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5篇“ 围生儿病死率“的相关文章
高敏C反应蛋白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生儿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E)孕妇生儿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EOSPE孕妇75例(EOSPE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75例(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和hs-CRP水平.记录EOSPE组生儿死亡情况,按照生儿情况分为死亡亚组和存活亚组.结果 EOSPE组hs-CRP、TNF-α和IL-2明显高于对照组[(7.2±2.1)mg/L比(2.5±1.0)mg/L、(28.9±5.3)ng/L比(12.4±3.5)ng/L和(134.3±34.6)ng/L比(104.2±28.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PE组有18例生儿死亡(死亡亚组),57例生儿存活(存活亚组),死亡亚组hs-CRP明显高于存活亚组[(8.9±1.3)mg/L比(7.1±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亚组TNF-α、IL-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s-CRP预测EOSPE所致生儿死亡的最佳阈值为7.98 mg/L,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为0.637~0.922,敏感度为0.83,特异度为0.68.结论 炎性反应参与EOSPE的病理生理过程,hs-CRP为预测EOSPE孕妇发生生儿死亡的良好指标.
樊晓君陈丽刘春华
关键词:子痫C反应蛋白质围产期死亡率
十年剖宫产及其指征变化和生儿病死率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10年内剖宫产、指征变化与生儿病死率间的联系。方法选取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2003年4月-2012年4月41 477例分娩产妇,接受剖宫产分娩的15 659例,回顾性分析其分娩方式、手术指征、生儿病死率等数据。结果 2003-2012年剖宫产逐年上升,新生儿窒息导致疾病的发生显著下降并逐步稳定,生儿病死率没有显著变化;妊娠并发症与社会因素是剖宫产指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由于妊娠并发症与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剖宫产发生明显提高,生儿病死率显著下降,达到一定水平后,生儿病死率不会随剖宫产的上升而降低。
胡健蓉
关键词:剖宫产率指征变化围生儿病死率
近10年剖宫产及其指征变化和生儿病死率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近10年来剖宫产在妊娠分娩中的应用及其手术指征的改变进行分析,并对剖宫产生儿病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证实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方法以妇产科2002年5月~2011年5月分娩的4148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分娩方式、剖宫产分娩的手术指征及生儿病死率等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来孕妇分娩的剖宫产呈上升趋势,新生儿因窒息引发的疾病出现先明显下降,后趋于稳定,生儿病死率无明显变化;在剖宫产指征的影响因素中,妊娠并发症和社会因素占主导地位,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妊娠并发症,社会因素,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剖宫产的逐年上升,生儿病死率下降,达到某一水平后,宫产继续上升,但生儿病死率无显著变化。
沈婕
关键词:剖宫产率手术指征围生儿病死率
10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及生儿病死率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剖宫产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生儿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0年~2009年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变化及生儿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呈逐年上升趋势;新生儿窒息下降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和妊娠并发症占剖宫产指征的50%左右。结论剖宫产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剖宫产的上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儿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的继续上升,生儿病死率并未继续下降,严格且不失时机地掌握剖宫产指征非常必要。
于红吴艳王艳顾晓霞任慕兰
关键词:剖宫产围生儿病死率
剖宫产及指征变化与生儿病死率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及指征变化与生儿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将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剖宫产生儿病死率进行比较,截取1990、1999、2008年三年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90、1999、2008年剖宫产分别为21.87%(565/2583)、54.68%(1011/1849)、54.17%(3962/7314),其中1990年与1999年剖宫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99年与2008年剖宫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90、1999、2008年三年剖宫产指征中巨大儿、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社会因素及瘢痕子宫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90年与2008年的生儿病死率分别为14.32%。(37/2583)、3.69‰(27/7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会因素及巨大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剖宫产的增加,但生儿病死率的下降主要依靠产科质量的提高。
马海会张玥红刘亚非
关键词:剖宫产术剖宫产指征
降低孕产妇及生儿病死率干预途径
2007年
孕产妇及生儿病死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水平。高病死率表明生存问题尚未解决,因此不再是一个学科的局部问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孕产妇都是青中年妇女,其死亡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李朝英
关键词:围生儿病死率孕产妇干预途径卫生保健工作计划生育政策中年妇女
剖宫产生儿病死率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析近10年剖宫产及其指征的变化,及对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一2005年剖官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逐年上升。(2)1996年~2000年剖官产指征以胎儿因素为首位,2001年~2005年,社会因素占首位。(3)剖宫产上升,生儿死亡也上升。结论剖宫产升高主要是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手术增多所致,剖宫产不是一种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应降低剖宫产
温凤金冯家琳陈丹盈
关键词: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围生儿死亡率
运用择期剖宫产降低孕产妇及生儿病死率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对孕产妇病死率生儿死亡的影响。方法对2002-2004年604例急诊和择期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择期剖宫产孕产妇病死率生儿死亡均明显低于急诊剖宫产。结论针对有明确手术指征的孕产妇,准确评估孕产妇高危程度及胎儿安危,适时正确选择剖宫产术,可明显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生儿死亡
李淑红贺凤英
关键词:高危妊娠择期剖宫产计划分娩手术指征
剖宫产上升与生儿病死率的关系
2003年
张志英尹平
关键词:剖宫产率上升围生儿病死率手术指征
剖宫产生儿病死率相关性探讨被引量:80
2002年
邬小龙吴金贵潘琼钟松
关键词:剖宫产率围生儿病死率

相关作者

漆洪波
作品数:657被引量:6,274H指数:3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子痫前期 妊娠 胎盘 早产 妊娠期
李丽
作品数:12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干预 急诊护理 护理 围生儿病死率 昏迷患者
张建平
作品数:427被引量:3,811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主题:复发性流产 妊娠 复发性自然流产 早期妊娠 流产患者
刘艳
作品数:32被引量:236H指数:7
供职机构: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产后出血 免疫组化 早产胎膜早破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硫酸镁
黄远菊
作品数:8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观察及护理 产妇泌乳 耳穴按压 母乳喂养 剖宫产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