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逐步成为主要趋势,因而各种生物重建方法得以在临床中引用。目的:对四肢恶性骨肿瘤骨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生物重建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2000至2020年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lignant bone tumor,bone defect,biological reconstruction,limb salvage",中文检索词为"恶性骨肿瘤,保肢方法,生物重建技术"。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肢体恶性骨肿瘤术后大段骨缺损生物重建的文献并进行综述,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符的文献,总结各种生物重建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①针对四肢恶性骨肿瘤骨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瘤段骨原位灭活、关节缺损后生物重建和节段骨切除后生物重建方法各有利弊,对适应证不同的患者应选择不同手术方法;②提示生物重建可为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提供重要方法。
目的观察贝克认知疗法在四肢恶性骨肿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四肢恶性骨肿瘤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贝克认知疗法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trategies Used by People to Promote Health,SUP-PH)评价自我效能感,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第3版(quality of life-core 30 questionnaire version 3.0,QLQ-C30 V3.0)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和SUP-PH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P-PH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QLQ-C30 V3.0各维度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食欲丧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克认知疗法能缓解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自体灭活瘤段骨与同种异体骨在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共42例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接受肿瘤切除灭活自体瘤段骨或同种异体骨重建骨质缺损的临床资料。采用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ystem(MSTS)和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评分系统分别对术后功能及影像结果进行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随访平均时间为29(15~40)个月。至随访结束,采用灭活自体瘤段骨回植治疗组MSTS平均评分26(17~31)分,ISOLS平均评分27(23~32)分;采用同种异体骨治疗组MSTS平均评分25(15~30)分,ISOLS平均评分28(24~30)分。两组患者MSTS、ISOLS评分对比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结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使用自体灭活瘤段骨回植与同种异体骨重建,术后疗效相当,影像学评估无显著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