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08篇“ 土壤磷素“的相关文章
- 冻融作用下土壤改良剂对东北典型土壤磷素的综合影响
- 2025年
- 全球变暖加剧了季节性冻土区冻融格局的变化,磷(Phosphorus,P)是农田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暖的主要限制性元素。本研究以室内试验为基础,以黑龙江省3种典型土壤(黑土、黑钙土、白浆土)为研究对象,以腐熟秸秆(F)和生物炭(B)为外源介质,进行为期50次的冻融循环试验,评估冻融循环作用下外源土壤改良剂对黑龙江省3种典型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过程中,3种类型土壤中外源介质的施加显著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土壤磷素有效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速效磷(Olsen-P)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趋势,在黑土、黑钙土、白浆土中增幅最大的处理分别为F、F+B、F+B;土壤pH值、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是影响土壤Olsen-P含量的重要因素。根据HEDLEY磷分级结果发现,在冻融循环条件下,黑土、黑钙土、白浆土中F、F+B、F处理活性磷组分平均含量最高;不同活性磷库中,稳定磷组分含量在3种土壤中均显著高于活性磷含量与中等不稳定磷组分含量。研究结果对于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 付强王子怡李天霄侯仁杰何泽李旭
- 关键词:磷素有效性冻融循环
- 秸秆还田年限对设施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
- 2025年
- 为研究秸秆还田年限对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检测在使用不同年限秸秆还田的大棚中,不同深度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和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数据,分析秸秆还田年限对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0~40 cm土壤全磷、有效磷和微生物量磷的含量,显著提高耕作层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0~20 cm土壤,J7的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CK提高41%、125%、85%、42%;20~40 cm土壤,J7分别比CK提高30%、157%、116%、56%,并能够降低土壤中全磷和有效磷向下的迁移,效果为J7>J5>J3>J1>CK。秸秆还田还能显著增加土壤的磷活化系数,促进植物对土壤磷素的有效利用。为有效解决磷淋溶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解决途径。
- 孙玉禄李杨刘晓辉高晓梅敖静宋立群马妍李鑫
- 关键词:设施农业淋溶
- 浅析土壤磷素水平和水体环境保护
- 2024年
- 土壤磷素水平对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当土壤磷素水平过高时,会引发一系列环保问题。本文通过对土地污染修复及治理方向的探讨,强调了控制土壤磷素水平的必要性。在治理方向上,本文倡导综合使用多种施磷方法,合理控制磷素水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 梁艳红
- 一种基于土壤磷素的作物关键生育期识别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土壤磷素的作物关键生育期识别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S1:获取研究样本、施肥方案和施肥生育期;S2:基于施肥方案,对研究样本按区域进行施肥,得到土壤有效磷含量‑施肥量关系曲线;S3:基于施肥方...
- 刘姗姗张文伟严登华秦天玲樊晶晶李威
- 云南文山州土壤磷素含量与烤烟质量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为了探讨云南文山州植烟土壤磷含量与所产烟叶质量的关系,【方法】以云南省文山州7个县(市)的222份土壤和烟叶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分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研究了土壤磷含量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的相关性及不同磷含量档次土壤所产烟叶的外观质量、物理指标、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的差异性。【结果】:(1) 土壤全磷含量与烟叶的颜色、油分、成熟度、色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随植烟土壤全磷含量档次升高,烟叶的颜色、成熟度、色度得分均表现为下降趋势。(2) 土壤磷含量与烟叶平衡含水率、含梗率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烟叶填充值极显著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随土壤全磷含量档次升高,烟叶平衡含水率得分有降低趋势;随土壤全磷含量档次升高,烟叶填充值得分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3) 土壤全磷含量与烟叶总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烟叶总糖、还原糖、糖碱比均为极显著负相关;烟叶总植物碱、总氮含量随土壤磷含量档次升高而增加,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有随土壤磷含量档次升高而下降的趋势。