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8篇“ 固定态铵含量“的相关文章
长期不同施氮量对黑土农田土壤定态含量和最大能力的影响
2023年
土壤定态作为重要的氮素形态,在土壤保氮和供氮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探究化肥长期施用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定态含量和最大能力的影响,依托中国科学院海伦市前进乡胜利村20年化肥不同施氮量试验,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处理(N0P0K0),设置了100 kg(N)·hm^(-2)(N1)、160 kg(N)·hm^(-2)(N2)、220 kg(N)·hm^(-2)(N3)和280 kg(N)·hm^(-2)(N4)4个施氮量处理,系统研究了化肥施用20年后,不同施氮量对秋季土壤定态含量的影响;同时对田间土壤样品进行3天室内培养试验,定量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最大能力。结果表明,化肥施用20年后,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定态含量、最大能力和容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不同土层间秋季土壤的定态含量、最大能力和容量明显不同。0~20 cm土层秋季土壤定态含量显著高于20~100 cm各土层定态含量,不同处理土壤的最大定态含量容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增加;秋季土壤定态占全氮的比例变化在11.8%~23.2%之间,土壤容量占全氮的比例变化在24.5%~74.5%之间,说明东北黑土农田土壤具有较高的定态含量容量,土壤定态作为重要的“潜在有效氮素过渡库”,其在黑土农田土壤保氮和供氮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牛明芬黄彬苗贺陈欣鲁彩艳朱向明
关键词:黑土固定态铵
氮肥减施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定态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定态作为土壤氮素的暂存库,其含量的变化能够影响土壤的保氮供氮功能,而深入探究氮肥减施对土壤定态的影响及其对秸秆还田的响应,可为优化农田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位于中国东北黑土区玉米种植系统连续9年全量玉米秸秆覆盖归还的保护性耕作试验平台,通过设置玉米秸秆不还田(S0)、秸秆还田量33%(S33)和秸秆全量覆盖还田(S100)3个秸秆还田量处理,以及240 kg hm^(−2)(N240)、190 kg hm^(−2)(N190)、135 kg hm^(−2)(N135)、0 kg hm^(−2)(N0)4个氮素施用水平,研究氮素减施3年后土壤定态总量的变化以及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定态的影响。【结果】秸秆不还田时,土壤定态总量随施氮量降低而逐渐下降,且在不施氮肥处理(N0)时显著低于施氮肥处理;在S33N190时土壤-作物系统出现氮素缺乏,并且随施氮量的下降土壤定态降低量与氮素缺乏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所有氮肥水平,秸秆还田尤其是全量秸秆还田均有利于缓解定态的释放,但在N135处理时秸秆效应较弱。整体上,与对照相比,S100N190处理土壤定态的降低量最小。另外,秸秆还田降低了施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结论】在氮肥减施条件下,土壤定态可以释放供氮,氮肥减施20%配合免耕全量秸秆覆盖还田可在保持土壤定态库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维持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
李明嵘马雪松周锋陈智文何红波滕泽宇
关键词:秸秆还田固定态铵氮素供应
外源氮添加对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定态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研究外源氮(N)添加对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定态含量及最大量的影响。选取4个不同种植年限(0年、2年、13年和21年)的设施菜田土壤,分别设置4个外源氮添加处理,进行为期36天的室内培养,测定不同种植年限和外源氮添加处理下的土壤定态含量,并计算其最大量。4个外源氮添加处理分别是:(1)CK,不添加任何氮肥,为对照;(2)CF,常规施氮,添加尿素态N 374 mg kg^(-1)干土;(3)RCF,减量施氮(减N 46%,添加尿素态N 200 mg kg^(-1)干土);(4)RCF+OM,减量施氮配施有机氮(添加尿素态N 150 mg kg^(-1)干土并以鸡粪形式添加有机态氮50 mg kg^(-1)干土)。结果显示:随设施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本底定态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最大量却呈下降的趋势。同一种植年限下,各施肥处理在培养过程中的土壤定态含量总体表现为CK定态含量,但其增幅大小受施肥量的多少和施肥种类影响,其中CF处理土壤量为最大(98.61 mg kg^(-1)),显著高于RCF和RCF+OM处理,而RCF处理的土壤量(84.76 mg kg^(-1))又高于RCF+OM处理(77.34 mg kg^(-1))。设施菜田增施氮肥可提高土壤定态含量,且化肥较有机肥的效果更优。
潘飞飞唐蛟张伟豪陈碧华王广印李新峥
关键词:设施菜田固定态铵
毛乌素沙地土壤定态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定态是土壤氮素的一种重要形态,作为氮源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以往对定态的研究多以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为主,相关土壤类型多为稻田土、娄土、黄土等,...
