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篇“ 四川桤木“的相关文章
截干和喷施多效唑对四川桤木种实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营建种子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林业生产提供遗传品质及播种品质均优良的林木种子,但随着种子园母树年龄的增长及树体的增大,人工采种成本变高、难度变大,且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也有所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降低采种的成本和...
李雪
关键词:多效唑四川桤木喷施浓度
不同无性系四川桤木嫁接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不同无性系四川桤木1年生嫁接幼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了解不同无性系嫁接幼苗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能力,为筛选适宜地区发展的优良无性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将苗圃地划分为3个区组,每个区组包含若干个小区。2015年11月将采自四川省宣汉县、恩阳区和金堂县的34株四川桤木优树穗条嫁接于长势基本一致的砧木上,每小区内约嫁接100株(重复3次)。2016年8月中旬测定小区内所有嫁接幼苗的株高和基径,根据测定结果在每个小区内选出3株平均株作为待测植株,测定待测植株不同部位的生物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无性系嫁接幼苗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的差异。【结果】四川桤木嫁接幼苗地上部分鲜质量表现为叶>主干>侧枝,叶片和主干相对含水量在50%以上。叶片和主干在地上部分生物量中占比较大,侧枝生物量占比最小;地下部分各根径生物量大小表现为粗根>细根>中根。生物聚类分析表明,34个四川桤木无性系嫁接幼苗可分为3类,其中第2类无性系幼苗总生物量最大,第1类次之,第3类最小。3类无性系幼苗之间生物量分配比较,第2类无性系植株分配给侧枝和细根的生物量最大;第1类无性系植株主干生物量占比较高,而叶片和细根生物量占比最小;地下以第3类无性系植株叶片生物量占比最大,侧枝和主干生物量占比最小,粗根生物量占比最大。【结论】不同无性系四川桤木1年生嫁接幼苗的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其中第2类无性系幼苗总生物量最大且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较均匀,可能对光照条件和土壤水热条件的适应能力最强;第1类无性系总生物量次之,可能对光照条件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对土壤水热条件的适应能力不高;第3类无性系总生物量最低,可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低。
白文玉冯茂松铁烈华汪亚琳高嘉翔赖娟戴晓康
关键词:四川桤木无性系生物量生物量分配
不同海拔高度对四川桤木生长的影响
2021年
以三个不同海拔区域11年生的四川桤木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生长量、林分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四川桤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规律一致,在海拔440~480 m时保存率和存活率最高,分别能达到92.28%和89.38%,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异特点也基本一致;海拔在440~480 m时,平均树高最高,为18.46 m,平均胸径也最大,为15.86 cm;四川桤木种植11年后,三个海拔区间的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海拔680~730 m时林分生长与林地地力恢复达到平衡状态。
刘年元杜斌钟少伟张鹏
关键词:桤木海拔成活率保存率
四川桤木不同无性系1a生嫁接幼苗生长及叶片养分含量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四川桤木不同无性系嫁接幼苗生长及叶片养分含量的特征,为桤木无性系初级种子园和国家级桤木良种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2月在平昌县采集30株四川桤木优树的穗条并嫁接,同年9月测定嫁接幼苗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结果】不同无性系嫁接幼苗的株高、基径、生物量、根冠比、叶片N、P、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株高范围为139.33~221.67 cm,基径范围为6.46~20.83 mm,叶片N含量范围为8.82~16.44 g/kg,叶片P含量范围为0.87~2.18 g/kg,叶片K含量范围为5.92~14.64 g/kg。其中无性系PC7、PC8、PC9的生长较好,叶片N、P、K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生长特征可将30个无性系嫁接幼苗分为3类,第3类无性系(PC7、PC8、PC9)平均株高、基径、生物量及叶片N、P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两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四川桤木不同无性系嫁接幼苗叶片N、P、K含量与株高、基径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结论】四川桤木不同无性系1a生嫁接幼苗的生长状况与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具有一定差异,其中第3类无性系(PC7、PC8、PC9)长势最佳,各器官生物量最大,叶片养分含量丰富。
白文玉张林成铁烈华冯茂松汪亚琳高嘉翔赖娟戴晓康
关键词:四川桤木无性系幼苗叶片养分化学计量
四川桤木营养袋苗两段式育苗技术探讨
2020年
桤木是我国特有树种,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以及云南和贵州等地,可营造纯林或针阔混交林,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培育有着重要意义。四川桤木通过营养土容器苗培育,能够显著提升培育质量。基于此,简要介绍桤木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并从圃地选择、育苗地整理、种子采集、苗期管理和苗木出圃等环节对营养袋苗两段式育苗技术进行分析。
丁九元
关键词:四川桤木营养袋苗
四川桤木优树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育种群体构建
四川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是分布于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具有喜光、喜湿、耐干旱瘠薄等特点,在当地林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桤木群体遗传变异的特点,以及优良亲...
