊断表下层,而铁游离度和铁晶胶率与之相反。大部分诊断表下层土壤游离铁在30 g·kg^(-1)以上,铁游离度≥50%,铁活化度<30%,土壤处于中期脱硅富铝化阶段。母岩、土地利用、流域部位、有机质、pH、黏粒阳离子交换量和质地等对不同形态土壤氧化铁含量及其风化度指标分异均有显著影响(P<0.05);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母岩与有机质对各氧化铁特征(除铁游离度)分异的解释力较大,二者交互作用下的q值最大(全铁41.9%、游离铁39.8%、非晶质铁40.1%、铁活化度41%、铁晶胶率52.5%),因此母岩和有机质为亚热带喀斯特流域土壤氧化铁特征分异的主控因子。
徐祖亮陆晓辉曾海莲邹钰峰
关键词:氧化铁影响因素
喀斯特流域径流侵蚀力的时空分异及其对岩溶特征因子的响应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西南喀斯特区土壤侵蚀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喀斯特流域特征环境因子如何影响土壤侵蚀的直接驱动力—径流侵蚀力,目前尚不十分明晰。[方法]以西南喀斯特地区的野纪河流域为例,基于流域出口水文站长系列高频实测数据,采用水土评估工具(SWAT)和偏最小二乘模型(PLSR)评估了2005—2020年流域径流侵蚀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解析了主要喀斯特环境因子对径流侵蚀力的影响。[结果]流域多年平均径流侵蚀力为2326.47 m ^(4)/(km ^(2)·s),并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2005年径流侵蚀力高值主要分布北部和中部,而2010—2020年,径流侵蚀力高值区逐步向中南部转移。时间上,受益于岩溶区“十一五”以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野纪河流域径流侵蚀力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岩性、基岩裸露、坡度是影响野纪河流域径流侵蚀力变化的主导控制因子,对径流侵蚀力时空分异的共同解释度达57.7%。[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流域水侵蚀导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改善喀斯特区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赵丽娜李瑞袁江敬俊
关键词:土壤侵蚀SWAT模型
基于源汇景观理论的喀斯特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估及景观格局优化 ——以黄后小流域为例
水质恶化已被公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全球性问题,非点源污染作为威胁水质安全的主要来源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众多研究的主题。喀斯特地区水污染问题对环境构成严重危害,影响生态安全、资源可持续开发和水资源有效利用。鉴于其作为饮用水源的重...
汪昊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喀斯特流域景观格局优化
典型喀斯特流域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不断增加,人类面临着水和土壤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巨大威胁。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水文环境复杂,土壤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且具有高重金属地球化学背景,对重金属污染...
穆地金
关键词:喀斯特流域重金属污染评价
典型喀斯特流域介质结构的降雨-径流机制研究——以黔中地区为例
2024年
[目的]探究喀斯特流域介质结构的降雨—径流机制,为合理利用黔中地区水资源及防洪防旱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黔中20个典型流域为研究样区,分析流域降雨、径流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支持向量回归(SVR)开展多尺度降雨—径流模拟,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流域介质结构的降雨—径流机制。[结果](1)黔中1979—2021年降雨呈缓慢上升趋势(5.02 mm/a),径流呈缓慢下降趋势(-0.17亿m^(3)/a),两者在空间上总体分布不均匀;(2)通过径向基核函数(RBF)训练的SVR相对准确,模拟精度:秋季>冬季>春季>全年>夏季;(3)单因素单因子影响:非喀斯特(0.764)>低活性强酸土(0.566)>峰林地貌型(0.459)>草丛(0.456)>连续性白云岩喀斯特(-0.435)>栽培植被(-0.426);(4)单因素耦合影响:土层覆盖结构(0.714)>地貌组合结构(-0.529)>岩石组成结构(-0.446)>植被分布结构(0.323),多因素耦合影响:234(-0.702)>1234(-0.679)>23(0.607)>34(-0.604)>24(-0.547)>134(-0.544)>13(0.507)。[结论]SVR适用于黔中地区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流域介质结构对降雨—径流影响较大。
杨树平贺中华王茂强王茂强陈莉会谭红梅顾小林许明金
基于RVA法喀斯特流域水库水文特征变化分析——以红枫湖为例
2024年
