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61篇“ 土地承包关系“的相关文章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与“二轮延包”时的承包地调整被引量:1
2024年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一直是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巩固和完善农业经营体制的基础,传达着对承包地保障功能的关注,也关涉“放活土地经营权”政策的落实。在法律上,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既体现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定性与保护,也表现为承包期限届满后的自动延包,承包地的调整也就限定于极为特殊的情形。仅在“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以及与之程度相当的情形之下,才允许在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之下调整个别农户之间的承包地,因承包方家庭人口增减所导致的人地矛盾突出,不能通过调整承包地解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未发包的农用地再次分配,无地少地的农户可以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或者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耕种土地,还可以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等途径解决就业问题。
高圣平陈睿凝
关键词: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之际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分析被引量:11
2023年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之际,考察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及其形成逻辑,对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益、化解土地延包时的潜在矛盾以及保持承包地稳定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探究了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差异对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支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低于本村平均水平越多,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越弱。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差异对中等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影响更大。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未能提升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受新冠疫情影响,土地就业保障功能得以显化,由此导致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趋弱。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普及同样会使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下降。
汪险生郭忠兴宋宇李宁
关键词:土地承包关系承包地
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法律问题研究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长久不变”命题的提出,土地承包关系与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但在法律层面,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相关研究仍不够全面,特别在权利规范层面,仍面临着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行...
蔡友启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
二轮延包到期后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路径探析——以辽宁省农村土地承包情况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2018年,中央公布了《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对二轮延包到期后相关工作做出了部署,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的研究,剖析了农村土地延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对落实中央提出的“长久不变”政策要求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建议。
王彬
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理论争议与制度落实被引量:13
2021年
2018年年底修正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原则,然而这一原则究竟应当如何落实,理论界和实务界还有很多分歧和争议,而且这种分歧和争议在"承包地三十年不动"规则落实过程中就广泛存在。就"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领域相关争议的解决来说,简单地依照朴素的正义感或公平观进行抽象的理论分析是不妥当的.
程雪阳
关键词: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承包期《农村土地承包法》公平观正义感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历史进程、理论维度与实践逻辑被引量:6
2021年
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长久不变,是新时代推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但“长久不变”不是对农民土地产权的简单固化,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内在理路。其历史进程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主线,表现为从“初步探索”“稳定完善”到“长期稳定”“长久不变”的演进轨迹。其理论维度以生产力同生产关系有机互动、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相互促进为线索,体现为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实际相结合的动态过程。其实践逻辑以土地政策思想与改革实践的协同并进为主线,呈现出“不变”与“变”、“稳定”与“放活”、“效率”与“公平”、“主导”与“主体”多对矛盾的协调进程。
刘润秋姜力月
关键词:历史进程理论维度实践逻辑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自主调整机制的法理内涵与体系完善被引量:20
2021年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集体组织与承包农户因土地承包合同而形成的法律关系,以土地承包权为核心,表现为新《农村土地承包法》上专属于集体成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其从本质上反映了集体成员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分割,是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双层经营体制的法律实现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转让和自愿交回是集体农户自主调整承包关系的法律机制,其本质是土地承包关系的自我调适,属于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的制度范畴,与集体组织主导的调整制度不同,也区别于土地经营权的自由流转。新《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关系自主调整与土地经营权流转进行了科学区分,凸显了前者的法律地位,但在体系建构上仍有完善空间。
祝之舟
关键词:土地承包关系
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下无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措施,一方面,固化了农村现有人地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强化了农民对分得承包地的财产功能;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农民丧失了凭借集体成员身份获得承包地的机会而沦为无地农民,失去了依靠承包地获得种地收益及国家农业补贴的权利,影响了他们的可持续生计,极易诱发潜在的社会矛盾与冲突。通过文献梳理,分析无地农民依靠传统的土地调整和土地经营权流转两种模式获得承包地,不仅在理论上存在着争议,而且在现实中存在着瓶颈和障碍;然后,在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背景下,尝试构建起“有地分地,无地赋权”的无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该权益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分地”机制、“赋权”机制、“分地”与“赋权”相并行机制。不同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地根据各自的“三资”状况、享有权益保障资格的无地农民人数等选择确定适合本地区的无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同时,“分地”机制、“赋权”机制、“分地”与“赋权”相并行机制存在着不同的内在运行机理,具体而言,第一,“分地”机制。在集体经济组织内掌握有机动地、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土地、农民在自愿有偿前提下交回或退出的土地、收回“消亡户”的土地等依法可用于再分配的土地资源时,应尽可能扩大这些类型的土地来源与数量,科学确定无地农民应分得承包地数量标准,建立起合理的无地农民轮候排地的次序规则;第二,“赋权”机制。在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掌握依法可用于再分配的土地资源时,采用赋予无地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集体公益性岗位优先权、股权等方式保障其合法权益,以替代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第三,“分地”与“赋权”相并行机制。�
刘灵辉曾静张欣可
关键词:无地农民权益保障可持续生计
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被引量:1
2020年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明确了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本原则,是一份指导今后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纲领性文件。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两轮土地承包:第一轮是承包期"15年不变"(1978—1993),第二轮是承包期"30年不变"(1993—2023)。
廖洪乐
关键词:土地承包关系农村土地承包承包期纲领性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2020年
2019年11月26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了巩固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本方向,明确了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关于农村土地政策的重大宣示。
关键词:土地承包关系农村土地政策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意见》中共中央新华社

相关作者

陈锡文
作品数:402被引量:3,948H指数:30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三农问题 农业 农民收入 农民 农村
张红宇
作品数:361被引量:3,418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研究主题:现代农业 农业 农民收入 农业发展 农业经营主体
金文成
作品数:25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研究主题:统计分析 农业部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土地承包关系 农民土地权益
韩俊
作品数:541被引量:4,176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研究主题:农民 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 农村 三农
李菁
作品数:10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省委
研究主题:土地制度 土地承包关系 人口增长 稳定土 农村剩余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