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53篇“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文章
- “二普”土壤图与土地适宜性评价对土壤“三普”的借鉴研究
- 2024年
- 相对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完成的“1:100万土地类型图”,“二普”土壤图实际上是增加了土属和土种两个层级的四层级的土地类型分类图,可用于不同尺度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土类和亚类这两个层次的土壤图图斑主要反映的是气候和地形地貌等地理空间信息,对种植制度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来说,土类和亚类图斑所提供的信息比较粗糙,还不如直接利用气象台站数据和地形图数据插值获取的信息更精确。如今地质调查部门已经有了比40多年前更精细的地质调查数据。因此,有必要用今天的地质调查数据来更新土属的分类和命名,可服务于评价土地整治工程的难易、指导土地工程规划设计。土种提供的土壤剖面信息反映了土壤的保水持水能力和肥力水平,可用于大比例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导田间水肥管理。但受制图比例尺、时间和调查人员水平所限,各个层级的土壤“二普”土壤图存在“名实不副”在所难免,特别是土类和亚类。由于土层的厚薄、不同质地土层的剖面构型以及黑土层厚度等这些土种分类标准可以用于评价耕地的持水保水能力、水分运行状况和肥力水平,对于提出因地制宜实现高产稳产安全生产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土壤“三普”土壤类型图校核的重点应放在土种层级上。
- 张凤荣
- 关键词:土壤分类土地适宜性评价土种
- 河南省栾川县森林景观恢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 2024年
- 森林景观恢复是全球生态保护的优先事项,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森林景观恢复成功的基础。基于遥感和GIS平台,运用物元分析法,选取栾川县海拔、坡向、坡度、土壤类型、土壤深度和土壤养分状况等6类因子,对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栾川县森林恢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海拔、坡度和土壤深度;栾川县有1 428.8 km2的土地适宜恢复,占国土总面积57.7%;利用现状土地利用修正后,有295.9 km2土地适宜作森林景观恢复。其中,适宜区内坡度低于25°面积为158.5 km2,占适宜区域72.31%;低质量林地面积为57.9 km2,占适宜恢复区面积26.41%;坡地耕地面积为75.9 km2,占适宜恢复面积34.62%。研究表明,基于物元模型评价和现状土地利用修正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技术框架,客观性较强,能够有效对县域尺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也能为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作用。
- 田耀武李晓林张子铮王志恒苏亚楠
- 关键词:物元分析法土地适宜性
- 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
- 2024年
- 为探究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机制,确定优先恢复区域与适宜恢复措施,以秭归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物元模型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分别从景观和立地尺度开展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在景观尺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森林景观恢复的优先恢复地块,制定重点恢复策略;在立地尺度,构建以提升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生物量、生产力为核心的恢复措施,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达到最优配置。结果表明,秭归县适宜森林景观恢复地块总面积18674.06 hm^(2)。在3643.74 hm^(2)适宜新造林地块中,41.74%适宜恢复为针叶林,29.93%适宜恢复为针阔混交林,24.53%适宜恢复为阔叶林,3.80%适宜恢复为灌木林。15030.32 hm^(2)地块适宜提升森林质量,根据其林地类型,提出补植补造、促进林下植被生长、被动恢复、森林经营管理、单一树种改造、栽植混交林、封山育林等具体干预措施及其组合。物元模型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定量评估,结合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等基础数据,可有效确定优先恢复地块和恢复策略,为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提供定量评估方法。
- 陈明叶刘玉峰刘晓光徐兆翮曾立雄肖文发
- 关键词:物元模型
- 一种基于GIS的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IS的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与目标区域农业生产相关的影响数据,对影响数据进行预处理之后与目标区域的地形图关联,得到图层数据;涉及农业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的评价分析方法得到的评...
- 刘韬黄咏诗赵梓钰
- 临夏州土地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国土空间开发需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效益和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区域实施差异化定位和分工,才能有效实现当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且城市还需政府正确引导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结构高度合理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正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服务。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形、土壤、水源、交通4类8项因子,综合分析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权重叠加模型及GIS技术对土地做出适宜性分析,得到该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临夏州优化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 胡立莉连华
- 关键词:临夏州土地适宜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IS)
- 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小流域土地规划和利用
- 2023年
- 为实现小流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晋西南王家沟小流域为典型黄土丘陵区,借助GIS技术构建了流域土地栅格属性数据库,利用加权和叠加相结合的算法实施了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王家沟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差异性较大,高度宜农、高度宜林和高度宜牧的土地面积分别占小流域总面积的11.11%、70.04%和95.30%;对宜农地、宜林地、宜牧地较差的区域可经过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营造水土保持林、种植灌木和土地改良等措施后进行规划使用。研究结果对小流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赵楠高晓丽赵世昌黄嘉羽范雅君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地形地貌土壤侵蚀土地适宜性
- 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以乌审旗为例
- 研究目的:国土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活动最基本的保障,更是实现走向现代化的根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国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因此,在国土空间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土地适宜性评价...
- 李晓锋
-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评价机器学习算法
- GIS技术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阐述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概念及内涵,总结了GIS技术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处理、评价模型和评价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局限性,即数据的局限性以及评价模型和GIS结合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应重点从数据、模型和系统三大方面展开,即要统一数据标准、完善评价模型和开发评价系统,由此更好地发挥GIS技术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作用。
- 张博航
-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标准GIS技术数据处理
- 中部粮食主产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 2022年
-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一些矛盾也随之而来。经济飞速发展,人口规模日益庞大,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人口增长与土地有限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也是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该文以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为依据,分析了中部粮食主产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适合中部粮食主产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为中部粮食主产区的土地利用和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刁海亭
-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评价
- GIS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
- 2022年
- 研究目的: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情况,从已有的研究中得到启发,寻找撰写论文的切入点和突破点。研究方法:对比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论: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陈涛陈施越
- 关键词:GIS土地适宜性评价
相关作者
- 焦利民

- 作品数:142被引量:1,199H指数:2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资源 城市 城市形态 PM 土地利用规划
- 赵小敏

- 作品数:378被引量:3,311H指数:30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基于GIS 耕地 GIS 耕地质量
- 刘耀林

- 作品数:459被引量:3,616H指数:3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
- 支刚

- 作品数:4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适宜性评价 可靠性分析 模糊故障树 县域 适宜性
- 张立亭

- 作品数:163被引量:1,03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相关向量机 土地利用 遗传算法 支持向量机 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