(4) 土壤全磷含量与烟气圆润感、余味显著负相关;随土壤速效磷含量档次升高,香气质、杂气、圆润感、干燥感4个指标得分和评吸总分均表现为下降趋势,随土壤全磷含量档次升高,余味指标得分和评吸总分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结论】综合分析初步认为,土壤全磷含量大于1.5%时,如果仍然按传统施磷量施肥,对烟叶外观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土壤速效磷含量大于10 mg/kg时,如果仍然按传统施磷量施肥,对烟叶评吸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 沈毅孙婷婷顾毓敏徐天养李鹏飞殷红慧窦玉青闫鼎
- 关键词:烤烟土壤磷含量常规化学成分
- 设施土壤磷素固持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我国设施土壤磷素高量积累继而流失是造成相邻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施用磷素固持材料是有效减少土壤磷流失的措施之一,本文对比分析了室内条件下几类磷素固持材料(黏土矿物类、铁铝类、钙镁类和其他类)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和吸附机制,总结了设施土壤中添加磷素固持材料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磷形态和磷素淋洗量的影响。基于材料的易获取性、安全性、价格以及被固持磷素的再利用性,提出了不同土壤中适宜施用的磷素固持材料。结果表明,添加磷素固持材料能通过物理、化学等作用吸附土壤磷,降低磷移动性。一般而言,铁铝类、钙镁类材料的磷素吸附量和吸附键能高于黏土矿物类,而改性生物炭材料的磷吸附量和强度常取决于改性物质。施入土壤后,铁铝类、钙镁类材料能快速降低土壤磷活性,进而减少磷的移动和流失,然而过量施用铁铝类材料可能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及其对磷的吸收,适宜钙镁比的材料不仅能固持土壤磷,而且不影响作物对磷素的吸收利用。因此,在磷含量极高的设施石灰性土壤上,推荐适量施用铁铝类材料;在酸性土壤上,建议施用适宜钙镁比的材料,固持土壤磷并保持磷的有效性;黏土类材料则在磷含量适中的土壤上较为适用。此外,利用废弃物作为磷素固持材料,可在减少土壤磷流失的同时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尹贵明樊秉乾王洪媛刘宏斌武淑霞陈清
- 关键词:设施土壤磷磷形态
- 土壤磷素地表径流提取系数研究进展
- 2024年
- 土壤磷素地表径流提取系数(phosphorus extraction coefficient,ECp)是模拟表层土壤可溶性磷随地表径流迁移,估算农业磷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当前ECp的相关研究存在内涵模糊,确定方法各异,变异范围和影响机制也不够清晰等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ECp的提取方法、影响因素,为提高农业磷非点源污染评估的精度提供理论依据。ECp定义为地表径流溶解态磷(dissolved phosphorus,DP)浓度与表层土壤可溶性磷含量的比率。该系数通常基于降雨试验,通过建立地表径流DP和表层土壤磷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用回归线的斜率表示ECp,因此其概念本质主要体现在统计学意义上。ECp受降雨、土壤、植被覆盖和农田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变异范围较大。ECp通常与土壤黏粒含量、吸附性、植被覆盖度等因素呈反比,而与土壤初始含水量呈正比。非石灰性土壤ECp值一般大于石灰性土壤。为简化计算,ECp在NPS污染模型中通常被设为一个定值。例如,在化学物质、径流和土壤侵蚀(chemicals,runoff,and erosion from agriculture management,CREAMS)及农业非点源(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AGNPS)模型中,ECp值设为7.5,而在土壤侵蚀和作物生产力评价(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EPIC)和水土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SWAT)模型中,ECp值则设为5.7。因此,未来研究仍需重视ECp的物理内涵,精准测算多次降雨平均和动态ECp,阐明土壤磷素地表径流提取的动力机制;加强地表径流和表层土壤中可溶性磷素含量间的非线性关系的研究,提高ECp值确定方法的适用性;深入分析不同区域ECp的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针对施肥频繁且易发生复杂强烈水力侵蚀的坡耕地,尤其需要提出ECp的校正值;用核定后或者监测获得的ECp统计值代替现有NPS污染模型中的常数,以提高土壤磷素流失负荷模拟精度。
- 张亚丽党文辉尹甜梦张银杰张登晓穆博刘世亮张兴昌
- 关键词:土壤磷素地表径流农业非点源污染
