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1篇“ 地区就业“的相关文章
- 就业价值观对研究生赴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实证研究
- 2024年
- 人才是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空间流向呈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给西部引才、留才带来了许多挑战。本研究以某“双一流”院校400名研究生毕业生为样本开展定量研究,探究就业观对学生赴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社会促进和家庭维护两种价值观以及学生生源地都会对学生赴西部就业产生影响。
- 刘超游莅荟李夏缘
- 关键词:就业观西部就业
- 试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南疆脱贫地区就业保障问题
- 2024年
- 文章立足南疆脱贫地区劳动力就业现状,深入剖析了该区域就业保障面临的劳动力技能结构与产业需求错位、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及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障碍等突出问题,从优化劳动力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匹配机制、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就业服务体系、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应有之策,以期为南疆脱贫地区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就业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 董薇薇
- 关键词:就业保障
- 数字经济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地区就业状况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运行模式。本文利用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就业状况的影响,并从城市所属省份特征方面详细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地区就业产生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改善地区就业状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地区的开放程度和人力资源储备改进地区就业状况;数字经济发展在内陆省份的城市能对地区就业状况产生更大的正向影响,本结论对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证研究数据,对相关领域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 付翼
- 关键词:数字经济长江经济带地区就业工具变量法固定效应模型
- 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地区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科学评估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地区就业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区域就业协调发展。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城市全球价值链参与位置两个测度指标,从城市层面实证检验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区就业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高并未起到促进就业的作用,而城市全球价值链参与位置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就业,该结论通过了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城市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就业的影响因城市所在区域、城市资源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就业增长率动态演进的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位置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就业的影响随时间增长呈现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动态演进过程,而对东部地区城市就业的促进作用较为稳定。最后,本文发现城市全球价值链参与位置对就业存在非线性影响。
- 胡世前林明泽刘瑶
- 关键词:城市就业
- 跨地区就业管理服务流程和接口规范(发布稿)
- 本文件规定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跨地区实名登记和失业人员跨地区失业登记业务管理服务流程、系统接口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部、省、地市、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的服务与管理。
-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地区就业水平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分析
- 就业是我国发展之基、民生之本,是在如今历史条件下实现经济快速转型升级、创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内在要求,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也是新时代经济发展重要目标。我国多项政策都针对就业做出了重要指示,足以看出当前就业问题严峻...
- 陈宏达
- 关键词:地区就业
-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帮扶车间可持续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社会嵌入理论
- 李云亭
- 信息基础设施对地区就业及产业结构的影响
- 2024年
- 文章基于中国1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市域面板数据,利用“宽带中国”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和“城市离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最短距离”等工具变量,从宏观上探讨了信息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地区劳动力的就业率、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结果表明: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升地区就业。②互联网接入能够促进地区就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了地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的提升;同时对地区新注册企业密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整体而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据此,提出应根据地区间互联网普及率的现实差距,进一步加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以促进地区就业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 冯履冰冯履冰刘琼
- 关键词:宽带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就业产业结构升级
- 数字经济对地区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总量与结构的视角被引量:14
- 2023年
- 基于2007—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生产、流通、交换三种发生形式对地区就业量增加和结构改善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具有一定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就业量增加,对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改善,数字经济流通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正向影响最显著,而数字经济交换对地区就业的作用最小;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提升在数字经济助力地区就业结构改善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为加大数字经济对促进地区就业的影响,应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稳就业、保民生,加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投入,加快重点领域研发和建设,保障数据要素知识产权和数据隐私;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发展不同形式的数字经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应将资源重点集中在数字经济生产领域,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应着重发展数字经济流通;要着重培养数字技术人才,提升劳动力数字技术素养。
- 刘儒马铭钊
- 关键词:数字经济就业总量就业结构
- 制造业转入如何影响中西部地区就业——来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被引量:3
- 2023年
- 文章基于中国制造业空间转移的特征事实,利用2004—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系统考察制造业转入中西部地区影响当地就业的机理与效应。研究发现:(1)制造业转入总体上显著促进了承接地就业增长,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转入一方面通过产业集聚及关联效应推动承接地产业发展而增加有效就业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承接地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抑制污染对劳动力的挤出并增加相关劳动力的需求。(3)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转入产生的就业促进效应在距离东部沿海一线城市800 km范围内以及人口规模为100万以上的城市样本中更加显著。(4)从产业关联效应考虑,制造业转入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作用显著,对农林牧渔业及部分非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支持产业有序转移与有效承接、促进制造业转移对劳动力空间配置的引导作用和实现“稳就业”目标提供了重要启示。
- 袁冬梅黄涛龙瑞
- 关键词:就业规模制造业转移产业集聚污染治理
相关作者
- 徐扬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 研究主题:长三角 地区就业 国贸专业 机械制造 就业政策
- 袁冬梅

- 作品数:59被引量:780H指数:17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对外贸易 产业集聚 股票市场 贸易逆差 财富效应
- 卢云峰

-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政法学院
- 研究主题:少数民族 就业政策 经济带 历史演进 丝绸之路
- 张原

- 作品数:80被引量:55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
- 研究主题:市场化研究 一带一路 国库现金 中国国库 国库现金管理
- 钱振伟

- 作品数:71被引量:191H指数:8
- 供职机构: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 研究主题:政策性农业保险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业保险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东部发达地区