刘娜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固定态铵氮库
文献传递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定态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依托长期定位试验(包括6个施肥处理:CK,不施肥;M,施循环猪圈肥;NP,施N、P化肥;NPK,施N、P、K化肥;NPK+M,N、P、K化肥+循环猪圈肥;PK,施P、K化肥),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下辽河平原地区潮棕壤定态含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时间推移,不同施肥模式下定态含量均呈先降低而后逐渐稳定的趋势。与试验初期定态含量相比,试验进行22年后,不同施肥处理定态有18.0%~38.7%的释放。施用氮肥会导致土壤定态含量降低;钾肥则能阻碍定态释放,延缓其降低过程;单纯施用循环猪圈肥对定态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施用N、P、K化肥基础上配施循环猪圈肥不仅可提高作物产量,且可使土壤定态库保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构建土壤氮素养分库,应为本地区旱田农业生产中的最佳施肥模式。
范绍博马强姜春明潘飞飞周桦徐永刚宇万太
关键词:潮棕壤长期施肥养分循环固定态铵
吉林省主要土壤类型定态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分析测定,研究了吉林省主要土壤类型定态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吉林省主要土壤定态含量最高为336.72mg/kg,最低为57.87mg/kg,平均为187.62mg/kg;定态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含量顺序为黑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风砂土;土壤中定态与<0.01mm粘粒含量呈P0.01水平的极显著正相关,与<0.001mm粘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与阳离子交换量呈P0.01水平的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P0.05水平的显著正相关;与pH值无相关关系。
王鸿斌高强赵兰坡
关键词:土壤类型固定态铵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稻田土壤定态含量及有效性被引量:13
2008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共作生态系统土壤定态的动态及有效性和温度、土壤pH、土壤交换性及土壤质地对土壤定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稻生育期间,土壤定态含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施肥促进土壤对定,水稻的吸收促进土壤定态的释放;其中在定态释放过程之中,新定的肥料几乎完全释放,而原有定态没有释放。(2)较之常规稻作,稻鸭共作显著地提高了土壤定态含量,其平均含量高出常规稻作的7%。(3)土壤交换性NH;含量和pH与土壤定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温度(5cm土层)与土壤定态含量间不相关;土壤定态含量与〉0.2mm的砂粒含量和〈0.002mm的粘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与0.02-0.2mm和0.002-0.02mm粘粒含量不相关。
李成芳曹凑贵潘圣刚黄丰代光照汪金平展茗龚伟玲
关键词:稻鸭共作固定态铵粘粒
湖南主要耕地土壤的定态含量与最大容量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了解湖南耕地土壤的定态状况及其在土壤供氮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培养和分析测定等手段,研究了湖南省主要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定态含量与最大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由于成土母质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定态含量差异甚大。水田土壤变化于(135.4±57.4)~(412.8±32.4)mg·kg-1之间,平均为(304.7±96.7)mg·kg-1;旱地土壤变化于(85.6±25.4)mg·kg-1至435.7mg·kg-1之间;平均为(230.1±89.2)mg·kg-1。不论旱地土壤还是水田土壤,定态的绝对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由湖积物和板页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定态含量最高,而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定态含量最低;但是旱地土壤定态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数要高于水田土壤,水田土壤定态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数变动在(6.1±3.6)%~(16.6±4.6)%之间,平均为(14.0±5.1)%,旱地土壤定态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比变动在(5.8±2.0)%~(40.1±17.8)%,平均为(23.5±14.2)%。(2)不同土壤最大容量的大小顺序与定态含量基本相同,但供试土壤“新定的”定态占最大容量的比例大部分在20%以下,这与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较高,土壤的大部分位点已被饱和有关。(3)土壤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组成是决定土壤定态含量及最大容量的两个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水田土壤<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其中,0.02~0.002mm粘粒中水云母含量远高于<0.002mm粘粒中水云母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水田土壤的定态含量(y1)和最大容量(y2)与<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x1)和水云母含量(x2)以及0.02~0.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x3)和水云母含量(x4)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与<0.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
