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1篇“ 土传花叶病“的相关文章
抗小麦花叶病基因的高通量检测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作物分子育种领域,具体提供了1组抗小麦花叶病基因Sbwm1的高通量KASP检测标记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这是快速、高效、高通量检测抗小麦花叶病基因Sbwm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可以高效检测Sb...
刘树兵柏贵华
文献传递
抗小麦花叶病基因的高通量检测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作物分子育种领域,具体提供了1组抗小麦花叶病基因<I>Sbwm1</I>的高通量KASP检测标记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这是快速、高效、高通量检测抗小麦花叶病基因<I>Sbwm1</I>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
刘树兵柏贵华
文献传递
小麦花叶病的鉴别与对策被引量:1
2013年
小麦花叶病是侵染冬小麦的一种严重害,主要危害其叶片。全国不少省份均有报道,尤其是华东沿海、豫南地区及江淮流域发较严重。除危害小麦外,还侵染大麦、燕麦、黑麦、早熟禾等禾本科植物。
李刚尹志刚杨筠刘宏刚
关键词:小麦土传花叶病
小麦遗图谱的构建和花叶病抗性QTL定位
小麦是对人类最重要的三大谷物作物之一,也是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统小麦育种方法需要通过多代自交选择,并且依赖育种家的经验对表型进行选择。分子标记技术和遗图谱是一种有效工具,可以加深我们对简单以及复杂性状基因的理解和随...
王盈盈
关键词:小麦土传花叶病抗性基因QTL定位
小麦花叶病害的灾变规律及综合治理
1、前言邓州市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地,是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小麦大市,常年小麦种植面积近200万亩,上世纪90年代小麦花叶病害的发生危害比较严重,常年发生面积10万亩,损失100万公斤,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种子繁育都造...
张浩陈书焕黎亚
关键词:灾变规律休眠孢子
文献传递
小麦花叶病的发生和防治被引量:1
1995年
一种新的小麦——花叶病,在安微霍邱县乡镇农村小麦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一般减产7~10%,重者减产20%~30%。其发特点,湾区比岗上重;早播麦重于迟播小麦;单一偏施氮肥重于氮磷钾混用田块。我县发最重的1987年~1989年3年受害较重,株率达30%~42%,1993~1995年,三年又点片发生局部成灭。
任一慎
关键词:小麦土传花叶病
小麦花叶病的综合防治
2013年
小麦花叶病俗称“黄叶”,是侵染冬小麦的一种严重害,主要危害小麦叶片。除危害小麦外,还侵染大麦、燕麦、黑麦、早熟禾等禾本科植物。
李刚
关键词:花叶病禾本科植物小麦叶片黄叶病早熟禾
山东省小麦花叶病的分布与原鉴定被引量:4
2018年
小麦花叶病是侵染小麦的一种重要害,该原有多个毒种类,主要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由禾谷多黏菌以持久性方式播为害。为明确该害在山东的最新分布状况,于2013-2016年采用田间调查,结合dot-ELISA和RT-PCR检测等方法对小麦花叶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花叶病主要分布在鲁南地区,而鲁中、鲁东、鲁北等为零星发生区。WYMV主要分布在临沂、济宁、泰安和枣庄等地;CWMV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青岛、临沂和德州等地;烟台、威海、青岛、临沂为两种毒的混发区。对CWMV主要分布区域(文登、荣成、胶州、莒南、平原、沂水、福山)的CWMV的CP基因进行系统进化聚类分析发现,CWMV的CP基因同源性为94.7%~98.3%,在进化树中聚类为两组,其中,平原、文登、福山和莒南分离物与日本分离物(登录号:AB299272.1)亲缘关系较近,沂水、荣成和胶州分离物与江苏大丰分离物(登录号:EF121374.1)亲缘关系较近。
吴斌姜珊珊张眉王升吉赵玖华徐德坤辛相启
关键词:小麦黄花叶病毒
3种麦类花叶病毒的多抗制备及检测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PEG二次沉淀和蔗糖硫酸铯密度梯度离心,得到提纯的3种麦类花叶病毒(小麦黄花叶病毒、大麦黄花叶病毒、中国小麦花叶病毒)。透射电镜观察分别可见线状、直杆状毒粒子,测定浓度分别达5.44、8.08、4.09 mg/m L。提纯毒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得到的3株抗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效价分别达1∶12 800、1∶25 600、1∶6 400。应用样品和多抗稀释的方阵试验,建立3种多抗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TAS-ELISA),并对采自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的麦子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较高,说明这3种毒仍是我国麦子流行的主要毒。
任春梅程兆榜朱慧邰丽娟陆凤霞鲍传华范永坚周益军
关键词:小麦黄花叶病毒大麦黄花叶病毒抗血清制备血清学检测
两种麦类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叶绿体离体跨膜运输被引量:5
2012年
根据Banerjees等(1992)的方法,建立了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和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外壳蛋白(CP)叶绿体离体跨膜运输体系,研究了孵育时间、CP浓度对跨膜运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WMV-CP和BaYMV-CP可分别快速进入离体的小麦与大麦叶绿体中,其跨膜运输所需的孵育时间均最低为5min,孵育时间超过15min后进入叶绿体中CP的量不受影响;加入跨膜体系中CP的浓度与跨膜后进入叶绿体的CP浓度呈正相关,能够实现跨膜的最低CWMV-CP和BaYMV-CP浓度分别为4.2和37.8μg.mL-1。
任春梅程兆榜魏利辉范永坚周益军
关键词:大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跨膜运输

相关作者

范永坚
作品数:157被引量:821H指数:20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灰飞虱 蛇床子素 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条纹病毒 水稻
程兆榜
作品数:252被引量:1,007H指数:20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灰飞虱 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条纹病毒 水稻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任春梅
作品数:79被引量:206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灰飞虱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水稻条纹病毒 葫芦科作物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周益军
作品数:386被引量:1,544H指数:23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灰飞虱 水稻条纹病毒 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抗性
庞俊兰
作品数:11被引量:8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城市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基因枪 复制酶基因 土传花叶病 小麦遗传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