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0篇“ 国资监管“的相关文章
- 基于数据驱动的央企国资监管效能提升
- 2025年
- 引言。数字化已经成为促进国资监管改革、能力提升和监管职能转变的重要手段[1]。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以“数字监管、智能应用”为引领,推进国资监管的联动协同、全面覆盖和深化应用,推动中央企业“数字央企、智慧央企”建设,通过搭建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进行“三重一大”决策运行、大额资金支出动态监测、财务、产权、投资、责任追究、党建等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逐渐实现了监管业务的信息化,目前正在向国资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迈进[2]。
- 王世杰关彬捷甘枫张学敏胥子政
- 关键词:国资监管核心业务系统国资国企数据驱动
-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能否提升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以“管资本”为主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 2025年
-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国资监管体系是焕发国资国企新活力、激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前提,其中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资监管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以2009一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通过强化企业创新动能、优化资源配置和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间接提升了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所处省份市场化程度低的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竞争性国有企业中,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其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加快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资监管体制、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实证依据。
- 任广乾景曼薛坤坤
- 关键词:国资监管体制国有企业
- 国资监管视角下工程类中央企业采购管理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
- 2025年
- 工程类央企在承担重大工程建设和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的社会责任中,采购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国务院国资委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将采购管理绩效纳入评估体系,工程类央企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采购管理水平,以应对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工程类央企采购管理的现状,深入探讨了采购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与必要性,包括提高决策质量、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合规管控及满足监管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套全面的采购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涵盖架构设计、技术架构及功能模块的设计,旨在为工程类央企提供一个高效、透明且符合监管要求的采购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王钰
- 关键词:国资监管采购管理
- 中央文化企业国资监管和治理的特质与革新
- 2025年
- 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治理制度具有特殊性。其在横向的“纬线”上强调现代企业和国企的共性,在纵向的“经线”上突出内容管理。监管者要求企业目标中的社会效益优先于经济效益。文化企业国资监管和治理主体分为三个环节:与党委会高度融合的企业内部治理机构、不同企业对应的不同主管部门、作为综合性监管者的中宣部和财政部。无论是管人管事管资产,主管部门均承担了重要的监督管理职能,且内部化管理色彩强于外部化监管色彩。它们与中宣部和财政部不构成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关系,并与企业形成“倒三角”的架构。中宣部和财政部的职能可更多地转向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国务院部委类主管部门可以考虑逐步退出,继续保留的主管部门可更为规则化和企业化地通过人事任免来实施管理;董事会的治理效能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在受托模式下整合多元利益,发挥社会效益。
- 缪因知
-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公司治理
- 国资监管改革与国有企业供应链效率——来自两类公司设立的经验证据
- 2025年
- 本文以2009—2022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链主的供应链组合为研究样本,基于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设立事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国资监管改革对国有企业供应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资监管改革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供应链效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国资监管改革能够通过减轻政府干预和强化监督治理提升国有企业供应链效率;拓展性检验结果表明,国资监管改革对前端供应链效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且国资监管改革对供应链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地区更显著。本文研究不仅为全面深化国资监管改革、释放国有企业链主效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而且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供应链效率具有政策启示。
- 独正元彭佑元郭檬楠
- 关键词:国有企业供应链效率
- 山东国资监管这一年……
- 2024年
- 1月深化省属企业专业化整合1月11日,省国资委召开省属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近年来,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减少了同质化竞争,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台《山东省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24年版)》1月19日上午,省国资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研究通过了《山东省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24年版)》。
- 杨柳清(整理)聂晓悦(整理)颜文萱(整理)
- 关键词:国资监管同质化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国资委
- 国资监管政策20年演变呈现五大特征
- 2024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的变化,对国有资产监管不断产生新要求。基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求导向、国有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内在驱动以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要求,有关国有资产监管的政策不断发展完善,呈现灵活化、专业化、内控化、法治化、组织化的特征。监管手段灵活化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国务院国资委的监管方式从以管资产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方式转变,监管方式日趋灵活化。
- 王文成王文成
- 关键词:国有资产监管灵活化国有企业国资监管
- 如何理解国资监管体制要以管资本为主
- 2024年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相继出台,国务院国资委也印发了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监管职能的方案及实施意见。如何理解国资监管体制要以管资本为主?这涉及国资监管如何加强和优化等方向性问题。
- 郑东华
- 关键词:国有资产监管国资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国有上市公司国资监管与证券监管的制度协调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国有上市公司既具有上市公司属性、又具有国有属性,需同时遵守证券监管和国资监管的双重规则,而这双重规则之间可能存在冲突,造成国有上市公司治理违规的风险。这种冲突源于监管价值目标的差异:证券监管基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立场注重上市公司独立,而国资监管基于保障国有经济功能、维护国资经营安全的特性强调国有投资方的管控。对于身处交叉监管下的国有上市公司而言,解决冲突的根本路径在于分别从国资监管和证券监管两个维度进行制度矫正与协调。就国资监管而言,应切实从制度层面实现“管资产”到“管股权”的转变;就证券监管而言,则应正视国资监管的合理需求,以适度监管为原则,并确立结果导向的监管理念,在不实质损害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对国资监管规则予以适当认可。
- 胡改蓉
- 国资监管如何助力央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2024年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国资监管力量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针对监督工作缺位、错位、不到位的问题,深化国有资产监督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制度,加快形成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 王馨
- 关键词:国资监管中国式现代化国有资产监督强国建设
相关作者
- 杨泽柱

- 作品数:47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国有经济 国资委 国资监管 国资监管机构 国企改革
- 胡迟

- 作品数:282被引量:44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国务院
-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国企改革 制造业 国有企业改革 制造业转型升级
- 肖亚庆

- 作品数:92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国务院
-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 总书记 国企 国资委
- 李荣融

- 作品数:308被引量:29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 企业改革发展 国有经济 企业
- 许保利

- 作品数:80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国务院
-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中全会 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