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2 篇“ 回肠新膀胱 “的相关文章
回肠 新 膀胱 被引量:5 1990年 黄国华关键词:回肠 膀胱 原位回肠 新 膀胱 术后新 膀胱 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 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 新 膀胱 患者术后发生新 膀胱 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22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膀胱 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 新 膀胱 的105例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发生新 膀胱 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白蛋白变化水平及糖尿病对新 膀胱 相关并发症的诊断效能。结果:共2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发生2种并发症,并发症取最高级别,其中发生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Ⅰ~Ⅱ级18例,Ⅲa级1例,Ⅲb级8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经分析,糖尿病、术后白蛋白水平下降是新 膀胱 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白蛋白水平的下降和术前罹患糖尿病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明显相关(P<0.05)。白蛋白变化结合罹患糖尿病在预测新 膀胱 相关并发症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52(95%CI:0.650~0.837,P<0.05),在预测吻合口瘘中的AUC为0.720(95%CI:0.616~0.809,P<0.05)。结论:术后白蛋白水平下降和术前罹患糖尿病是术后发生新 膀胱 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吻合口瘘的发生密切相关。 柏荣杰 杨潇 蔡令凯 余瑞喜 曹强 李鹏超 吴启开 刘沛昆 吕强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原位新膀胱 并发症 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保留女性内生殖器官膀胱 全切原位回肠 新 膀胱 术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膜外途径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的膀胱 全切原位回肠 膀胱 术手术技术并评估其治疗效果和肿瘤学结果。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12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性生活质量、排尿控制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数据。定期随访患者的肿瘤和功能结局,术后使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评估性功能状况。结果回顾性分析12例平均年龄为51岁的接受保留生殖器官膀胱 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的女性患者。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23.58±28.4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5.00±80.51)ml,术后病理切缘均显示阴性,无淋巴结转移。日间排尿可控制12例(100%),夜间排尿可控制10例(83.3%),患者术后平均FSFI评分为(21.9±1.2)分。结论对于经过筛选的女性膀胱 癌患者,生殖器官保留技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策略。保存生殖器和血管神经束在肿瘤学上可能是安全的,临床疗效满意。 蒋在庆 王科 朱冠群 赵凯 尹心宝 李勋华 杨瀚 王世成 张宗亮关键词:腹膜外途径 腹腔镜 膀胱全切 原位尿流改道 腹腔镜膀胱 癌根治术后回肠 新 膀胱 与Bricker膀胱 远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分析原位回肠 新 膀胱 术(IN)与Bricker回肠 膀胱 术(Bricker)术后远期并发症情况与生活质量,为个体化尿流改道方式提供选择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膀胱 癌根治术男性患者60例。根据尿流尿道改道方式分为IN组34例和Bricker组26例。分析比较2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远期并发症情况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2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组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长于Bricker组(P<0.05);2组6个月总并发症(22例vs.1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总并发症(19例vs.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上尿路积水情况IN组优于Bricker组(4例vs.9例P<0.05);2组生活质量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IN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Bricker组(142.82±6.42 vs.118.69±9.92,F=11.128,P<0.001)。结论IN对比Bricker具有更少的远期并发症与更高的生活质量,在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中应予着重考虑。 刘贝贝 郭园园 陈梦杰 高五岳 孙巍 王金行关键词:回肠新膀胱 远期并发症 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在原位回肠 新 膀胱 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在原位回肠 新 膀胱 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原位回肠 新 膀胱 重建术的膀胱 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随访管理,干预组45例在此基础上行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原位回肠 新 膀胱 重建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排控尿情况、尿流动力学、生活质量。结果术后第3、6个月,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排尿间隔时间、尿量、膀胱 内压以及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夜尿次数、残余尿量较对照组更少,膀胱 容量较对照组更大,最大尿流率较对照组更快(P<0.05);术后12个月,干预组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最大尿流率较对照组更快,残余尿量较对照组更少,生活质量4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可提高膀胱 癌患者术后早期自我护理能力,加速新 膀胱 功能恢复进程,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李雨威 李珍燕 李娇 蒋泽波 李雪梅关键词:膀胱癌 随访管理 浸润性膀胱 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回肠 新 膀胱 不同构建方案的效果对比 2024年 目的 对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 切除术(RC)后回肠 新 膀胱 不同构建方案在浸润性膀胱 癌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124例浸润性膀胱 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RC,A组行原位U形回肠 新 膀胱 术,B组行原位W形回肠 新 膀胱 术,C组行原位ρ形回肠 新 膀胱 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手术情况、术后3个月尿流动力学参数,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比较3组患者术后尿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较A组、C组长,术中出血量较A组、C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新 膀胱 最大容量最高,其次为A组,C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最大尿流率、初始尿意膀胱 容量、新 膀胱 顺应性、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尿控功能恢复时间最短,其次为C组,A组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RC术后3种不同新 膀胱 构建方案中U形、ρ形新 膀胱 手术时间较短,而W形新 膀胱 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出血量最多,但W形术后新 膀胱 容量最大,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时间最短,3种构建方案术后并发症均较少。 