张杨珠黄顺红万大娟黄运湘周卫军邹应斌
关键词:水稻土旱地土壤固定态铵
湖南主要耕地土壤定态含量与最大容量的剖面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06年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主要旱地土壤和稻田土壤定态含量与最大容量的剖面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水田土壤剖面中定态含量大致有3种变化模式:定态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定态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以及亚表层定态含量明显增大或减少;旱地土壤剖面中定态含量大致有2种变化模式:大部分土壤剖面中定态含量在0~40 cm无明显变化,在40 cm以下定态含量明显升高;少数土壤剖面中定态含量无明显的垂直变化,比水田土壤定态含量的垂直变化要小得多.土壤定态占土壤全氮的相对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田土壤表层(0~20 cm)平均为(15.1±6.6)%,亚表层(20~40 cm)为(25.9±11.7)%,表下第三层(40~75 cm)为(34.6±16.3)%;旱地土壤表层(0~20 cm)平均为20.6%;亚表层(20~40 cm)为32.4%;表下第三层(40~75 cm)为48.2%.(2)水田土壤剖面中土壤最大容量仅2种变化模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以及亚表层最大容量均大于表层及表下第三层;旱地土壤剖面中最大容量随深度的变化无一定规律,但同一土壤剖面中上下土层最大容量的差异均较水田土壤小.(3)土壤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组成是决定土壤定态含量及最大容量的两个主要因素.供试水田土壤粒径<0.02 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其中,0.002~0.02 mm粘粒的水云母含量远高于粒径<0.002 mm粘粒的水云母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水田土壤的定态含量和最大容量均与粒径<0.02 mm粘粒的2∶1型粘土矿物总量和水云母含量以及粒径0.002~0.02 mm粘粒的2∶1型粘土矿物总量和水云母含量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表明供试土壤的基质主要是粘粒中的水云母矿物.
张杨珠万大娟黄顺红周卫军邹应斌
关键词:耕地土壤水稻土固定态铵
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的定态含量与最大容量被引量:10
2005年
应用Silva-Bremner法,研究了湖南省7种主要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的定态含量和最大容量.研究结果表明:①供试耕层土壤定态含量变动在69.2~457.5 mg/kg之间,平均为304.7 mg/kg±96.7mg/kg,占土壤全N的2.6%~25.7%,平均为14.0%±5.1%,是该地区一项重要的土壤N素资源.7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耕层土壤定态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湖潮泥>黄泥田>河沙泥>紫泥田>灰泥田>红黄泥>麻沙泥.②在土壤剖面中,土壤定态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变化因土壤类型不同而不同,但其相对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恒增大:表层平均为15.1%±6.6%,亚表层为25.9%±11.7%,表下第3层平均为34.6%±16.3%.③供试耕层土壤的最大容量以湖潮泥最高,达658.7 mg/kg,以麻沙泥最低,为97.6 mg/kg.④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耕层定态含量与0.01~0.001 mm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98**,n=28),与有机质、全N、碱解N、CEC、缓效K和<0.001 mm黏粒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耕层土壤最大容量与定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1**,n=32),与0.01~0.001mm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59**,n=28).
黄顺红张杨珠吴明宇彭杰周卫军
关键词:稻田土壤土壤固定态铵

相关作者

张杨珠
作品数:346被引量:3,550H指数:31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土 土壤 红壤性水稻土 红壤 稻田土壤
黄运湘
作品数:181被引量:1,506H指数:20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土 红壤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 养分吸收
万大娟
作品数:98被引量:648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土壤 沉积物 重金属 重金属污染 耕地土壤
黄顺红
作品数:40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研究主题:土壤 稻田土壤 水稻土 耕地土壤 铬渣
周卫军
作品数:199被引量:1,774H指数:24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土壤肥力 耕地土壤 古水稻土 土壤 水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