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3篇“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相关文章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被引量:1
1978年
日本内阁会议决定(1960年12月27日) (前略) 第三章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 一、经济发展和人的能力 迄今为止,劳动力并没有成为阻碍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拥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
关键词:日本内阁经济发展劳动力
共享繁荣: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的政策逻辑与启示
2025年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高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共享繁荣。通过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改革和人力资本投资协同推进,不仅让老百姓的钱包鼓了起来,还让社会更加公平。而且这种增长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了长效机制,构建了政府引导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
王美华
关键词:收入分配改革人力资本投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政府引导
中国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战略的挑战与对策
2021年
中国加快部署“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战略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在我们看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战略的理论基础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供给侧一需求侧的共生及相互决定关系的理论;二是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中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机制及相互关系理论。对于供给侧一需求侧的共生关系和相互决定关系。
张杰金岳
关键词: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中国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战略:重大价值、理论基础与实施途径被引量:11
2020年
当前,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意味着内需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能力,愈发成为决定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形成的基础条件。打造国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动力机制,则是推动内需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深入分析供给侧—需求侧的共生关系及相互决定关系理论,以及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中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机制及相互关系理论。通过系统性分析可得出,现阶段中国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战略的可行途径及其突出障碍。从国民初次分配机制的角度来看,合理地发挥促进各部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可持续提升的基础作用,加快促进生产率和工资收入协同增长机制的形成。从国民再次分配机制的角度来看,加快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新型企业制度以及金融制度,将之作为“拓宽最为广泛的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的重要渠道机制。最为重要的是,要切实落实中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战略,在国民初次分配机制和再次分配机制中,均需要政府和市场功能有机结合式的干预和融合发展途径。
张杰金岳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与中国“先富计划”的比较研究
2020年
本篇文章主要是对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下简称"倍增计划")和中国“先富论”的形成过程,经济效果以及在进入经济安定成长期后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具体从两种计划的经济政策,产业构造,以及雇佣状况等进行分析,找出并分析两种计划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日本战后的一项经济政策。1955年至1973年,日本实现了高达9%的实际经济增长率。特别是在1960年池田勇人首相就任后,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开始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当时池田首相设定了“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10年之内达到26万亿日元,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平达到西方先进国家的水平,内政和外交相结合,达成充分就业和实现福利国家并缩小各层之间收入差距”这样的经济目标。1960年,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率约为10%。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象征着日本达成了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的目标。
刘思雨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会差异点先富论充分就业
从国富到民富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经济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实施该计划,日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仅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而且有效规避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这一世界性难题,实现了“国强民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以当前我...
刘绮霞作
中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及其意义的差异分析
2018年
中日两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两国计划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提出背景、经济基础及结构、形式、内容及措施、行政现代化程度、计划的现实意义等方面。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日本跨入先进国家行列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公害等重大的负面效应;中国的双倍增计划是实现包容性增长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提和重要途径,在实施该计划的整个过程中,应避免发生或极大地避免像日本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所发生的那样的负面效应。因此,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实施双倍增计划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康成文
关键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等收入陷阱行政现代化包容性增长
广西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效果实证研究
2017年
在广西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近三年的背景下,通过相关经济指标研究计划执行效果。首先回顾20世纪60年代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其实施效果进行阐述;然后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广西GDP增长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整个计划的实施效果一般,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在简要分析原因基础上,结合区情给出相关建议。
刘朝瑞赵子龙陈家丽陈瑜
关键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研究
经济转型期基于制度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以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鉴被引量:1
2017年
在新常态的经济转型期,保持经济增长并兼顾经济的平稳性与协调性发展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性课题。笔者选取了代表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5个省份在199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就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依存度、人力资本积累度以及政府财政干预度的四个制度变量对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人力资本积累度要素下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解析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策略的基础上,立足于提高社会人力资本积累度的视点,为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加大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科技教育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企业内职业培训等可供参考的政策性建议。
刘绮霞王志伟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经济可持续发展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出台的历史背景及其决策要素被引量:2
2016年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有效破解了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内需不足、国民收入较低、地区间以及企业间发展不均衡等经济问题,实现了"国强民富"。该计划对解决中国收入分配调整问题、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在详解"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出台时的国内外历史背景,从决策指导思想、决策目标、决策组织等诸方面逐层剖析决策过程中的各项决策要素,并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核心内容和实施路径的基础上,对中国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提出了在指导思想上贯彻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平衡发展的理念、在决策组织上集思广益并设置各种专家委员会、在实施路径上借鉴日本行之有效的策略等政策性建议。
刘绮霞赵晋平
关键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相关作者

刘绮霞
作品数:27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收入倍增计划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战后 福利经济学 教学改革
孙鹏
作品数:4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服务贸易协议 服务贸易 两岸 自由贸易
魏拴成
作品数:35被引量:308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企业 企业管理 商业模式 众包 老字号
康成文
作品数:26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
研究主题:RTA 服务贸易 对外贸易 影响因素 中俄贸易
全毅
作品数:220被引量:1,286H指数:18
供职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技术性贸易壁垒 开放型经济 一带一路 海上丝绸之路 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