关豪 熊建荣 朱要辉 郭灿琮关键词:膀胱癌 回肠新膀胱术 尿流动力学 早期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膀胱 根治性切除后原位回肠 新 膀胱 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早期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膀胱 根治性切除后原位回肠 新 膀胱 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22年10月1日收治的82例膀胱 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胃肠道改善情况[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分量表(GSRS)]、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活质量[采用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QLICP)中膀胱 癌(BL)量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GSR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ADL、BL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可促进腹腔镜膀胱 根治性切除后原位回肠 新 膀胱 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齐珊 阎淑芹 付冉冉 吕琼 胡亚男 王琼关键词:腹腔镜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膀胱癌 胃肠功能 机器人辅助女性保留生殖器官膀胱 根治性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 新 膀胱 重建的初步经验 2024年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 癌患者保留生殖器官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 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 新 膀胱 重建结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泌尿外科收治的8例女性膀胱 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53~73岁,平均63.3岁;体重指数17.3~27.9 kg/m^(2),平均23.1 kg/m^(2);美国麻醉科医师协会评分1~3分,平均2分。均行保留生殖器官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 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 新 膀胱 重建,并经阴道取标本。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并在术后3个月开始随访患者的肿瘤学和排尿功能学状态。结果:8例女性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65~451 min,平均344.8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150~500 mL,平均281.3 mL。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为14~25 d,平均16.9 d。1例患者术后第7天出现回肠 新 膀胱 瘘,保守治疗后于术后25 d出院;另1例患者术后1个月左右复查CT提示盆腔淋巴囊肿(直径约14 cm),CT引导下穿刺引流后恢复。术后3个月左右行新 膀胱 尿动力学检查,新 膀胱 容量195.8~369.0 mL,平均249.1 mL;残余尿0~60 mL,平均24.4 mL,无患者需要间歇清洁导尿。尿失禁评估显示87.5%、12.5%和0的患者在白天被评为良好、满意和不满意,62.5%、25.0%和12.5%的患者在夜间被评为良好、满意和不满意。中位随访16.8(10~3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女性膀胱 癌患者行保留生殖器官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 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 新 膀胱 重建结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相比经典的膀胱 根治性切除原位新 膀胱 ,可能获得更好的排尿功能。 刘洋 周晓洲 付炯 李珍燕 陈志文关键词:膀胱癌 女性 家属参与式护理配合延续性护理对膀胱 全切原位回肠 新 膀胱 术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年 对家属参与式护理于延续性护理相结合护理干预方式,在膀胱 全切原位回肠 新 膀胱 术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中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筛选我院泌尿外科2022年8月-2023年8月间60例行膀胱 全切原位回肠 新 膀胱 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方式将其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心理、环境护理,用药、饮食及术后康复指导等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家属参与配合延续性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自护能力优良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有效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 在家属参与护理情况下,配合续性护理模式,具有提高膀胱 全切原位回肠 新 膀胱 术患者自护能力的作用,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陈岑关键词: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延续性护理 术中体位护理联合手术室低体温防护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 切除原位回肠 新 膀胱 术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分析术中体位护理联合手术室低体温防护护理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 切除原位回肠 新 膀胱 术(RARC-OIN)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行RARC-OIN且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受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接受术中体位护理联合手术室低体温防护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不同时点肛温、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术中肛温相较术前逐步降低,于术毕升高,观察组各时点肛温高于对照组;术中1 h、3 h时HR、MAP相较术前逐步升高,并于术中6 h、术毕时逐步下降,观察组各时点HR、MAP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舒适率及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体位护理联合手术室低体温防护护理能够有效稳定RARC-OIN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保持体温稳定,提升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 袁蓓 边东梅 闫沛 杜白茹关键词:机器人辅助手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相关作者
黄健 作品数:487 被引量:1,818 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膀胱癌 前列腺癌 膀胱肿瘤 单孔腹腔镜 林天歆 作品数:344 被引量:1,046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腹腔镜 膀胱癌 前列腺癌 膀胱肿瘤 单孔腹腔镜 许可慰 作品数:301 被引量:1,243 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前列腺癌 膀胱肿瘤 膀胱癌 单孔腹腔镜 韩金利 作品数:251 被引量:1,101 H指数:17 供职机构:安阳市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膀胱癌 单孔腹腔镜 膀胱肿瘤 输尿管软镜 黄海 作品数:366 被引量:1,532 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前列腺癌 单孔腹腔镜 膀胱癌 前列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