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28篇“ 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文章
土壤活性
(苏)哈兹耶夫(Ф.Х.Хазиев)著
关键词:土壤活性
贵州脆弱生态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活性影响研究
2025年
[目的]揭示贵州脆弱生态区不同林分类型人工林土壤活性特征及其与生态系统养分的关系。[方法]以贵阳市扎佐试验林场针叶、阔叶及针阔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分类型及土层深度对土壤磷酸、脲、蔗糖、淀粉及过氧化氢活性的影响,并探究枯落物、腐殖质及土壤养分对土壤活性的影响。[结果](1)阔叶林中土壤磷酸、蔗糖和脲活性均高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且脲活性变化达到显著水平(p<0.05);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过氧化氢活性显著高于针叶林(p<0.05)。(2)在三种林分类型的人工林中,土壤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针叶林中土壤磷酸、蔗糖及过氧化氢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其中磷酸和蔗糖达到显著水平(p<0.05);阔叶林中土壤磷酸和过氧化氢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其中磷酸达到显著水平(p<0.05);针阔混交林中土壤淀粉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3)综合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土壤原土TG、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电导率、碱解氮、全氮及腐殖质全磷是影响土壤活性的显著影响因子(p<0.05),枯落物养分对土壤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研究获得了林分类型及土壤养分对土壤活性影响的基础数据,为科学评价喀斯特地区人工林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
王浪武燕钟晓丽韦忠涛吴玉岑佳宝宋雪红徐艳梅闫昆
关键词: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
铵态氮肥对土壤Cd有效态及土壤活性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氮肥对污染土壤Cd有效态及土壤活性的影响,该文采用人工配制污染土和野外污染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浓度梯度(0.2%、1%、5%和10%)的铵态氮肥NH_(4)Cl和(NH_(4))_(2)SO_(4),研究氮添加对Cd的CaCl_(2)和TCLP提取态含量及土壤活性的动态影响,旨在为合理选择施加氮肥调控措施修复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氮肥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而土壤Cd的CaCl_(2)和TCLP提取态含量显著增加(P<0.05),通过合理选择氮肥种类和施用时间,能够减少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在人工配制土壤中,过氧化氢活性随氮肥添加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TCLP提取态Cd含量与脱氢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2)=-0.67,P<0.05)。在野外污染土壤中,脲活性受氮肥添加的影响显著,土壤活性土壤Cd的CaCl_(2)提取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89,P<0.05)。因此,通过科学的氮肥管理,可以减少土壤污染,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李勤椿许凡萍
关键词:氮肥生物有效性土壤酶活性
牛粪还田区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活性特征研究
2025年
畜禽粪便还田深刻影响着土壤质量,而土壤活性是反映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阐明土壤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畜禽粪便的科学还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河南省焦作市某畜禽粪便还田区为研究区,采集了粪便还田区与对照点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活性,分析了土壤蔗糖、脲、磷酸和过氧化氢活性的季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点相比,牛粪还田区根际土壤磷酸活性和非根际土壤蔗糖、磷酸活性显著提高了50.81%、205.96%和32.38%(P<0.05);根际土壤磷酸活性和非根际土壤蔗糖、磷酸活性在不同季节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土壤磷酸活性在根际与非根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影响牛粪还田区土壤活性的重要因素是土壤pH值、含水率和铵态氮含量。上述研究结果反映了牛粪还田对土壤活性的影响具有根际效应和季节效应,而这些效应为深刻认识牛粪还田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李佳张雅丽郭晓明周雷强邓东丰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根际
生物炭对土壤活性、生态功能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分析
2025年