由于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显著,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各类用水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根据统计数据,贵州目前拥有大约2000座水库,其中大部分水库已从发电和防洪功能转变为主要以供水为目的,其次兼顾发电和防洪。研究以贵州红枫湖水库为研究区域,采用被广泛应用于水库水文特征变化评估的变异性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VA),对其进行分析。根据主要水文信息,从流速变化幅度、持续时间、频次、历时性和变化率等多个角度,分析了33个关键生态价值参数的水文情势变化规律。水文情势的变化规律是影响河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综合分析国际水文演变指数(IHA)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喀斯特流域水库水文情势特征的变化规律,为流域规划决策提供了数据和理论基础。
刘璐
关键词:水文情势
中国南方喀斯特流域气象农业及水文干旱驱动机制研究
本书主要从流域结构与功能关系论述喀斯特流域气象、农业及水文干早驱动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喀斯特流域结构与功能关系探讨,流域气象农业水文干早特征识别,流域结构的降雨径流滞后效应分析,流域气象干早与农业水文干早联合概率构建,流域...
贺中华
中国南方喀斯特流域农业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机制研究
自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干旱化日益严重。尤其中国南方喀斯特流域水重水系对降雨径流过程影响导致喀斯特干旱显著,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耦合对气象与农业干旱影响、探究干旱传播及机制,对喀斯特干旱灾害监测和生...
潘杉
关键词:气候变化
喀斯特流域外源酸对碳酸盐岩溶蚀及碳汇效应影响研究
全球碳酸盐岩风化产生的碳汇通量是森林碳汇的33%,土壤碳汇的70%,且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使其具有巨大的“增汇”潜力。人类活动或自然的地球化学变化产生的外源酸可显著加速流域侵蚀,降低区域碳汇。计算岩溶碳汇效应时若不考虑外源...
王翠
关键词:溶蚀机理
外源酸对喀斯特流域碳汇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喀斯特流域水化学特征变化以及外源酸对碳酸盐岩风化的贡献率,以双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3月、6月、10月和12月对流域进行4次监测,共选取17个水样点,通过简单数理分析、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值法、质量平衡模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pH值介于7.81—9.00之间,流域整体呈弱碱性,阳离子以Ca^(2+)为主,占总阳离子的72.44%,Mg^(2+)次之,占总阳离子的24.38%,阴离子以HCO_(3)^(-)为主,占总阴离子的89.97%,流域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型.流域岩石风化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Ca^(2+)、Mg^(2+)及HCO_(3)^(-)均来自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NO3-以农业活动与大气沉降为主要来源,而SO_(4)^(2-)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外源酸(硝酸、硫酸)溶蚀流域碳酸盐岩产生的(Ca^(2+)+Mg^(2+))占[Ca^(2+)+Mg^(2+)]_(总)的季节变化分别为38.46%、30.55%、28.68%、38.41%;产生的HCO_(3)^(-)占[HCO_(3)^(-)]总的季节变化分别为25.49%、18.97%、17.16%、24.18%.季节上,受人类活动与降雨稀释效应的影响,贡献比例均表现为春、冬两季高于夏、秋两季.
苏丹周忠发黄静石亮星龚晓欢张恒张恒
关键词:喀斯特流域水化学特征

相关作者

梁虹
作品数:135被引量:916H指数:19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喀斯特流域 喀斯特地区 水资源承载力 枯水 流域
贺中华
作品数:83被引量:325H指数:10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喀斯特流域 喀斯特地区 水文干旱 气象干旱 GIS
焦树林
作品数:94被引量:564H指数:13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喀斯特流域 水库 溶解无机碳 喀斯特地区 碳
陈喜
作品数:236被引量:1,149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地下水 流域 径流 水文地质参数 降雨
陈晓翔
作品数:62被引量:53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GIS 喀斯特流域 遥感 风场反演 海面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