- 施磷对春玉米磷肥利用及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磷对春玉米产量、根系生长、植株磷素积累与转移、磷素利用效率以及土壤磷库转化的影响,为东北典型黑土区玉米磷肥减施增效调控途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施磷量增加玉米子粒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磷处理增产9.1%~15.0%,而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磷有助于增加玉米根系数、改善玉米根系形态,有利于玉米根系下扎和侧向伸展;根系活力受施磷量的影响程度较大,过量施磷会严重降低根系活力,而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适当减磷则对根系活力影响不大;施磷可以增加玉米植株磷素的吸收,提高玉米子粒磷素的积累量;春玉米磷肥利用率、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磷素吸收效率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通过磷分级可以发现,土壤无机磷组分和有机磷组分含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磷肥主要提高土壤有效性无机磷源和潜性有机磷源的相对含量,而对土壤潜性无机磷源和有效性有机磷源的相对含量影响较小。因此,结合磷素盈余量和磷肥利用率等指标,在此试验条件下,磷肥施用量约60 kg/hm^(2)较为适宜,既达到了“黄金玉米带”的高产稳产,又实现了磷肥减施增效。
- 郝中明刘杭李翠兰李翠兰高强
- 关键词:磷肥玉米根系活力磷素利用率
- 聚乳酸微塑料对低磷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 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白色污染,但可降解塑料进入环境后,会释放大量微塑料颗粒。目前可降解微塑料对土壤磷循环的影响不清楚。本研究以低磷土壤(黄壤和潮土)为供试土壤,聚乳酸(PLA)微塑料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粒径(10μm和5...
- 马秀国
- 关键词:有效磷磷形态细菌群落宏基因组
- 百山祖国家公园人工林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探究林分类型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揭示调控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关键无机磷组分,为百山祖国家公园人工林土壤肥力维持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百山祖国家公园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毛竹混交林为对象,测定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基本性质、无机磷组分和有效磷含量等,分析全磷、有效磷和无机磷组分含量在林分类型间的差异,揭示土壤磷素有效性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4类林分0~40 cm土层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0.14~0.24 g·kg^(-1)和0.73~1.72 mg·kg^(-1),平均值分别为0.19 g·kg^(-1)和1.11 mg·kg^(-1),4类林分0~40 cm土层土壤的磷素活化系数为0.42%-0.72%,平均值为0.59%,且均以杉木毛竹混交林最高;4类林分0~40 cm土层土壤的各无机磷组分含量均表现出差异,杉木毛竹混交林均高于其他3类林分;除闭蓄态磷酸盐含量外,磷酸铝盐、磷酸铁盐、磷酸钙盐、可溶性磷含量等均与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标准化主轴分析表明,磷酸铝盐含量与有效磷含量之间的异速增长指数显著低于1.00(P<0.01),磷酸铁盐含量、磷酸钙盐含量和可溶性磷含量与有效磷含量的异速增长指数均显著大于1.00(P<0.01);随机森林分析表明,磷酸铝盐、水解性氮和全氮含量是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最主要调控因子;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林分类型通过影响土壤基本性质(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计量比(碳氮比和氮磷比)和无机磷组分(磷酸铝盐和磷酸铁盐含量)等对土壤有效磷含量起间接的正向调控作用。【结论】本研究区内,林分类型对土壤有效磷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通过调控氮素水平、养分计量特征和无机磷组分等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磷酸铝盐是土壤磷素有效性变化中最主要的调控因子。营建针阔混交林是提升�
- 周方蒋科毅叶兰华沈庆华童冉朱念福苗永朝吴统贵
- 关键词:林分类型无机磷组分人工林
相关作者
- 陈清

- 作品数:348被引量:3,242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设施菜田 设施番茄 氮素 番茄 日光温室
- 张乃明

- 作品数:401被引量:3,646H指数:31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土壤 滇池流域 重金属 磷 滇池
- 高超

- 作品数:88被引量:1,447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磷 非点源污染 太湖流域 农业非点源污染 离子型稀土
- 梁成华

- 作品数:188被引量:2,399H指数:26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土壤 棕壤 长期定位施肥 蔬菜保护地 钾
- 徐明岗

- 作品数:475被引量:8,536H指数:5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研究主题:长期施肥 红壤 土壤 长期不同施肥 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