生物炭在农业土壤改良、环境修复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应用广泛。生物炭通过多种作用过程来改善土壤环境以保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系统地梳理了生物炭对土壤典型活、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土壤碳库和土壤生态修复的影响及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炭对土壤改良作用机制,为土壤固碳培肥和健康培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黄治宏赵浩宾王龙飞姜权任省涛李建华王维超任天宝
关键词:土壤生物炭土壤酶活性生态功能土壤碳库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土壤活性和碳氮磷化学计量变化
2025年
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五个林龄(15年、25年、35年、45年和55年)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深度土壤(0—15和15—30 cm)的理化性质、活性以及计量比特征,并揭示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随林龄增长而升高,而含水率、全磷和全钾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表层土壤(0—15 cm)的含水率、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15—30 cm),土壤全钾含量呈现相反规律。(2)土壤的β⁃1,4⁃葡萄糖苷、纤维二糖水解、β⁃1,4⁃木糖、亮氨酸氨肽、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和酸性磷酸活性随林龄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随土壤深度的加深呈减小趋势。(3)六种土壤活性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值、全钾含量呈负相关。由冗余分析和逐步回归得出,土壤pH、含水率、氮磷比和土壤养分是影响土壤活性的主要因素,土壤养分是影响土壤化学计量的主要因素。(4)研究区土壤磷的含量极度贫瘠(均小于0.2 g/kg),由氮磷比可得15—35年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受到氮和磷的共同限制,45和55年华北落叶松的生长主要受磷限制。在所有林龄中,氮限制程度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而磷限制程度则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增强。(5)土壤化学计量氮磷比(0.77—0.84)和化学计量碳磷比(0.84—0.92)均高于全球的平均值(0.44和0.62)。活矢量角度均小于45°,且随土壤加深而减小。说明土壤微生物受到较为强烈的氮、磷限制,其中氮限制程度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加强。因此,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应考虑外源氮和磷的投入,缓解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限制。
陈雅轩张彧璠王佳乐陈艳梅刘倩愿
关键词:土壤深度酶活性化学计量华北落叶松
西安浐灞河岸带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土壤活性分析
2025年
河岸带土壤是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稳定、净化水质等有重要作用。为探讨水分条件对河岸带土壤活性的影响,采集西安浐灞河岸带常年淹水、周期性淹水和常年少淹水区的土壤,比较分析其4种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西安市浐灞河岸带0~10 cm土层的土壤蔗糖、脲和磷酸活性略高于10~20 cm土层,过氧化氢活性则基本持平。不同活性对水分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蔗糖活性基本表现出在常年少淹水区较高,在干湿交替区活性较低;土壤活性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存在一定差异;土壤磷酸活性在常年少淹水区和干湿交替区较高,在常年淹水区较低;土壤过氧化氢活性在少淹水及干湿交替区较高,在常年淹水区较低,随着淹水程度增加土壤活性有降低的趋势。
肖波杜红霞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水分条件
植茶年限对冰岛老寨茶园土壤活性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2025年
探讨不同植茶年限冰岛老寨茶园土壤养分、土壤活性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为冰岛老寨茶园的土壤管理提供参考。采集不同植茶年限(0、10、40、80、100年)的0~20 cm土层土壤,分析4种土壤活性、茶叶品质随植茶年限的演变特征,并对4个不同植茶年限的土壤养分、土壤活性和茶叶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活性受植茶年限影响显著,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过氧化氢活性先增后减,脲、蔗糖活性先增后减再增,植茶80年的土壤酸性磷酸活性显著高于林地土壤及其他植茶年限的;不同年限的茶样内含成分具有差异性,茶多酚含量表现为40年>80年>10年>100年,游离氨基酸的总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茶多糖含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而降低;植茶年限越长,茶叶感官审评的综合得分也越高;由电子鼻分析可知,不同植茶年限的茶叶香气特征差距较大;茶叶感官审评得分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升高;11个土壤指标都与茶叶特征性成分有一定的相关性,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蔗糖活性和酸性磷酸活性与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和pH值与茶多糖含量呈正相关,速效钾含量与咖啡碱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活性与茶多酚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负相关,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全钾、有机质含量与茶多糖含量呈负相关。植茶时间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品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植茶年限可改变茶园土壤活性、茶叶理化性质和茶叶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