郭洪英
关键词:桤木特殊配合力亲本选配
不同种源四川桤木嫁接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研究
四川桤木(Alnus ledgeriana)适应性强,木材用途广,被列为优质造纸用材树种,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速生用材树种和四川省重要的乡土树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种源四川桤木嫁接幼苗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征...
白文玉
关键词:种源四川桤木叶绿素荧光
文献传递
四川桤木优树选择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在平昌县种质资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按优树选择标准:即生长量(树高、胸径)指标、形质(通直度、尖削度小、分枝大小、分枝角度)指标、材性(木材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指标以及抗性(抗旱、抗病虫害等)和适应性指标等进行选择。根据其生长动态和速生丰产性,初选桤木优树300株,并进行跟踪测定,复选出桤木优树100株,并对复选出的优树进行了GPS定位、油漆标记、挂牌编号、拍照登记。全县共挂优树标牌100个。
何超
关键词:四川桤木优树
四川桤木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分析及选择被引量:2
2018年
人工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研究四川桤木杂交子代的生长表现,为杂交四川桤木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12个四川桤木优树和1个欧洲桤木优良品种为亲本,按照NCⅡ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测定1 a生种苗的苗期性状,结果显示,四川桤木杂交子代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效应在同一亲本不同性状及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存在明显差异,母本JT4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相对较大。不同家系各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显著,家系F6苗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家系F36地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其中苗高的广义遗传力超过50%。综合分析表明,四川桤木杂交子代的苗期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进行家系间和家系内的初步选择,JT4、JG6和BZ6作母本,LD8和XH5作父本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初步认为这5个亲本为优良的杂交育种亲本资源。家系F6、F32、F36和F42的苗高和地径特殊配合力相对较高,可用于进一步杂交选育四川桤木良种。
杨汉波郭洪英陈炙王泽亮黄振李佳蔓肖兴翠
关键词:四川桤木杂交子代地径
主成分分析法在四川桤木优树选择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建立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四川桤木优良单株的方法,确定其优树选择标准,为四川桤木早期实生选择、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初选的157株优树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生长和材性性状,并对其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树干圆满度(SF)和树干通直度(ST)在林分间差异不显著,其余性状在林分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SF、ST和木材气干密度变异较小,其余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四川桤木丰富的变异为优树选择提供了前提,经主成分分析,把树高(H)、胸径(DBH)和材积(V)这3个性状作为其选优的标准,选出8株生长表现优良的单株,即GZLD-5、GZLD-6、MYPW-8、GZTJ-1、GZLD-8、MYPW-7、MYPW-10和GZLD-12。本研究结果与植株的实际表型相符合,表明采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周先明徐春杨汉波陈炙郭洪英黄振王泽亮
关键词:四川桤木主成分分析优树选择

相关作者

徐清乾
作品数:84被引量:425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杉木 种子园 无性系 四川桤木 马尾松
许忠坤
作品数:79被引量:457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杉木 无性系 四川桤木 种子园 杉木种子园
文仕知
作品数:122被引量:77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闽楠 枫香人工林 生物量 四川桤木 生态学
周小玲
作品数:76被引量:424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流域 四川桤木 光合特性 林业 植被类型
黄振
作品数:54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大花序桉 杉木 四川桤木 引种 桤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