罗义菊赵陈龙浦滇陶燕蓝蓝增全
关键词: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茶叶品质
凋落物输入下土壤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的季节性变化
2025年
土壤是凋落物中养分释放的重要参与者,但土壤活性化学计量对凋落物输入的响应在不同林龄次生林中随季节性时间的变化仍不明晰。以亚热带9年和45年生米槠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微宇宙实验来研究短期凋落物输入后,土壤α-1,4-葡萄糖苷(AG)、β-1,4-葡萄糖苷(BG)、纤维二糖水解(CBH)、木聚糖(XS)、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NAG)、亮氨酸氨基肽(LAP)、脲(UR)和酸性磷酸(AP)活性随季节性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短期凋落物输入后,只有土壤AG活性显著降低,并且在9年生次生林中的下降幅度大于45年。土壤活性对季节性时间变化具有显著响应,在9年生次生林中,凋落物输入后土壤AG活性在5月、7月、8月和12月分别下降58%、29%、22%和26%,土壤XS和CBH活性分别在6月和7月分别下降16%和32%,土壤UR和AP活性在10月分别下降40%和23%。在45年生次生林中,土壤AG活性在4月和5月分别下降34%和38%,土壤CBH和UR活性分别在5月和7月下降51%和15%。此外,向量特征表明,随着季节性时间的推移,9年和45年生次生林中土壤微生物的养分限制从相对磷限制(4~8月)转变为相对氮限制(10~12月)。土壤碳氮磷获取活性比ln(BG)∶ln(LAP+NAG)∶ln(AP)分别为1∶2.16∶2.19和1∶2.09∶2.14,偏离了全球尺度上1∶1∶1的比例,表明氮和磷可能是两种林龄次生林中土壤微生物的主要限制元素。在短期凋落物输入下,土壤化学计量比与对应的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相关性较低,两者之间不耦合。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和溶解有机碳浓度分别是影响9年生和45年生次生林土壤活性和化学计量变化的主要因子。综上,与凋落物输入和林龄变化相比,土壤活性可能更多地受季节性波动的调节。
卿婷艾灵吴福忠朱晶晶倪祥银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次生林
生物有机肥对枸杞品质及土壤活性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样养分、活性及枸杞品质的影响,为改善枸杞果实品质及提升枸杞园土壤肥力和土壤活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杞7号为材料,常规施肥为对照(CK)、常规施肥+单株施生物有机肥2 kg(T_(1))、常规施肥+单株施生物有机肥4 kg(T_(2))、常规施肥+单株施生物有机肥6 kg(T_(3))和常规施肥+单株施生物有机肥8 kg(T 4)共设5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施肥量下土壤肥力和土壤活性及枸杞果实品质差异。【结果】与常规施肥(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肥力和土壤活性得到显著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其中T_(2)、T_(3)处理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枸杞抗坏血酸、蛋白质、总糖、黄酮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其中T_(3)处理效果最佳,并较CK增加15.60%、89.33%、28.96%和41.67%;枸杞果实产量在初果期时T_(2)处理效果最佳,与CK处理相比增产31.81%,头茬果熟期和夏果盛期时T_(3)处理效果最佳,与CK相比增产109.47%、105.49%。【结论】生物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良土壤肥力提升土壤活性,且枸杞品质得到改善,其中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单株施生物有机肥6 kg效果最佳,对枸杞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司艳娥如克艳木·买提司地克艾克拜尔·伊拉洪杨琪峰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枸杞土壤酶活性

相关作者

王友保
作品数:274被引量:1,862H指数:24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天线 土壤酶活性 铜 土壤酶 铜尾矿
和文祥
作品数:135被引量:2,782H指数:2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酶 土壤脲酶 土壤酶活性 土壤 汞
杨殿林
作品数:246被引量:2,295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研究主题:黄顶菊 贝加尔针茅草原 土壤酶活性 入侵植物 土壤微生物
刘景辉
作品数:434被引量:3,531H指数:28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燕麦 土壤酶活性 免耕 盐碱地 水分胁迫
安韶山
作品数:167被引量:3,118H指数:3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 植被恢复 土壤团聚体 土壤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